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运河文化走进扬州校园
2018-11-19严静
严静
【摘 要】 本文针对现状提出了让运河文化常态化地走进各级学校的宣传应对方案,以期实现运河文化向纵深传承的一种探索,让古老的运河文化重现生机。
【关键词】 运河文化;校园;保护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propaganda plan to normalize the canal culture into schools at all levels, so as to realize the exploration of in-depth inheritance of the canal culture and bring back the vitality of the ancient canal culture.
[Keywords] canal;culture;campus;protection
大運河,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她为我们留下了数不尽的文物古迹,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公众能够触摸到的、有质量、有品位的运河文化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游客们可以赏运河风光,旅游事业红红火火;大型音乐歌舞“大运扬州”,以独特的演艺形式展示着扬州历史文化。从政府到公众,一切如火如荼,然而,我们都忽视了一个角落,那就是运河文化是否该大大方方进校园,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校园文化以课外文化活动为内容,它可以提升学校品位,它更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然而,据调查,扬州运河文化进校园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除部分孩子亲历一些运河活动外,运河文化在学校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我们的运河文化,还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那就是对文化的传承。只有在时间的维度上实现上下两代人之间的传递和承接,才能更好的保护和利用,那条从过去的过去向现在与未来一路发展过来的脉络,才是唯一真正和永恒的传统。2016年,余杭区教育局举办了“爱我大运河”运河文化进校园宣传活动,搜狐,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各大知名网站争相报道,其热度令人振奋。
安徽大学原校长黄德宽曾针对加强和改进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说过,学校对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教育普遍存在形式化、浅表化、碎片化的问题,我们的校园系列文化活动,不能背离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的宗旨,我们的运河文化进校园的活动建设更要冲破藩篱,使之逐渐常态化。
1 运河文化进小学
小学生创造力强,思维直观、具体,具有主动参与和表达的欲望。根据这个年龄段的特征,我们可以采用参与性互动性较强的活动,向他们直观展示大运河的魅力。
1.1 引导小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家乡运河文化
手抄报是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提高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规定主题,让小学生主动查抄关于运河的知识,了解运河相关的历史文化。如杭州教育局举办的《魅力拱宸》手抄报大赛,彰显出了小学生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对家乡运河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1.2 主题演讲,激发小学生对运河文化的推广意识
班会是学校德育中十分重要的形式。以情景为中心,班级讲台俨然成了展示运河文化的基地。2012年,天津市要求在小学生中广泛举办一次对北运河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北运河畔熠熠星》《北运河,我的家》等主题各具特色,学生们通过收集阅读资料,对家乡运河的历史、现状作了深入了解,很多同学还准备了保护运河环境的标语,有的班级还通过视频和演讲稿,表达了对家乡运河的骄傲之情: “它那浑浊的汗水,淘尽了上千年的历史沧桑!我们是运河的儿女,我们继承了运河的伟大。”
1.3 与运河文化保护站点对接,丰富校外实践基地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文化实践的兴趣普遍较高,教师投入的实践精力也较多,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积极倡导绿色运河和生态运河之理念,从小养成保护运河之意识。扬州一直建有运河文化保护站点,它位于扬州著名的南河下地区,主要负责本地运河文化遗产的调查、保护以及统一规划工作,站点对面拥有丰厚的学校资源:育才小学、育才实验学校等,沿河风貌以及民众生活都可以成为小学生调查的素材,我们完全可以以运河文化保护站点为实践基地,把任务分解到各学校各年级,把实践活动搞起来。
1.4 以文艺形式唤起小学生对家乡运河的热爱
儿童身上天生具有从事文艺活动的倾向和能力,孩子在表演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组织以运河为主题的一系列文艺活动,可以让运河母题更加生动形象,孩子会潜移默化地影响。2014年枣庄市让传统文化进校园,根据民间流传的大鼓曲调,创作了运河大鼓,师生同台演出,抒发了对家乡的挚爱。
2 运河文化进中学
中学生开始用他们挑剔又渴求的眼光观察世界,然而他们又远离社会,加之学业紧张,只能利用现有的课内外学习渠道,利用假期参加实践机会,增进对古今运河文化知识的深入理解。
2.1 把宣传栏、板报作为宣传基地,丰富校园文化
除了班级板报作为学生作品的阵地外,学校可以在宣传栏展示运河文化标语、运河图片、文字资料,创造有主题色彩的“书香校园”育人环境,学校领导更要积极动员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精心布置,使中学校园成为宣传运河文化的重要基地。
2.2 发放运河遗产保护利用相关的宣传读本
教育部纲要要求,在校园中大力强调发展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传统内容,维护民族文化的基本元素,通过读本等方式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余杭区在去年就曾为广大师生免费发放了《大运河畔是我家——余杭区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宣传读本》、大运河(余杭段)沿线不可移动文物分布地图、《余杭区文物保护法律知识宣传读本》(漫画册)、《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余杭区抗日战争历史遗迹掠影》等宣传资料,受益面广。我们可以通过对“班级图书角”的布置,让学生能随手拿到关于运河文化的知识读本。
2.3 融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立运河文化讲堂
我们的大运河自身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自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以来,古运河见证了一个泱泱大国千年历史。我们可以借助中学历史课堂,厘清运河对扬州文化特质形成的影响,梳理其历史进程,使中学生从中获得重要启示;我们还可以不定期举办文化讲堂,安作璋主编的《中国运河文化史》、陈璧显的《中国大运河史》、傅崇兰的《中国运河城市发展史》、岳国芳的《中国大运河》、唐宋运河考察队编的《运河访古》等一批优秀读本可顺势推荐,较高的阅读与分析能力,可以让他们作为传承人接受历史使命,运河的历史价值,沿线的优秀文化遗产以及保护利用的历程,需要他们传承。
2.4 组织参观以运河文化为宣传特色的文化基地
中学生利用暑期实践参观博物馆活动等,可以直观又生动地进行社会教育。博物馆的教育作用已然成为社会教育体系的重点。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运河文物、文献资料征集、收藏中心以及研究展示中心,也是唯一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馆内展示了运河的精华,“模拟运河之旅船舱”逼真地显示“大运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观众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运河之旅,欣赏京杭大运河沿岸的风土人情。相比而言,扬州博物馆虽处重要运河城市,但未就运河文化遗产进行专门展示,只是综合性地体现了整体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参观形式正好加强了区域间的互补。
3 运河文化进大学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先进的文化观念以及特有的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理应成为串联运河文化的主体。各高校除结合现有旅游专业外,更需要注重课外实践活动对运河文化推广的作用。
3.1 以社团的形式成立大学生运河文化研究会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约有一半以上的大学生参加了自己喜爱的团队。扬州是中国唯一一座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大学生运河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必将成为搭载运河文化研究的交流平台,对研究运河历史文化,普及运河文化成果,促进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研究小论文、知识竞赛、专家讲座、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形式,可以丰富社团内容,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为扬州运河文化建设做出贡献。
3.2 以徒步骑行等方式寻找运河沿岸的文化实体
近年来,扬州在整治大运河水系、建设运河文化带、保护大运河生態环境、修缮及保护运河文化遗产做了很多工作。市民也纷纷从我做起,保护大运河。2015年“扬州千人同走大运河”毅行活动,其中一部分主力军就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在欣赏运河沿岸风景的同时,也捡拾沿途垃圾。这种活动不仅能传承运河文明,保护运河环境,还能及时通过网络向外地展示广陵运河的魅力,让亲友在朋友圈中感受了运河之美。政府要尽量保持和维护历史原貌,打造更加宜人又环保的运河景观,让运河历史信息尽量多保留,切忌堆砌人文景观。
3.3 把运河文化建设融入校园网络,提升校园文化宣传的内涵
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网络阵地建设一直是当今高校文化宣传重点。运河文化如若通过网言网语、视觉形象展示出来,能够强烈吸引大学生的亲近、追随,激发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校园网络,我们把运河文化对大学生被动的、无处不在的熏陶逐渐转化为自发的、自觉的求索过程,最终转变为充满享受的运河文化意识。
3.4 在校内外组织开展从形式到内容都丰富多样的展示展览活动
由于陆路的兴起和航空的进步,运河的经济功能逐渐衰减,如今她已成为一条文化记忆之河、观景游览之河、南水北调之河,供来观瞻、品味,静态的展示正好符合了运河优雅平和的气质和历史赋予的厚重感。我们可以通过展前展后的宣传,使信息传播范围得以扩大。例如在京杭大运河成功申遗当年,常州集邮协会运河文化研究会到常州技工学校开展“传播运河文化,弘扬工匠精神”集邮进校园活动。展出的10余部运河专题邮集,以丰富的藏品吸引了众多学生观看,大家纷纷为能工巧匠们留在古运河上的遗存点赞,展示活动效果明显。
4 结语
杜牧说: “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这个“今天下”,既是杜牧时代的天下,也是属于我们当代 “今天”的天下。国命当头,作为身在江淮腹地的扬州,对运河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任重而道远,更需持之以恒地开展研究与实践。在扬州各大校园文化中彰显运河文化的功能,未尝不是一次重要探索,让生活在校园之中的同学时时处处感受得到运河文化的魅力,更能让运河文化发扬开去。“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从小打下深厚的中华文化根底,关系到文化自信的形成,关系到国家文化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黄德宽)青少年学生文化素质的提升,不能完全依赖课堂,更需要充分调动课堂之外的活动,希望各个沿运河地区,各个校园能够相继跟上,让古老的运河文化重显光芒!
参考文献:
[1] 吕卓民.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J].西北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8,05.
[2] 丁芮.博物馆对运河城市文化的保护和展示———以杭 州、 苏州、 扬州为中心的考察[J].城市文化,2013,07.
[3] 陈菲,韩雪.扬州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传播策略[J].湖北文理 学院学报, 2014,08.
[4] 王琰.传统文化进校园 传承才是最好的发展[J].人民政协 网,2017-3-4.
[5] 徐松.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