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式组装家具打造未来生活场景

2018-11-19林楠

设计 2018年20期
关键词:家具结构材料

林楠

看点

组装家具

善待材料

榫卯结构

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一代,当90后逐渐登上时代的舞台,他们用不一样的姿态展示着自我。90后设计师立风,从《道德经》中找到了设计的原点,将新式组装家具定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新式组装家具就像大型的组装式玩具,让人与家具、父与子之间拥有一段愉快的互动时间。

面对未来,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有关它的一切,而生活方式关乎每个人的未来。游牧式、移动化的生活与办公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生活场景。在这样的语境下,怎样的家具才是合理而适用的。

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一代,当90后逐渐登上时代的舞台,他们用不一样的姿态展示着自我。这种个性更多的体现在个人的思考与行动上。

立风,90后设计师,日本留学的经历让她从生活细微之处发现设计的灵感,她将新式组装家具定为未来的研究方向。用设计去表达自我,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她从《道德经》中找到了设计的原点,去甚、去奢、去泰。回归材料本身、回归生活本质,站在未来的视角思考组装家具的新方式。简约、便捷、趣味、互动,正如她所说,家具也是家庭成员,新式组装家具以这样的姿态融入了未来的家。

《设计》 立凤

《设计》:请介绍下你的设计理念。

立风:《道德经》中的“去甚、去奢、去泰”是我的设计指导思想,希望回归设计本身,放弃过度的追求与奢靡的享受,点到为止。“善待材料,善待物,善待他人”。新型组装家具将是设计对材料的一种重视,也强调着我们应该去善待身边的这些物品,从而更好地学会去善待他人。

《设计》:为何要做组装式的家具?

立风:因为现在市面上的组装家具基本上都较为低廉、质量不佳,当使用者由于工作更换等原因搬家时,绝大多数家具就会被遗弃,从而产生大量的“家具垃圾”,造成环境的污染。家具其实也是我们家庭成员之一,它日夜守护在我们的身边,为什么我们选择舍弃它们,而遗忘这些岁月呢。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很快速,新型组装家具应时代的需求而生。在满足功能的同时,利用材料本身的性能,去创作具有造型美、结构优良、使用长久的组装家具。

《设计》:组装式家具是你未来的研发方向吗?

立风:新型组装家具的特点是平板包装、不使用类似螺丝的金属连接件、徒手组装、可反复拆卸组装、结构精巧、实用美观、天然环保、零部件可单独更换等。这样的家具就像大型的组装式玩具,可以让人与家具、父与子之间拥有一段比较愉快的互动时间。

将来这个方向会继续研发下去,当然也会去发现一些新的比较有意思的方向,能够更好地为小众用户服务。我享受着设计,如果自己在设计的时候是快乐的,那么设计的东西才会充满生机,传递出—种感动与能量。

《设计》: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组装式家具有哪几种?

立风:目前市场上的主流组装方式是板材与板材之间通过三合一连接件进行连接,或是在实木中预埋螺丝等方式。像一体化橱柜、小型贴面刨花板的柜子茶几、实木靠螺丝连接组装的桌子等都属于这类组装式家具。当然,由于3D打印技术的发展,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少量靠3D打印连接件进行连接的组装家具。

《设计》:你的设计与他们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立风:首先设计的出发点就不同,我会更多地去考虑家的变迁、家具的反复拆装问题,采用更加传统的榫卯结构,或创新出更加巧妙的组装结构,让部件与部件组装后不会产生对材料本体的损害。

而采用螺丝等将金属拧进木材来进行组装的方式,并不利于家具的反复拆装。他们其实伤害了木材本体,并且由于金属与木材材性的不同,木材在经过反复地干缩湿胀后,螺丝会出现松动的情况。

其次,对材料选择上会不一样。在中国古代家具,例如明式家具就讲究取法自然、顺应材性。我也将遵从这一点,顺应木材的材性让它能够自由地“呼吸”。材料选择上会使用木材、金属、布料等天然材料,避免使用刨花板、动物皮制品等具有一定污染性、不利于回收、较为“残忍”的生物制品等材料。

《設计》:你是如何找到设计灵感的?

立风:作为一个理工科的设计学生,我比较喜欢研究结构。生活中出现的很多产品,我会想着它们的结构究竟是怎样的,有时候会把它们拆开,有时候会去查些资料,譬如古代球形镂空的香囊、打气筒、升降式办公椅。

很多结构并不能很快就想明白,思考的时间会比较长。到后来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结构原理,以及这种原理在其他产品上的运用之后,便豁然开朗。然后记在心里,或许将来就会用到某个设计上。很多结构原理就是这样一步步保存在自己的大脑库中,等需要的时候再调用出来运用。

除了对结构的关注,我还会去看大量的设计作品,并整理文章去分析他们的设计。从而更加透彻地知道他们是如何找到设计的原点,如何从这个点出发去做后续的设计。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设计视角与设计方法,在我还没完全拥有自己的设计方法时,我会跟他们学习,慢慢培养自己对设计的感知。

《设计》:有自己的设计方法吗?

立风:设计的灵感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以及大自然或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我目前的设计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先有形,再有功能和结构;另一种是从结构出发再来决定整体。譬如鸟居桌就是先有形,我看到日本的鸟居建筑后就思考这种建筑形态能否运用到家具上,于是便有了后来的鸟居桌、鸟居凳、鸟居架。再如蝴蝶衣架,则是先有局部结构后再有整体。圆形的金属框与圆棍的配合结构运用得很多,我看到这个结构时会联想到由此产生的其他结构,圆形外还有三角形、四边形等形状。于是将圆形换成了菱形,并延伸运用到了组装式衣架上。

《设计》:是否考虑到产品上市以后的问题?

立风:目前还处在产品研发的阶段,我会将设计作品的照片与理念发在网络上,观察大家的反响并听取他们的建议。上市之后肯定会有很多需要深入的地方,包括工艺、细节处理、用户体验等。

《设计》:谈谈你在日本留学的感受?

立风:日本的留学生活比较安静,更多的是个人的独處时光。通过独处,提高了自己的心性,心境不再像国内时的浮躁与焦虑,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懂得了如何平和地跟自己相处,并学会去认识自我,坚定自己未来的道路。

除了心境外,日本的留学生活带给了我很多日常的感动。那里设计展多、质量高。看过三宅一生、安藤忠雄等大师的展以及GOOD DESIGN设计展等,接触到了很多日本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也试着去了解他们的设计思维。我感受到了日本设计师们对于设计的一种热忱与信仰。做什么样的工作,首先要源于自己的喜好,并且持续不断地去精进它。在设计这条路上,我们永远都是年轻的。

除了展,还有很多杂货店,也是我经常去的地方,像LOFT、东急hands。有很多东西乍一看并不知道它的功能,但仔细观察后会发现的确是有需求的。所有的这些生活细节能让人感觉到设计带给人的温暖,也培养了自己对设计的感知。

《设计》:日本设计教育与国内的差异有哪些?

立风:一是教育条件的不同。国内绝大多数的设计院校教学条件是不行的,也不太重视实践,学生的设计停留在了绘图阶段。其实现代设计自包豪斯起就是一门理论加实践的学科,学校配备有相应的工房,学生们能够自己动手去制作,去验证自己的设计是否可行。有的设计就是理论可行,但实际制作的时候就会发现各种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去调整与改进自己的设计。

留学期间我会把每个好的想法都尽量制作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细节的调整,也有很多制作问题需要一个个解决。通过与工房工作人员的沟通,我对材料、结构、细节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相信设计的前期就应该如此,当然后期还会涉及市场与用户。

二是国内人才培养方向的偏移。国内很多设计院校培养的并不是设计师,而是绘图员。国内很多设计学生手绘、电脑渲染都特别牛,但是缺乏个人想法。就如同一个产品,外表非常酷炫,但内部是空的,没有灵魂。

设计的第一个标准就是在于创新,是个人独到的想法,而不是你把这个图炫得多逼真。日本设计是非常重视创新的。一个设计是如何想的,与别人有何不同,或是在造型、结构、功能、材料的运用上有何独到之处。甚至你可以把图画得很丑,但有想法,知道如何把它制作出来就可以了。手绘、电脑绘图只是设计的辅助表现,设计的核心在于个人独到的思维。

三是设计角色的不同。在国内老师经常会说“你应该怎么去做”,而日本很注重“你想做什么”。设计不能依附于别人的意见,而是真正去享受设计带给人的乐趣。我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去表达并且自己动手去检验。但并不是说完全不接纳别人的意见,而是设计的评判者是你自己,而不是他人。设计不是你应该怎样去做,而是我想去做什么。

猜你喜欢

家具结构材料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家具设计·互动
可爱的小瓢虫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材料
半包围结构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