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阳光问廉”点赞

2018-11-19本刊编辑部

四川党的建设 2018年16期
关键词:问廉辣味问责

本刊编辑部

“阳光问廉”是四川正风肃纪“麻辣烫”品牌,也是四川率先在全国以电视直播形式把纪检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结合创新的正风肃纪监督模式。我省“阳光问廉”工作开展三年来,全省各地在探索中坚持、在坚持中深化,通过“曝光+质询+整改+问责”的“问廉”途径,使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媒体敢于主动监督、群众积极参与监督,始终保持了犀利“麻辣”的锐度。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把问题曝光在阳光下,把整改置于群众监督下,自2016年“阳光问廉”在巴中率先进行试点后,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全省推广。四川在探索中走出的这条新路子,不仅让更多地方找准了探索纪委服务大局的新举措,也营造了媒体敢于监督的新生态,畅通了群众支持参与的新路径。这对提高行政效率、拉近干群关系、树立党和政府良好形象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也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各级党委政府奋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坚定决心。

“阳光问廉”不同于一般的电视问政。它紧扣“廉”的主题,不仅聚焦民生发展大问题,也关心关注群众身边的小问题。从内容上看,涵盖了作风建设、落实“两个责任”、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全面从严治党的多个方面。从形式上看,坚持现场质询、现场回答、现场承诺,直指问题和痛点,批评直言不讳,不彩排、不预演、不通气,动真碰硬、真刀真枪、揭短亮丑、辣味十足。从效果上看,经过探索实践,这个独具四川特色的监督“麻辣烫”品牌已经深入人心,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截至目前,全省共开播节目492期,现场“问廉”提问13808个,涉及部门(单位)3127个、党员干部4587人,累计问责221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028人。

无论是对群众还是干部来说,这份“麻辣烫”式的监督品牌,不仅有接现实的地气,也有执纪的“火气”,同时也增加了社会关注的人气,成为医治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的良方,成为转作风、改作风的助推器,成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

但是,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新途径和新手段,“阳光问廉”不仅仅是要让干部“红红脸”“出出汗”,感受到“辣味”,更要将切实解决问题作为最终目的。这才是“阳光问廉”的精神所在。要将重点放在“阳光问廉”之后,加强监督问责力度。要进一步发挥群众和媒体的“千里眼”“顺风耳”作用,扒出一些穿上“隐身衣”的“四风”问题。要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对节目曝光的问题实行挂牌督办、整改销号,既对问题整改情况跟踪回访,又对共性问题进行专项治理,以此倒逼干部落实责任,勇于担当。

锻造监督这把利剑,织密监督网络,让权力不能任性,为的是激浊扬清、扫除积弊,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监督有“辣味”,工作有“汗味”,百姓才能尝到“甜味”。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全省持续深化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下,各地各部门要准确把握“阳光问廉”深刻内涵,要“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相信只要将“阳光问廉”进行到底,通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让基层更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更加海晏河清。

猜你喜欢

问廉辣味问责
剑阁:以“问廉之形”赋“治理之效”
男子为孕妻准备100多道辣味菜
让事故问责生威
监督执纪问责如何“备豫不虞”
“滥问责”的6幅画像
问廉会上市委书记问:“你们后背湿了没?”
开篇的话
爱吃辣的树鼩
阳光问廉:“辣”红脸“,晒”出汗
对“数字脱贫”要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