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18-11-19白清元

团结 2018年6期
关键词:政党政治多党合作政党

◎白清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政党制度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概括。现结合党派工作,结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谈一些学习体会。

一、从历史维度看,新型政党制度是扎根中国大地、经过历史选择、经受实践检验的政治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这句话有着十分深刻的历史内涵,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巨大、多样性十分复杂的国家。以 “合”为物质的文明传统,以 “大一统”为追求的政治形态,决定了政治制度设计上需要一种“向心力”和政治领导核心。五千年历史证明,中华文明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具备了一种西方文明所不具备的 “向心力”。这种 “向心力”的传统根深蒂固,任何一个关于中国社会的制度安排,都不可能不考虑到这种 “向心力”,这是一种巨大深厚的历史存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追求 “大一统” “向心力”的同时,中华文明也有着地域、民族、语言等举世无匹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对于中国政治体制一直有着巨大的影响。从古到今,任何一种政治上的设计也不可能无视这种多样性,这也是一种巨大深厚的历史存在。著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 “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的这种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是无与伦比的。” “多元”和“统一”、 “一致性”和 “多样性”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已经融合为一种成熟稳定、坚韧深厚的文化基因。 “文化是制度之母”,这种历史文化的基因成为今天新型政党制度最深刻的历史源渊。因此,我们可以说新型政党制度根深源远,具有强大的历史的说服力。

不仅如此,新型政党制度还是近代以来历史反复选择的结果。从历史的角度看,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都在为中国的独立与富强探索和奋斗。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建立后,出现过政党林立的局面,当时的一些理想主义者从西方世界的经验出发,认为政治制度的理想模式是两党竞争,并着力开展了组建两大政党的活动,但终遭现实的痛击而流产。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一段时间里,一些中间党派积极推行中间路线,试图实现竞争性政党政治,最后亦以失败而告终,中间党派自身也发生分化。中国近代的政党史表明,多党制道路在中国走不通。而诞生于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最终确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因而可以说,这种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人民历经劫难、屡次试错后的最终坚定而慎重的历史抉择。

此外,新型政党制度还经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绩效是检验制度的唯一标尺。 “中国奇迹” “中国之治”的背后是中国的制度优势,新型政党制度是制度优势的重要支撑。中国的现代化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体量、影响最大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制度支撑,它能够把各个政党和各界人士紧密团结起来,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模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目标而奋斗,催生出巨大的制度绩效。作为 “中国奇迹” “中国之治”重要的制度力源,它推动中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动中国实现了连续40年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中国快速实现超大规模现代化,彰显出巨大的制度优越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制度绩效。

二、从世界维度看,新型政党制度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从全球视野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体现了世界政党制度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它不仅对中国有意义、有价值,而且已经并将继续影响着世界,具有越来越显著的世界意义。

一是破解了世界政党关系的一个历史难题。在当今世界的200多个国家中,除了少数国家没有政党或只有一个政党外,多数国家都有多个政党同时存在。不同政党为了取得政权,往往会激烈冲突和争斗。彼此相互倾轧和攻讦,势不两立,即使政党之间有合作,也只是偶然和临时的。而在中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领导和自觉接受领导的关系,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是一种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关系。这种关系彰显了中国特色和中国智慧,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保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这是中国对于世界如何正确处理政党关系的创造性解答。

二是创造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崭新实现形式。美国学者福山在其广受关注的 《历史的终结》中写道:自由民主制已经成为 “人类政府的最后形式”,历史将终结在这里。这实际上也是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的典型认识。在西方国家看来,民主只有一种实现形式,这就是西方国家的民主形式。而中国人民在探索和追求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中,找到和创造了人民民主的崭新实现形式,即协商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另一重要形式。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不仅包括独立地参加投票和选举,而且也应当包括参加日常事务的管理和协商。中国在坚持和发展选举和投票民主形式基础上,全面发展协商民主形式,不仅完全符合现代民主精神,也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内部各方面围绕各方面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有事好商量、有事多商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三是打破了世界政党政治的西方话语霸权。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垄断了世界政党政治的定义权、阐释权和评判权。它们凭借着自己的话语霸权,不遗余力地美化、包装西方政党政治,论证西方政党政治的优越性、合理性,给其带上普遍性的光环,并用它做为招牌来控制其他国家,从而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实践中,一些国家正是受到其话语霸权的影响,不顾国情地移植、照搬西方的政党政治,结果导致国家治理失效、社会动荡。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出现和成功,则从实践上打破了世界政党政治的西方话语霸权。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的崛起会促进世界的转型。

三、从参政党维度看,要不忘初心、担当有为,践行新型政党制度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挥多党合作独特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团结奋斗。

作为民主党派,需要立足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在新型政党制度为多党合作提供的广阔舞台上,更好发挥优势作用。

一是要增强政治定力。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历史地位、理论渊源、实践基础、时代价值、世界意义,更加坚定 “四个自信”,在传承优良传统中,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二是要增强责任担当。把履职思路和重点统一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上来,围绕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等,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积极开展批评监督,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心聚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运用自身渠道优势,致力强化对多党合作的宣传,讲好多党合作的故事。

三是要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自我完善、永葆生机的智慧和勇气,充分汲取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加强民主党派思想、组织、制度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民主集中制、民主生活会制度以及各项议事决策制度,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真正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猜你喜欢

政党政治多党合作政党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浅谈如何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西方党际监督比较研究及启示
英国政党政治与社会民主主义福利共识
新时期中国参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内涵探索
抗日战争时期“遇事协商”对中国政治协商的影响研究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