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给我上了一堂马拉松课
2018-11-19张蕊
☺张蕊
2018年9月16日,我如愿以偿地完成了北京马拉松。这是我人生中第二个全程马拉松,却是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独立完成全程的马拉松。42.195公里的赛道,从清晨跑到正午,日晒温高,两次“撞墙”(术语,形容跑步者疲惫到极点)。跌跌撞撞领完完赛包和奖牌,看到一处空地便“咚”地坐下去。这一程,虽然辛苦煎熬,但也算是成功跑完了。
记得两年前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脑子里只有速度和距离。一心只想尽快达到“30分钟5公里”“1小时10公里”“尽快完成全马”这些目标。然而跑步这件事跟其他事情一样,从0到10很容易,从10到20逐渐变得曲折,从20到全程马拉松则难上加难。
渐渐地,我再也做不到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更快,或是更远,即使我每天都坚持不懈地训练。看着成绩停滞不前,我一度陷入沮丧,开始考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长跑。跑步对我来说逐渐变成了一种负担,然后找各种理由不去跑。
事情的转机发生在去年冬天的一个下午。
那天是儿子的生日,儿子喜欢乐高积木,我们便送了一个给他,模型是伦敦双层巴士。这是他第一次搭建难度较高的积木,我有些担心,怕他在搭建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挫败感,从而影响了自信心,但很快我就发现担心是多余的。他的确遇到了困难,对着积木紧皱眉头,托着腮一言不发。我问他是否需要帮助,他轻轻说了句:“妈妈,我喜欢搭乐高,我能自己搭好。”我便没再多言。
两天后,如我所料,他完工了。他小心翼翼地捧着双层巴士一脸兴奋地拿给我看,并请我给他和双层巴士拍照。看他喜不自胜的样子,我提议把这双层巴士放在书架上展示。接下来的两天,他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奔向书架去欣赏这辆双层巴士。
然而第三天晚上,我却愕然发现曾经的展示位置空空如也。我去问他,他一脸轻松地说:“我拆了。”“你拆了?”“对呀。”“那可是你辛辛苦苦搭了两天才完成的,为什么拆了呢?”“我自己完成了,妈妈也帮我拍照了。现在我要搭别的东西,所以就拆了。”我一时语塞,继而欣慰。
是啊!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管多难,认真去做就好。做好了,对自己有一个交代,接下来再去做新的事情。不囿于一时的结果,不被眼前的得失禁锢住。这份不患得患失的心境,竟然从一个6岁的孩子身上看到,我自愧弗如而又肃然起敬。
那天晚上,当我重新穿上跑鞋出门的时候,头一次,我没有每隔几分钟便去看跑了多久、跑得多快。既然喜欢跑步,那就好好享受。
说来也怪,当我不再把速度和距离当做唯一的目标后,反而比之前跑得更快、更远。并且,我真的开始享受跑步。一年以后,我如愿以偿站在了北京马拉松的赛道起点上;5小时后,我冲过了终点。这并不是一个值得夸耀的好成绩,然而,我却前所未有地开心。
一直以来,我们都被教导要给孩子树立榜样,要好好管教孩子,却忽视了孩子身上有着我们没有的认真与纯粹。在人生这条马拉松的道路上,我们为人父母最应该做的,是放下时刻想要立权威、做标杆的念头,好好地向孩子学习:学习他们随心所欲地哭和笑;学习他们对我们不掺一点杂质的体谅、担心和挂念;学习他们无论我们如何向他们发火,他们依旧笑呵呵地扑向我们;学习他们总那么兴致勃勃地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