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细无声

2018-11-19文丨惠夕萱陈玉兰

遵义 2018年21期
关键词:娄山关渡赤水遵义会议

文丨惠夕萱 全媒体记者 陈玉兰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何玉梅/摄)

遵义,因“遵义会议”而名扬中外。红军长征在遵义辗转奋战三个多月,发生了娄山关、青杠坡等许多惊心动魄的战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辉煌不朽的壮丽诗篇。

据不完全统计,遵义市共有长征革命遗址、遗迹518处,列入文物登记的13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7处、市县级39处。全市共有29个烈士陵园,有4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个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有24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9个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个县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众多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给遵义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了全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课堂。

红色教育润人心

“没想到,这里的小小讲解员如此出色,落落大方地把长征故事娓娓道来。遵义真不愧是一座红色城市。”10月2日,广东林先生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时,遇到了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讲解员,让林先生一行赞不绝口。

近年来,红色小讲解员成了陈列馆的一道风景线。这是遵义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践行“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精神的典型范例。

遵义会议纪念馆是遵义首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5年1月,为迎接长征胜利80周年,总投资达2.4亿元的遵义会议陈列馆改扩建工程全部建成,建筑面积由原来的6400平方米增加到19054平方米,参观展览线路由原来的500米增加到1200多米,展厅面积由原来的2000平方米增加到7000平方米。展示内容也更加丰富,展馆文物等资料由原来的726件增加到2000多件。

林先生说,展馆运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物、文献、图片资料和雕塑、绘画、场景模拟,通过声光电的多媒体运用和数字化、信息化手段,精心布置,展示效果很好,让我们接受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红军山英烈墙上,满墙的英烈名字,他们中有很多人还是个稚嫩的孩子。这道墙强烈撞击着人们的心。红军女卫生员被当地人视为菩萨,供奉于心。遵义人对革命先烈的景仰之情,是流淌在遵义的红色基因。

这座城市的人,似乎个个都能讲红色故事。特别是在乘坐出租车时,随便跟司机聊天,他们都会向你推介红色遗址,说一些红军故事。活跃的红色小讲解员,更是为遵义这座红城加分不少。

因仰慕遵义红城的美名,遵义旅游业火爆,外国朋友也频繁来到遵义。2013年,一群在北大留学的美国大学生来遵义重走长征路。2014—2015年,哈佛大学的华裔女孩黄雪雯先后来遵义3次,深入了解长征,撰写长征题材的毕业论文,为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

为了让长征精神深入人心,2017年,遵义会议纪念馆举办“行进中的遵义会议”大型巡展,先后在厦门、嘉兴、绍兴、西安等地成功巡展,小小红色讲解员全程参与。巡展大幅提升了遵义的美誉度。2018年9月,遵义会议纪念馆成为全国关工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果说遵义会议纪念馆、红军山会让你遥想红军峥嵘岁月,巍巍娄山关则让人身临其境感受长征路上的枪林弹雨。投资近24亿元的娄山关景区一二期工程,包括毛主席诗词馆、娄山十景、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等项目。在一道山峰护卫下的毛主席诗词馆,庄重大气,让你在气势磅礴的诗词意境中,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壮志情怀,回顾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历程。

娄山关上,松涛依旧、山风呜咽,仿佛还在追思远去的革命先烈,仿佛在向游客讲述着80多年前这里发生的一幕幕。晨霜阁间,清冽的山林会让你真实触摸主席诗词中“长空雁叫霜晨月”的意境,抚今追昔,心生感慨。雁鸣塔下,“落日塔影、飞鸿远音”这一动一静的图影,让你感受长征路上的艰险悲壮。西风台上,夕阳西下时,群山逶迤,气象万千,你会领悟诗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背后的伟人襟怀,以及红军先烈义无反顾、英雄豪迈的精神,你会油然生起万千景仰之情。

不到娄山关,不算来过遵义。怀着对巍巍娄山的景仰之情,众多省内外“好摄者”纷纷聚焦娄山关,将娄山风姿尽显于镜头下,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美名节节提升。

今年,截至目前,娄山关景区共计接待游客191万余人次,其中国庆黄金周期间共计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

申遗助推传承

“遵义为中国革命转折之地,来此必定要去瞻仰四渡赤水革命遗迹。”林先生说。国庆最后两天,林先生一行去了仁习赤三地,重点游览了土城古镇。四渡赤水纪念馆、女红军纪念馆、红军医院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陈列馆、毛泽东四渡赤水陈列室……林先生一行流连忘返,赞叹“一座小镇拥有如此多纪念馆,有保存完好的红军遗址14处,这在全国都属罕见。”

四渡赤水纪念馆前后历经2次整修,从最初不足200平方米的陈列室,到现如今3900平方米的专题博物馆。最初仅展示十多张照片,如今馆藏万余件文物,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一亿多元的筹资正用于纪念馆、博物馆建设、古镇保护和四渡赤水遗迹遗址的保护利用。2013年以来,习水县加大融资力度,组建公司引入40多亿资金,投入古镇、四渡赤水遗迹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习水县还专门组建“四渡赤水遗迹遗址修缮保护利用办公室”。目前已完成古镇风貌协调区房屋的修缮,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博古旧居等国保单位和古镇历史街区修缮,青杠坡战斗纪念园也基本完成。

为打造集研究、体验、传播中心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水成立了四渡赤水研究中心,聘请国内部分红色文化研究的专家、红军后代为顾问和研究员,开展四渡赤水研究工作。同时编辑了《四渡赤水亲历记》《中国红地标》等书籍画册,创办了研究性刊物《四渡赤水》,希望将红色传承做到极致。

以四渡赤水纪念馆全体干部职工为团员组建的四渡赤水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创作了一批优秀剧目——“长征组歌”音乐会、诗朗诵《他们的名字》,以贺子珍为原型的情景剧《最美丽的女人》等进行展演,有效提升了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效应。

以纪念馆讲解员为主体组建的四渡赤水宣讲团,每天定时四场免费讲解。此外,宣讲团还走进军营、校园、社区、企业、村寨、机关,宣讲长征历史、四渡赤水历史及保护红色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

美国记者斯诺曾经说过,惊人的长征,将来有一天会有人将其写成一部史诗。如今,长征文化、长征精神已经走向了世界。为更好地保护传承长征文化、启示后人,四渡赤水纪念馆正在研究四渡赤水线路申遗,并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履。

浓烈的红色风与古朴民俗相得益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自2009年起,四渡赤水纪念馆每年的客流量都接近翻番。2017年高达83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起,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共青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被土城的红色氛围所吸引,每年都要到土城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争当红色传承人

从遵义中心城区到赤水河沿岸,从湄潭凤冈余庆到绥阳桐梓等地,到处都有红色遗址遗迹。多年来,遵义充分依托和发挥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始终把红色文化贯穿到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之中,融入到社会各行业开展的各项思想教育活动中。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遵义作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重要指示后,更加激发和鼓舞了遵义厚植红色基因、发扬红色精神的热情和信心,更加促进了全市红色文化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全市上下“编红书、读红文、诵红诗、唱红歌、讲红事、跳红舞、演红剧、看红影、走红路、护红物”蔚然成风,成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精神高地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遵义充分发挥老红军、老专家优势,请他们讲述长征经历、革命故事,弘扬长征精神,传递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发挥部门、专家、学者优势,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提升,创作出了如《遵义历史星空》《遵义史话》《转折遵义》《遵义会议纪实》等一大批红色作品,将其有机融入学校教育中;充分发挥众多红色遗址的载体优势,做好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青年一代和各行业人士补足红色精神“钙质”。

2016年,遵义市正式启动了《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长征文化进校园项目》。这个为期5年、投资1000万元的项目,旨在让遵义年轻一代人人熟知长征历史,个个能讲遵义故事,切实增强遵义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该项目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出效果、五年成常态”的工作规划,力争五年时间实现“四个一”目标。目前,已在全市各中小学培养出了500余名小小义务红色宣讲员,并在全市乃至省外一些大学开展宣讲活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身为遵义人,理当讲好遵义故事,为我遵义添光彩。”“我爱遵义人,我以家乡为荣……”网络上,有太多遵义人激情满怀抒发对家乡遵义的热爱之情。从出租车司机、小小讲解员到各高校学生,从普通市民到各行业人士,都在积极回应着时代召唤,积极当好红色传承人,为推动名城遵义大发展尽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娄山关渡赤水遵义会议
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 《娄山关》
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
娄山关花海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
解说娄山关
忆秦娥 ·娄山关
张闻天功著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战役中的通信保障
对四渡赤水前后红军军事转折问题的再研究
夺取长征战略主动权的得意之笔——谈四渡赤水的指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