APP下载

关于对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思考

2018-11-20杨立明

记者观察 2018年24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家庭

文/杨立明

近期教育部六部门颁发了《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实现精准资助的前提,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这项工作从颁布执行至今,对于贫困学生和需要助学金的学生,无疑是雪中送炭。但是,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

一、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材料可信度存疑

参与认定的同学,都要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显然,这两张调查表会发挥巨大作用。在认定过程中,这两张表格是重要的参考依据,可是仔细研究学生填写的那两张表格,却都是大同小异,里面参杂着不实的成分,学校又难以一一核实。那么,这一环节应该发挥的作用就大打折扣了。

(二)催生从众心态

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等级分为特困、贫困和普困。虽然对评定标准有所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其中特困和贫困所占比例较低,要求也高,核实相对容易。对于占比最多的普困生来说,认定过程就容易出现问题,学生也会产生从众心态。比如在执行过程中,对学生月消费水平就很难把握,只是通过其身边同学与他们的日常接触来进行判断。再者,由于招生的地域广阔,各个班级都有不同情况,认定小组成员的生活水平不同,也可能造成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结果不统一。

二、解决途径

(一)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量化

虽然,认定等级标准都是清晰明确的,但由于部分认定材料的失实性,各学院、各班级以及辅导员的风格不一致,难免出现两人情况相似,在不同班级却有不同的认定结果。因此,学校在实践过程中,不但要参照规定的证明材料,还要使认定过程更加具体化、可测化,让认定标准更加统一,这样才能有效消除学生的从众和攀比心态,更有利于学校开展贫困助学工作。

(二)认定小组的选拔和培训

认定小组作为班级学生经济困难认定的关键,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组成员应包含班级干部、寝室成员及其他学生,这样才能客观地反映问题。虽然有了认定小组,但是他们未必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一些本位的想法还是很容易滋生出来,再加上小组成员居住环境的差异以及生活水平的不同,对提出认定的同学的困难程度也会有分歧,所以对他们的培训也很重要。

(三)心理疏导与诚信教育

学生经济困难的认定一般有这几种情况:一是家庭十分困难,也有勇气接受国家帮助;二是家庭实在困难,但没有勇气面对,或者不愿去面对;三是家庭并不贫困,却想得到好处。

对于第一种情况,很容易申请到国家助学金,因为学生家庭经济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对于第二种情况,就存在某些程度的争议。部分同学由于“面子”和“尊严”,寝室同学的评价等原因,并不希望很多人知道自己家境贫困。因为贫困造成的精神上的失措、高度的敏感,致使本来贫困的学生,更不敢面对或不能正确地去面对困难。因此,除了让这部分学生享受其资助权利外,还要开导和疏通学生的心理,让学生正确认知贫困,纠正对于贫困的心理惧怕;毋庸置疑,对于第三种情况是很多高校都存在的问题,这也说明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并不仅仅是扶贫工作,更是一项诚信教育工作,也是鼓励大学生自强自立的工作。

(四)监督机制

认定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无论是认定前信息的收集,还是认定过程中的具体分析,亦或是最终结果公示后的意见反馈都应该是客观、公正的。整个过程既要让参与认定的同学得到公平的对待,也要防止辅导员、班级干部及认定小组权利的滥用。

三、结语

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现精准资助的前提,是将认定工作进行量化,严格规范工作程序,合理进行资助资源配置,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从而更好地确保该项工作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家庭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家庭“煮”夫
上海大幅修订《专利资助办法》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关于开展专利申请相关政策专项督查的通知》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黑龙江省启动2017年专利资助资金申报工作
教育部发布《2016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