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加强中小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2018-11-19王晓广
新时代,我们要培养中小学生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奉献精神,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把人类解放和发展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从而立志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共产主义不仅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也是每一个关心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人应当持有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小学生作为共产主义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和后备力量,应当自觉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认清自己未来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时刻准备着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中,为推动民族振兴、人类发展,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贡献力量。
一、新时期应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航标和行动指南,决定着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基础教育阶段是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逐渐形成的时期,也是科学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追求初步建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开展和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未来能否真正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既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通向共产主义征程的新的起点。立足新时代,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不断推进人类解放和进步事业,树立崇高理想和志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就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通过两个伟大发现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人类社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最终将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解放和自由发展。可以说,纵观人类历史,还没有哪一个理论或主张像科学共产主义一样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如此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我们必须认清和把握这一规律,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历史必由之路。这既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当承担的神圣历史使命。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应当从小树立这一远大理想和志向,为人类幸福不懈努力奋斗。
早在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就曾在他的中学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1]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奋斗了一生。当然,我们不可能苛求每一個中小学生将来都成为像马克思这样的“千年伟人”,但培养他们用大历史观去认识社会发展必然规律的自觉意识,认清自己担负的使命和责任,从而成为那种具有世界胸怀、对人类解放和发展事业充满热情和关切的人,理应成为我们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内容。新时代,我们要培养中小学生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奉献精神,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把人类解放和发展事业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从而立志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二、把握人类历史发展大势,增强对共产主义的认同感
如何让我们的中小学生理解、认同和接受共产主义,关键是向他们做好理论宣传和阐释工作。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科学把握人类历史发展大势,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
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曾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出版的《新纪元》周刊题词,用来表述未来社会的基本特点,以此区别于诗人但丁笔下对“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旧纪元的描述。恩格斯回答说,除了从《共产党宣言》中摘出下面一段话外,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这个实现了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所谓“自由人的联合体”,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状态的描绘。那么,如何科学认识“共产主义”这一理想图景呢?
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者批判者。”[3]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将随之消失;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手段,而且本身成了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社会产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此外,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被消灭,作为暴力手段的国家机器、战争都将不复存在,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高度和谐……试问:谁不愿生活在一个没有奴役、没有压迫、人人和谐共处、生活富足无忧的社会呢?谁不愿摆脱现世的一切束缚而实现每一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呢?又有哪一个人不愿意让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呢?难道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愿景和奋斗目标不令任何人向往么?
可能有的学生会心存质疑:这个理想图景能够实现么?如果说能够实现的话,那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呢?回溯几千年的人类文明,我们会发现:人类社会发展如同自然界的运动一样,也具有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下,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是一个普遍的、必然的趋势。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或正在经历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自原始社会始,经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直至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历史进程的必然逻辑。在这个过程中,人的解放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从“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非独立性”阶段到“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独立性”阶段,再到“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的辩证运动过程。
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行的,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都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个暂时的阶段,而以人的解放和发展为诉求的共产主义,则是这一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共产主义不仅是可欲的,而且是可求的。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认清历史发展这个大逻辑,并学会用大历史观审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不能仅限于一时、一地、一事作出片面的和错误的判断。譬如,生活中有的人往往拿资本主义的暂时繁荣去否定共产主义的可能性,往往借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某些失误来否定共产主义的必然性,用片面的认知遮蔽了历史发展的历史纵深,这无疑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浅见和误识。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发展每一次取得的重大进步,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落地生根、枝繁叶茂,都意味着我们向共产主义的趋近,共产主义并非是遥不可及的彼岸世界和乌托邦,而恰恰是现实的此岸世界和通往自由的必经之途。
诚然,我们距离共产主义伟大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因此有人将共产主义看作遥不可及、与己无关的事情。然而,在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征程中,没有哪一个富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的人可以任由自己置身度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还需要无数个个人和若干代人的付出。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袖手旁观、置之于身外,那么不仅共产主义实现不了,恐怕人类社会前行的每一步都会陷入停滞。因此,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投身于为实现人类自由和全面发展而奋斗的事业中去,也只有在实现人类福祉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体现自身的价值和达至个人完美。对于每一个中小学生而言,既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又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在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征程中,中小学生不能缺位。
三、当前中小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问题
当前,中小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对我们开展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首先,从世界范围看,自二战结束至今,尽管还存在着局部的冲突、动荡和战争,传统威胁和非传统威胁交织并存,但总体上人类经历了一个近七十多年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阶段,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以及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传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区隔逐渐被淡化。特别是苏东剧变,社会主义发展遭遇“卡夫丁峡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时处于低潮,甚至很多人对共产主义失去信心。而西方国家由于战后的改良和调整,劳资双方矛盾得到缓和,无产阶级斗争意志被消磨,甚至有学者断言资本与劳动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于是,无论是在西方国家还是在东方社会,人们似乎越来越少提及有关共产主义的话题了,甚至将共产主义信仰逐渐淡化和消除,将共产主义渺茫化或虚无化,把共产主义视为永远也实现不了的乌托邦,即使能够实现也太过遥远,甚至是遥不可及。这种社会舆论氛围和大环境,自然会影响到我们对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其次,从教育主体学校来看也存在诸多问题。客观而言,大多数中小学校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都非常重視,并把它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学校也得到了来自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和做法。总体上看,大多数中小学生都能够自觉把个人的价值实现与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结合起来, 把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作为自己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并且关心社会问题和国家政策,培养了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但不容否认的是,仍然有一些中小学校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的共产主义教育大多只是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加之教育者本身普遍理论素养不高,缺乏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和认同,影响受教育者自身共产主义觉悟的提高。
再次,从中小学生自身角度看,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局限,他们对到底什么是共产主义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多数情况下是基于学校教育的单向灌输而机械地、被动地接受,形成的仅仅是一种直观的朴素观念和有限的价值认同。对中学生而言,尤其是高中生,尽管理解和认知能力以及对抽象实物的分析和鉴别能力都在逐渐提高,但不容否认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学生对共产主义不够了解,甚至存在着种种的误读和曲解。如有的学生说,共产主义就是要实现各取所需,想什么要什么,要什么有什么,但这是遥不可及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有的学生说,共产主义即使能够实现,也是很遥远的事儿,跟我有什么关系?有的学生质疑,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怎么可能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如果我们的理论解释不到位,很多学生往往就只会是表面迎合,心底里根本不把共产主义当回事儿。加之中高考的学习压力和基于应试教育的需要,大部分学生通常对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不重视。此外,各种社会思潮对尚处于世界观逐渐形成阶段的青少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等,极易导致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多元和人生信仰的危机。
此外,家庭教育的缺位,也是造成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学生家长对孩子偏重于知识教育,在思想道德方面特别是有关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对孩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家长本身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偏差,导致对孩子教育的缺位和不足。
四、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接受、认同共产主义,并自觉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呢?
首先,教育主体学校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中小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当前,针对中小学普遍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的现状,学校应当充分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方法强化中小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有人可能认为,中小学生尚处于认知能力的习得和积累阶段,对其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种崇高的教育似乎还太早。但事实上,大学阶段甚至步入社会以后,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观念的固化很大程度上都是中小学阶段形成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使然,而且一旦形成价值观念定势就很难改变。中小学阶段尚处于价值观初步形成过程,具有可塑性强的特点,容易形成习惯性认同。因此,在这一阶段,加强中小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对其大学阶段乃至成人时期的价值观确立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
其次,对症下药、释疑解惑,向孩子做好理论解释工作。要让我们的教育能够真正从学生的思想困惑出发,抓住问题的根本对症下药、释疑解惑,把问题彻底讲清楚、说明白。当然,这可能不是一句话两句话或者一个问题两个问题就可以说清楚的,需要做大量细致而具体的理论阐释工作。中小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必须着重从理论、历史和实践维度阐明共产主义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必然性,把握好共产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知、共产主义信仰与人类历史进程及规律,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这三方面的关系。通过深化理论认知和对历史及现实的反思,增强孩子们对共产主义的认同感,从而培养和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再次,结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切实有效的措施切实做好理想信念教育。中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局限,对抽象的理论理解和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还有很大难度,因此,我们在对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不仅要注重说理,更要注重实践和体验。在活动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党的奋斗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成就,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对人类历史进程、对人类发展起到的重大推动作用。如邀请专家开展专题宣讲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和调查活动,参观纪念场馆了解党的历史,走访革命老区接受革命精神教育,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加深对一些“大道理,大逻辑”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自己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理解, 从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争做祖国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
此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应当提高对孩子进行理想信念特别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意识,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具有远大人生志向和崇高理想境界的人。总之,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校作为主要的教育主体以外,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以及学生个人的主观努力都不能缺位。要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共同促进和加强中小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9-460.
[2]中央編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
[3]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7.
【王晓广,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