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音乐殿堂的秦腔锣鼓
2018-11-19刘志才叶少华
◎文/刘志才 叶少华
作者刘志才在演奏中
2015年9月23日,秦腔打击乐应邀参加了首届中国民族音乐节戏曲锣鼓展演,由伴奏变为演奏,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而且是纯粹的打击乐曲演奏,对于戏曲打击乐尚属首次,是主办方一次大胆的尝试。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打击乐的演奏家们,在展演活动中的完美亮相得到了组委会专家的高度评价,颁发了首届中国民族音乐节荣誉证书。
这件事已过去快三个年头了,当时那个震撼的场景无时不在我脑海里萦绕,不时打开主办方赠送的光盘品味欣赏,感慨日渐加深,总觉得不说点什么对不住邀请方和参与这次活动的同道乐手,更重要的是对秦腔打击乐的现状与发展生出些许思考和建议。
首届中国民族音乐节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组委会联合了八大院校,邀请了国内外在民族音乐某个领域有一定特长的专家、教授、学者、大师组织了七场音乐会,七场学术讲座和两场专题展演,秦腔打击乐能被邀请参加展演,实属一件幸事。
这天清晨下了一阵细雨,到了午时,空气清新,艳阳高照。中央音乐学院千人音乐厅座无虚席,下午两点半,在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王建华主持下,音乐节戏曲锣鼓展演准时开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打击乐手们在掌声中第一个登台亮相。秦腔打击乐主奏刘志才首先介绍了秦腔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了秦腔音乐、秦腔打击乐以及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在秦腔发展中所做的贡献,介绍了本次参演的根据传统秦腔打击乐改编的《中军令》以及创作它的初衷和它所要表现的情景。随后,乐手们展示了如黄河巨浪,似行云流水的秦腔打击乐艺术独特的魅力。短短20多分钟的演讲与展演,秦腔艺术家们对打击乐的精彩演绎深深征服了在场的千名观众,大秦之音,震撼人心。
中央音乐学院甘肃籍一位音乐教育系研究生把乐手们堵在音乐厅门口,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看到你们的演奏如同听到了秦音,慷慨激扬,很是过瘾。”一位老者专程从山西赶来观看这场戏曲锣鼓展演,展演结束挤进休息室,恳求乐手与他合影,给他签名留念,并且动情地说:“你们秦腔锣鼓好听又好看,特别是梆子与鼓的‘对话’,非常好听、好看。”澳门中乐团首席打击乐手李畅观看了展演激动地感叹:“哇!这真是纯正的秦腔打击乐,太棒了!”并问身旁一位民族打击乐专家,“是谁说搞戏曲打击乐的不会敲击三连音?秦腔打击乐演奏家打得就非常好啊!”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民乐系主任李真贵观后说:“戏曲打击乐非常丰富,秦腔打击乐对我影响最深。”
中央音乐学院国乐系主任王以东得知秦腔打击乐在首届中国民族音乐节上的精彩展演,因没有亲临现场观看深感遗憾。日后,他带着他的团队一行20余人来西安采风,第一站就来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了解了梆子声腔的鼻祖秦腔、特别是秦腔打击乐发展的渊源,两院打击乐手们进行了技艺切磋和学术交流,他们被秦腔打击乐丰富、鲜明的个性,以及演奏技法的多样、秦音的厚重所深深感染,不住感慨秦腔音乐的博大精深。
秦腔打击乐非常丰富,板式有慢板、二六板、带板、二导板、垫板及滚白等六大类,现在遗存的秦腔打击乐《板头锣鼓》有90多个,《板歌锣鼓》10余首,《动作锣鼓》200多首,《开场锣鼓》有八大套,《笙管曲牌》十多套,是中国梆子声腔戏曲打击乐存量最多、结构最严谨、演奏最丰富的戏曲打击乐种,仅《开场锣鼓》和《笙管曲牌》就可以搞多场音乐会。参加中国民族音乐节戏曲锣鼓展演,只展示了秦腔打击乐很小的一段,便引起了组委会和专家的高度关注,并给予演奏者们很高的评价,这是难能可贵的。有位国内知名音乐家、教育家、指挥家这样说:“每次和您(笔者)交流或欣赏您和您团队的演奏,我总是心怀敬畏、敬佩,总感觉有一种神奇的玄妙的或者不可预测的东西,使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也就是说对你们秦腔打击乐合奏的曲目,我总是抱着一种仰视、仰望的心态来观赏的吧。”
然而,近三四十年来,秦腔打击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我们这些民族的、纯正传统的戏曲打击乐器和锣鼓经,被音乐界专家学者仰视的活化石,可以说是一直在犹豫徘徊自我否定中前行,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了。在中国戏曲音乐改革浪潮中,曾一度走到了被弱化被替代的边缘(曾经一度要被京剧锣鼓替代)。京剧界人士普遍认为,京剧锣鼓是在吸收借鉴了秦腔锣鼓之后发展壮大起来的,秦腔是他们的“老大哥”。秦腔锣鼓的曲目数量最多最复杂最丰富这点不容置疑,秦腔传统曲目可谓琳琅满目,用之不尽,其它剧种锣鼓是无法比拟的。秦腔锣鼓非常具有地域性,秦腔慷慨激昂还有点凄凉,秦腔锣鼓音质低沉、古朴沧桑,和秦腔音调非常匹配。就像京剧锣鼓配京腔一样,是那样的和谐和自然,若用京剧锣鼓替代秦腔锣鼓,一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那为什么其它剧种打击乐被京剧锣鼓异化或替代了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一是京剧打击乐器调门明亮,听觉上和感觉上很清晰;二是京剧锣鼓乐器生产规范,工艺方面要求严格,而且具有规模化;三是其他剧种锣鼓非常简单,特别是南方剧种打击乐用量也很少;最重要的一点是京剧界非常重视打击乐这门艺术,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京剧打击乐手有较好的专业培训学院,京剧界师承关系非常讲究,流派之间学习交流、相互竞争、互相促进的氛围比较好,乐手们职称以及生活待遇也很不错。因此,他们善于钻研,总结提高,乐于奉献,从业者的职业素质普遍较高。
而秦腔打击乐手们的状况就不尽然了。秦腔虽说是梆子声腔的鼻祖,地域广阔、受众人数较大,但是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没有一个正规的秦腔锣鼓生产厂家,没有一所较好的大家普遍认可的打击乐手培训院校,省市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自以为是者有之,不求上进者有之,自暴自弃者亦有之。老祖宗给我们秦腔音乐秦腔打击乐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的确值得我们骄傲。然而现在有几人能掌握其中要义,又有几人敢站出来和京剧、山西梆子、川剧PK呢?今天,我们已经没有理由以老大自居了,再不自省、自励、自警,自救,这些最古老、最传统的秦腔音乐和秦腔打击乐,将遗失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里。
笔者认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只要政府出手整合资源,组建一个较大规模、比较规范的秦腔打击乐工艺艺术生产厂商,将秦腔打击乐器生产产业化,相信在西北巨大的市场份额中,秦腔打击乐工艺艺术生产厂一定会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这也许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条出路吧。如果政府相关部门能牵头、引导专业团队,将老祖宗留存下来的锣鼓经(口传心授的曲儿)用影视和文字的方法完整记录下来,那将是秦腔界的一件幸事,这也是刻不容缓的一件大事。目前能掌握秦腔打击乐要义的专家、教授,只剩下三两个人了,且都超过八十岁身体状况欠佳。整个西北五省区秦腔打击乐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笔者愿意联合有识之士,为中国秦腔打击乐的继承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