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探讨

2018-11-19马欣

决策探索 2018年8期
关键词:时代政治思想

文/马欣

在物联网以及云计算全面发展的今天,大数据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这对信息技术的变革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为思想政治教育等提供了更多的思维支撑点,促进了传统教育形式的转变。在高校当中,思想政治是一门十分关键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固化、枯燥的特征,所以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课堂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迎合大数据时代的优势,更好地完善思想政治课程,转变教育的思维方式,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一)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

在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西方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我国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却不大。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作用没有全面发挥出来。在当代,西方各国都已经提出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并都依赖于大数据。高校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为了培养出具备新时代精神的新型人才,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有必要在思维上进行一些转变。

(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高校中,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非常落后,急需进行创新和转变。针对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由于受到了科技发展的影响,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无论是工作的形式、内容还是思维方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更多的创新和探索已经成为主流,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以往的教育载体当中,理论知识教育等已经受到了新型传播形式的打击,全新的互联网技术能够带来更多更快的信息。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要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体制,以便能够更好地发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大学生树立三观的内在要求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当前的大数据时代,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更加频繁,交往的方式和内容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拉近了与其他国家的距离。国际发展的大环境与国内发展的小环境对学生三观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究的重点便是学生的三观教育问题,要及时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分析其日常的行为方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教育方式转变的可能性

(一)大数据技术可预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信息时代,社会在信息科技的帮助下得到了飞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行为造成了很大改变。数据是非常庞大且繁杂的,但在计算机对其进行利用与开发之后,可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数据的价值。此外,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与小数据时代存在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对数据的分析还是预测只需要对事物是什么给予了解即可,并不需要知道为什么。由此可见,利用大数据可对高校的思政内容进行分析及预测。

(二)大数据可帮助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技术进行结合

大数据时代,对数据和信息的掌握,会对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造成影响。人们在创造新的价值时,认知新事物的根源在于对大数据的获取。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不能脱离核心基本点,如社会与自己的终点范畴、外化以及内化的最终结果范畴、教育和学生的中心范畴等。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可帮助思想政治课程与新技术找到完美的融合点。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特征

(一)大数据技术的作用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大数据技术的作用下,倡导教师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不再只是对个人价值进行推崇。在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对于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了解,很多都是通过小数据样本得来的,这限制了其发展水平。在当前阶段,由于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对于数据信息的处理越来越快,在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将以往存在的局限性进行了释放。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影响,可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以及云端存储技术收集大量的数据,教师在获取大量的数据之后,可在更大范围内对学生的思想观念给予关注。

(二)大数据时代的关注点

大数据时代,教师需要关注的重点为“是什么”,至于“为什么”则不是关键。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到事物之间的关联物。当某个数值由于其他数值的增加而增加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针对大数据,预测是其最核心的一项功能。利用个人数据,可在价值层面和思想政治层面捕捉到个人差异信息,这些异常信息的及时发现,可避免很多不良事件的产生。找到关联物并对其进行合理的监控,可对未来实施有效的预测。

四、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转变的策略

(一)利用数据价值,构建量化思维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数据非常密集的一项工作,利用对每一项数据的分析以及综合的研究判断,可以较为全面地对学生个人的思想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进行了解,以便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但教师需要有非常好的数据素养,要注重对数据价值的挖掘,对数据实施量化,构建动态的数据库。其中,基本的思路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构建良好的机制,确保相应的单位以及个人可以彼此合作,打破数据壁垒、强化合作,对数据进行共享。其二,针对比较容易进行量化的数据,要注重对其的梳理、分类和采集;针对比较主观的一些判断,可利用评分的形式给予量化。其三,互联网上公开的信息,可在成熟的技术下,应用相应的数据工具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二)注重客观评价,构建整体观念

在大数据时代,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要涵盖多个方面,这对学生的客观评价有着重要的帮助意义,因此,教师要构建好整体的思想观念。在群众当中,要将被代表的思维进行转变,获取到学生的完整信息,构建好“样本=总体”的思想观念;对于存在的异常数据要给予高度重视,将数据的容量进行扩展,不忽略任何信息。在个人方面,要将个人经验和群体画像进行区别对待,全面考虑教育对象所具备的主体性和教育的目标。此外,要对客观数据以及主观的感受进行结合,对于个人的评价要慎重,用长远和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不能随意贴上数据的标签。

(三)重视发展预测,构建前瞻性理念

大数据预测可有效帮助思想政治教师对课程存在的不良事件进行预测,因此,教师要注重研判能力的提升,构建良好的预警机制。在高校学习期间,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这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的环境中,利用对学生数据痕迹的监测,可对其思想动态进行研判,这样便可预测学生的行为。首先,要构建良好的前瞻性思维,主动积极地进行谋划和预防,不能应用救火式的处理方式。其次,要构建合理的预警机制,比如“信息源—信息传入—信息转化—分析信息—输出”的机制。最后,做好相应的研判工作,如果发现了有群体性以及倾向性等特征,要及时进行分析,做好相关的预防和防范工作。

(四)构建大数据人才队伍

高校负责大数据工作的相关人员,对于统计学当中的知识和大数据的内容要有全面的掌握,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数据的相关采集和处理工作,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发挥出大数据时代的优势。

(五)落实好长效机制

大数据时代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对于大数据实施的动态分析,要用长远的眼光对待。要与家长、教师以及教育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机制给予不同方面的监督,使大数据能够更好地为教育提供服务。

五、结语

总之,大数据不仅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也提供了更多发展的机遇。因此,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大数据的应用,使其能够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帮助,发挥出大数据的巨大优势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艺雪.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20(06):61-62.

[2]谢小芳.交往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建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12):131-133.

[3]苏杰.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1):29-30.

[4]袁翠婵.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的转变[J].传播力研究,2017,1(07):205+207.

[5]强小静.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7(09):67.

[6]展鹤.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J].学园,2015(07):58+60.

[7]李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贯彻学生主体性教育理念[J].林区教学,2004(04):41-42.

猜你喜欢

时代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