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村社合一”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8-11-20中共大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振荣

支部建设 2018年7期
关键词:村社农民群众

■ 中共大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张振荣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大宁县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实施“党建引领、改革创新、村社一体、股份合作、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林地入股,“联产联业”、抱团发展,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实现保底分红、收益分红、务工收入“三重收益”,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脱贫的新路子。

一、改革的背景

大宁县地处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和吕梁山生态脆弱区,国土面积967平方公里,现辖6个乡镇,84个行政村,总人口6.9万,其中农业人口5.2万,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大批的农村青壮年人口进城务工经商,造成农村常住人口老龄化、青壮年劳动力缺乏、部分土地撂荒、闲置,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单打独斗,缺乏有序有效引导,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给攻坚深度贫困带来诸多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指出“鼓励地方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这些指示,给我县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指导思想。《塘约道路》一书的出版发行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反响热烈,要求改革的呼声较高。贵州省平坝区塘约村、盘州市、丹寨县等地的成功实践,为我县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二、推进过程及实践

(一)“党建引领·村社合一”,实现农村发展“集约化”。突出建强基层组织,增强支部功能,选优配强支部班子,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党课、“4+x”党日活动等形式锻造党员队伍。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政治领导、思想引领、组织群众和社会号召作用,引领推进农村改革,成立“村社合一”的合作社,支部书记主动担起合作社的担子,深入学习“村社一体”运作模式和“三变”先进经验,引导群众以确权到户的耕地、林地、宅基地和自有资金等折股量化,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初步实现由个体单打独斗变为“集约化”抱团发展。目前,按照“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创出经验、全面推广”的思路和“一村一品一主体”要求,全县6个乡镇7个村推开改革试点。如,曲峨镇道教村党支部坚持一月一次党员例会,一月一次党日活动,“让群众知道的事让党员先知道”,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对村级事务民主管理,成立了 “大宁县道教强民农牧林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27户(贫困户73户),流转土地320亩到花卉公司,采取“利益兜底+逐年递增”的模式,村民流转土地收入达到每亩1000元,合作社牵头新建设施蔬菜大棚,发展黑小麦、大蒜、大樱桃等特色产业,奠定了群众增收的基础,加快了脱贫奔小康的步伐。

(二)“盘活资源·股份合作”,实现农民收益“乘数化”。借鉴贵州省盘州市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经验,按照“一切工作到支部、一切资源到农户,群众的事情群众办”思路,以“村社合一”的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盘活集体可经营资源变资产,农民以耕地、林地、宅基地、资金及其它资产自愿折股入社变股民,收益按约定比例分红,保障农民获得了“兜底收入、劳务收入、收益分红”三重收益。一是兜底收入。如,太德乡曹家庄村,农户把确权后的宜林荒山荒坡作为“资源变资产”量化入股合作社,在未盈利前合作社按照荒山每年20元/亩、退耕地每年105元/亩标准付给入社农户保底收入。二是劳务收入。曲峨镇道教村部分劳动力到花卉公司、手套厂等企业就近就业,采取“园区务工+户内培育”模式,由农民就地转化产业工人,在兜底分红的基础上再获得劳务或务工收入,投产前月工资1800元以上。三是收益分红。徐家垛乡依托县邮政银行金融扶贫小额贷款,为该乡民富合作社中的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万元贷款,并以股金的方式入股新大象养殖公司,2017年贫困户每人就分得了7500元的分红收入。

(三)“有机大宁·振兴乡村”,实现农业生产“有机化”。在开展“村社一体”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围绕十九大作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部署开展“有机大宁·振兴乡村”行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重点落实“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农田综合治理、巩固环境集中整治成果、提升脱贫攻坚的成效、推动农村改革的深化”五项任务,深入农村、走进农家,带着感情、带着真心,与群众共同学习、一起劳动,指导成立村级合作社,由“冬闲”变“冬忙”。全县秸秆堆沤(还田)7.6万亩,向群众宣讲十九大精神2.6万人,普及有机耕作知识讲座138场,推动有机大宁创建、攻克深度贫困等任务深度融合。广大党员干部在农村一线提升了服务脱贫攻坚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协调处理复杂局面的能力。

(四)“六会八队·建立秩序”,实现村级管理“自治化”。为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村里的事情村民管、村里的工程村民干、村里的资金村民赚”,曲峨镇山庄村成立了“大宁县山庄惠农农牧林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下设6个村务理事会,8个生产经营服务队,山庄村党支部活动场所改扩建及村容村貌提升工程,由合作社下属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队”承接工程,23名社员获得劳务收入6.4余万元,人均增收2782元。这项改革,不仅增加了社员的收入,而且使建设成本由原来的1700元/平方米下降为890元/平方米,降低成本47%。这一改革举措,让贫困群众收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没参加合作社的群众“眼红”,树立起来党组织的威信,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党组织为群众办事“气”顺了、腰杆“硬”了,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号召力,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

三、推进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必须突出党的政治领导力,发挥支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政军民学,东南西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推动农村综合改革,必须发挥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强化领导。

(二)必须突出党的思想引领力,充分发动群众。群众的思想不发动,改革就难推动。深化农村改革,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向群众宣讲好党的好声音、好政策,让党心暖民心,让群众的内生动力转化为改革动力。

(三)必须突出党的群众组织力,搞好群众自治。习总书记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是为了释放红利,最终目的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

(四)必须突出党的社会号召力,凝聚党心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为群众办实事是基层党组织的应尽职责。

省委骆惠宁书记在我县调研时,对开展“党建引领、村社一体”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我们大胆探索,在修建村间道路、小型饮水工程等,应更多吸收群众参与,既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又使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增收,给我们以极大的鼓舞。下一步,我们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强化党建引领,持续深化改革,着力破解难题,为“抓党建、助改革、促脱贫”探索一条成功之路!

猜你喜欢

村社农民群众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耕牛和农民
多让群众咧嘴笑
西湖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势头喜人
勇于改革 善于创新 全力打通村社巡察“最后一公里”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农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基层治理要直面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