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运用形象思维
2018-11-20艾广明
◎文/艾广明
思维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征,被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学知识、作判断、想心思,都是在进行思维活动。然而思维有几种类型,通常用哪种方式思考,人们平时往往不去探究。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有一场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影响甚广,还很有政治色彩。那时占据主流的意见反对形象思维的说法,认为思维就是抽象思维,从具体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文艺创作也不例外。改革开放后,学术界又重新讨论形象思维。“诗要用形象思维”,毛泽东一封信里的这句话得到普遍赞同,形象思维成了公认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是指以直观形象和表象为主要内容的思维过程。文学艺术以文字、色彩、线条,构成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形象思维是主要的思维形式。
日常工作,特别是领导事项、管理工作,应该用哪种思维呢?应该说主导的、用得多的是抽象思维,或曰逻辑思维。法律、指导性文件是工作的基本遵循,而这些内容都是以抽象的论断、规定的方式表达的。做决策要了解情况,分析问题,征求多方面意见,参考必要的数据,大都用抽象思维的方式。不可忽视的是,领导、管理工作也需要形象思维,尽管很多人用起来不够自觉。
决策的根本检验是成效,一切思维方式当用则用,何必拘泥!原理、规律要遵循;情况、资料要分析、综合;方案要反复论证。抽象思维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决策也需要形象的“沙盘推演”,也需要与关键人物情感沟通。还可能需要边决策、边部署,在执行中修改完善。这些环节不但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也有用武之地。教条主义者的缺点是照搬书本,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们无论是以抽象思维的方式生搬硬套,还是用形象思维“依样画葫芦”,都可能产生谬误。做工作都要有想法,关键是你想出了什么,做了怎样决定;至于用了什么思维,怎么想出来的,并不要紧!
用形象思维也可以做出正确决策。国外管理学教科书有一个案例。一家航空公司与合作方洽谈,要求帮助设计准点飞行的方案。合作方代表提出需要6个月,150万美元。航空公司总经理立即说:“很好,那就开始干吧。”对方大为吃惊,说:“我想向你汇报一下,我们打算怎样干。”得到的回答是:“怎么干都行,我不在乎。”4个多月后,合作方打来电话,汇报工作已经完成。他们只花了100万美元。航空公司总经理很有感触:“假如我去找他,拍拍他的肩膀说:‘你看,我希望你能让我们公司在准点飞行方面成为欧洲第一,给你200万美元,我要你如此这般地去做。’6个月后他就会来见我,对我说:‘我们已遵照你的指示做了,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们还没有完成任务,大致还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还要再花100万美元……’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发生。”看来这位航空公司总经理办事挺高明,他这里运用的主要是形象思维,没使用多少概念、数据,更多地运用经验、想象来思考,简洁却并不简单!
形象思维更为常用的场合是表达。学习、思考、认识,形成意见,多用抽象思维,而将意见、看法表达出来,就需要形象思维参与了。用概念、判断、推理的论述方式往往听来沉闷、读来费解,来个比喻,讲个故事,就生动了。有些领导干部讲话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是由于善用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常伴随着情感活动,经常出现以情观物、情景交融的情形。有的作家笔下的人物遭遇不幸,创作者一时也悲痛欲绝,文学史上这样佳话挺多。领导、管理等实际工作与文艺创作不同,任何情感都不应干扰对情况的正确判断,不能偏离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守这个原则同时,也要看到伴随情感的形象思维也不是毫无用处。有些情感活动与科学决策并不矛盾,还可能有辅助作用。比如重大选择前对风险的评估,此时虽然做出的判断有根有据,但内心对失败的情况并未在乎。这时想象一下失败的情景,感同身受地体会一下困境,对风险的认识会深刻得多!领导干部多与困难群众、弱势群体接触,会使自己离群众更近。比起只看贫困人口、贫困情况的数字,感受就更深了。多用形象思维,既有利于使自己的思维更科学,更有效率,也有利于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