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势而上,技压群雄——“金鹰-2018”国际特种兵狙击手大赛纪实

2018-11-19王岐朋

轻兵器 2018年11期
关键词:参赛队狙击手我军

王岐朋

“金鹰-2018”国际特种兵狙击手大赛于8月20~26日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卡拉干达州的斯帕斯克训练中心举行。来自16个国家(含4个观察员国)的50名狙击手组成的25个狙击小组(其中,哈萨克斯坦11个、中国2个、俄罗斯2个、阿联酋2个,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印度、比利时、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各1个),分4个阶段进行了激烈角逐。由于今年参赛队伍规模扩大,哈方将参赛队分为国际队(每个国家派1个小组共12个狙击小组组成国际队)和综合队(参赛的全部25个小组进行排名积分)两种形式。

赛事共分单人科目、双人狙击、特种战术和狙击对决4个阶段13个竞赛科目(赛前取消了构筑伪装的狩猎射击这一比赛科目),其中单人科目6个(包括“冷膛射击”、“识别射击”、“计算射击”、“限制射击”、“标准姿势射击”和“对摇摆目标射击”)、双人科目5个(“信封--定点精准射击”、“观察校正射击”、“遭遇射击”、“支援射击”、“狙击警卫哨”)以及“特种战术之按方位角行进”和“狙击组对决”。

我军选手作为惟一一支由非特种作战部队组成的参赛队,参赛队员来自中部陆军直属单位的同一连队,平均年龄只有23岁,其中1人为第一年度新兵。根据军委陆军领导“精心备赛,争取优异成绩”的参赛指示,参训队员经过刻苦训练,在赛场上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最终获得国际队团体总成绩第二名,13个科目成绩均位列国际队前列;其中国际队小组在4个阶段的综合排名获得3个第一名、1个第三名。

赛事过程回顾

“金鹰-2018”赛事共进行5天,期间秉承实战的基本要求,无论天气如何变化,比赛如期进行,4个阶段依次连续进行。为了保证本国队员的成绩处于领先,举办方采取了各种措施,其中也不乏对其他参赛队队员的比赛限制。哈方将中国队视为主要对手,对我代表队多有限制。

限制从飞机落地开始

8月17日,我军参赛队乘坐军机抵达卡拉干达州军用机场,一下飞机,便被机场内的“盛大场面”震惊了一下,几十人在飞机一侧待命,我们本来还以为是哈方高规格的欢迎仪式,待我们将所有物资卸下后准备装车时,哈方外事、海关、安检等3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全部出面,要求中方携带的所有物品必须全部打开检验。按照惯例核实武器数量及枪号是常规做法,因为弹药是密封包装,通常只核实数量及种类,不开箱检查,因为开箱后密封性就无法保证,枪弹在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受潮,从而影响射击精度。虽经反复交涉,哈方坚持必须开箱,当我们开箱检查完毕后,更令人惊讶的场景发生了——同时到达的其他国家的弹药无需开箱检查。我们要求哈方联络人员给出解释,对方的回答是他们的枪支和哈方的一样且数量少,无需检查。

何以在赛前便采取了区别对待?缘于往年我军取得的优异成绩让哈方倍感压力?抑或其他?我们不得而知,但接下来我军队员还将迎接更多挑战……

比赛首日限制措施升级

赛前的通报会,举办方要求往届允许使用的简易器材今年一律不允许使用,即狙击手随身携带的三脚架以及背包在射击时不得作为依托,条件一出,除哈方外的其他国家均很诧异,因为使用简易器材作为依托是狙击手的通行做法,但既然大家都不允许使用自然也无可指摘。接下来,哈方提出了除参赛小组外,其他任何人不得在比赛现场观看的要求,理由是狙击手要在陌生的环境下执行任务。观看比赛也会受到限制,这刷新了我们对主办方处处设限的认识。再接下来,让人更为震惊的是——当我们问起评判人员的组成时,答复是全部由哈方人员担任,其他国家一律不允许参与。如此缺乏公正性的评委设置,在国际比赛中实属罕见。

比赛当日,往届从来没有过的大风不约而至,平均风力6~7級,最高风速达到18m/s,在这样极端的天气下,再好的射手也失去了胜算,结果各路高手均败走麦城,特别是哈方的几个小组根本没有完成比赛,相反我军的国际小组发挥出色,第一个科目“冷膛射击”就实现了完美一击,两名狙击手对280m距离的目标射击,在实时风速8m/s的情况下,朱习斌的射点距离靶心1.2cm,任杰的射点距离靶心3cm,当值裁判看到此成绩竖起了大拇指。

第二个科目“识别射击”,赛前通报目标距离300m,结果射手开始射击时发现目标梯次分布,测距结果实际上为258~320m,在以“时间+命中率”决定胜负的比赛中,测距过程至少需要30秒,也就是哈方至少领先其他队30秒,因为他们已知射击距离而无需测距。面对变化,教练组根据赛前的应对措施马上做出战略调整,陈铸和龙也组合在冲击个人成绩的同时,主要观察赛事变化并及时通知教练组,教练组再及时调整应对措施。由于应对得当,朱习斌在“识别射击”科目中用时最短且全部命中,当教练组刚刚签字确认,当值裁判却通知我们成绩取消,理由是我们的保障人员在后面拍照。

“对摇摆目标射击”一直以来是我军的强项,即使是在超常规风速的情况下,朱习斌、任杰组合依然保持了全中的战绩。然而更大打击接踵而至,在没有第三方见证下,判定我军均命中人质,成绩无效。

结果第一阶段的团体成绩位于综合排名中的第六,国际队排名第三。

出时不顺,队员的情绪受到极大影响,接下来的“限制射击”和“标准姿势射击”在天公不作美的情况下均未发挥出应有水平。

为此教练组及时和大家分析形势并进行心理疏导,放下包袱沉着应对。

沉着冷静、机智应对

对于比赛首日保障人员拍照而造成成绩取消的判定,教练组在当晚的赛前通报会上进行了申述,申诉结果是举办方放宽了限制,允许非参赛队员外的其他人在后侧观看,但不得照相和录像。根据变化,参赛组积极调整思路,首先,为了大局牺牲综合队小组(第一小组)的利益,及时为国际队小组(第二小组)探路,即将比赛的目标设置情况及要求进行反馈,为第二小组胜出奠定基础;其次,保障人員兵分三路在观赛区监督其他国家的比赛。

第二阶段的狙击双人科目包括“信封——定点精准射击”、“观察校正射击”、“遭遇射击”、“支援射击”、“狙击警卫哨”5项内容,需要双人组密切配合方可快速完成,特别是第一狙击手必须顺利完成,否则第二狙击手将失去后续射击的机会。根据赛前预案,陈铸、龙也组合轻装上阵,以5发全中的成绩顺利完成了“定点精准射击”比赛科目。该科目一号狙击手使用2发弹对110m距离上的2cm灯泡进行射击,灯泡击碎后,遮盖板方能打开,而后二号狙击手继续对规定的5个直径3cm的圆形目标射击。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新兵龙也在风速8m/s的环境下,果断修正,首发命中;陈铸趁势出击以极快的速度完成5个目标的射击。看似一切稳妥了,但两名射手惊奇地发现,接下来每个科目的目标距离,与现场介绍的均不一致,最大误差竟达50m,这么大的误差,由于目标直径大多只有20cm大小,如果不精确测距,根本不可能上靶。第一小组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第二小组为确保命中,只好牺牲时间优势,每次射击前再次进行测距,稳定的命中率使我们的双人科目越战越勇,成为国际队中惟一全部中靶的赛队,排在国际队的第一名。

优势科目乘势而上

“按方位角行进的越野射击”考验的是射手的体能和使用指北针的能力以及在体力消耗极大情况下的射击精准度。本科目赛前通报距离5km,射手全副武装,全程需要寻找5个目标点,以到达终点用时最短者获胜。由于国家执行标准的不同,我们的指北针与哈方的有一定区别,为适应哈方指北针,领队及时申请使用哈方器材,并利用休息时间熟悉使用方法。比赛当天发现哈方人员象征性地对照方位就直接奔目标点,可知目标点早已熟记在心,而我们需要对照方位寻找目标点。根据赛前安排,我们依然在主要路段安排保障人员监督,并确定主要竞争对手;为确保万无一失,选手携带质量约2kg的测距机。在崎岖的山路上比赛,重负已重达25kg装具的基础上又多出2kg意味着必须付出更多体能。当射手到达射击阵地时已经提前我军20分钟出发的巴基斯坦狙击组,测距发现实际距离与哈方公布的射击距离又有出入,而我军选手凭借技能上的优势两发两中,到达终点时已经超越巴基斯坦小组30分钟,并以绝对优势排在国际队的第一名。

狙击组对决,最后的较量

最后一个科目是“狙击组对决”,规则是25个参赛队轮流对战。比赛时,每个小组使用6发弹对450m距离上的3个30cm目标进行射击,比赛过程中不允许教练人员提示。但实际比赛时我们再次发现哈方队员无视比赛规则的一些举动,比如比赛时戴耳机、多装枪弹……但哈方裁判却不予制止,让我们十分吃惊。即便如此,哈方的国际队小组仅取得了10场胜利,被我军的15胜甩在身后,我军再次荣膺国际队第一名。

轻松冲过终点

猜你喜欢

参赛队狙击手我军
“苏沃洛夫突击”项目圆满收官江麓“战车”助中国队创历史最好成绩
目标:成为狙击手
最优单循环赛程编程思路及MATLAB实现
美军狙击手如何训练?
如何成为狙击手
我军第一个无线电队的组建和作用
发扬我军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
对建国以来我军履行对内职能的思考
我军第一兵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