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优化营商环境
2018-11-19文燕瑛
文 燕 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主席
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是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然而,相对于知识产权创造的突飞猛进和知识产权运用的稳步发展,目前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仍不令人满意。通过对企业的走访调研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落地难、落实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维权成本高,侵权成本低,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效果仍欠佳;相关社会化组织培育进程滞后,支撑知识产权保护的第三方机构力量有待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服务不到位,社会满意度仍有提升空间;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然不强。为此,应从政策环境、法律环境、服务环境、舆论环境四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改进。
细化配套举措,优化政策环境。建立普遍适用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有效解决产权价值评估难问题,建议形成统一完整的知识产权评估、评价指标和方法,并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进行具体、客观、专业的指标设置,发挥切实可行的指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功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作用,制定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公共服务的政策,如购买专利查询系统和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服务等,既能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又能培育相关社会组织成长;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推动知识产权证券化进入快车道。
加强立法执法,优化法律环境。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殊性和经济活动的多变性,法律法规的与时俱进显得尤为重要,加快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及时制定新的制度规定、实施细则和司法解释,使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更具现实意义。重点解决维权成本与侵权成本不匹配的矛盾。深度净化知识产权市场,加强相关部门运用法律手段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职能,无论是司法诉讼、纠纷调解还是打击侵权,进一步注重效率,进一步压缩法定立案和结案期限,大幅提高侵权赔偿额度,强化对侵权人的民事、刑事责任处罚,让侵权者付出沉重代价。
发挥商会作用,优化服务环境。推动商协会参与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商协会自有渠道宣传推广知识产权成果,组建行业知识产权专家库,强化民间产权纠纷调解组织的作用,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纠纷解决提供专业支持,并在应对国际知识产权纠纷中形成合力;依托专业性商协会组织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的精准培训,全面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及其管理、运用知识产权的水平;发挥商协会作用进一步推动大数据与知识产权深度融合,建立开放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提升保护意识,优化舆论环境。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主体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相关部门要加大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升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帮助引导企业更多关注内部知识产权组织的建立和制度的建设,确保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中型企业有专职的知识产权负责人,小型企业至少要有明确的知识产权联系人;教育部门要借助基础教育平台在青少年中牢固树立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把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知识逐步纳入教材,适时开设尊重产权价值相关的课程,定期组织开展保护版权和打击盗版的活动,让青少年从小养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习惯,让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