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2018-11-20

决策探索 2018年18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建设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和农业大省,素有“中国粮仓”“国人厨房”之称。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以全国7%的耕地,贡献了全国10%的粮食产量,每年调出400亿斤粮食及粮食制品,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使河南在全国农业发展大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巩固。

一、河南省乡村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河南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与全国一样,农业生产受到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和生产成本“地板”抬升的双重制约,加之人均资源占有率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速度放缓,农业农村发展受到一些制约因素影响。一是城镇化工业化带动能力不足。2017年全省城镇化率50.1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36个百分点。二是农业发展空间拓展不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低,农产品加工企业呈现“大群体、小规模”特征,产业集中度不高。三是生产要素流动不畅。“三农”发展受到人、地、钱多重制约。四是文明乡风建设任务较为艰巨。农村不良风气依旧存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因婚致贫”现象。

二、河南省乡村振兴的建议

(一)完善政策体系

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要研究制定推进河南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未来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及思路举措,构建完善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为推动河南省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政策支撑。河南省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能分工,强化配套政策的制度供给,重点在农业科技、基础设施、人才供给、环境治理、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收入保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着力解决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升农业农村活力。引导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创新思路举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一是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红线,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建设,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二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双创”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培育农产品品牌,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强化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开展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三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帮助小农户对接市场。扶持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订制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间。

(三)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推动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积极创建生态公厕,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加快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等,切实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及面源污染等突出问题,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强村庄规划设计,实行全域规划、全域提升、全域建设、全域管理,加快推进通村组及入户道路建设,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深入推进田园建筑、整洁田园、美丽农业建设,加快村庄绿化,显著改善村容村貌。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线路,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协调。

(四)加强乡村文明建设

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着力提升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文明乡村。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挖掘农村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化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农业农村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利用,切实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农耕文化遗产、古树名木等,传承发展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重点向乡村倾斜,鼓励创作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培育农业农村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农村文化生机活力。深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培育农村社会新风尚。

(五)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开展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鼓励发展乡贤理事会、参事会、议事会等乡贤组织,积极培育文体协会、环保协会、志愿者队伍、爱心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推进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基层站点规范化建设,强化农村普法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坚持德治为先,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的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开展创新,加强道德讲堂、德育基地等载体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宣传典型事迹,营造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强化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创建,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

(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以城乡融合为主线,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支持以出租、联营、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深化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完善和活化集体资产股份权能,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补贴政策,扩大“绿箱”政策的实施范围和规模,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利益补偿机制,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保险政策和农产品贸易调控政策,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建设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