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红色记忆”传承的常态化机制
2018-11-18王振杰张贵星
王振杰 张贵星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强调要发挥红色资源的优势作用,重视党史、军史以及光荣传统的教育。“红色记忆”是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党的优良作风和光荣传统,是党的重要精神资源。坚定信念、一心为民、实事求是、清正廉洁、敢创新路等都是“红色记忆”体现出的内涵,这些内涵特征在新时期依然具有极大的时代价值,能够提高党的战斗力,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治理创新提供力量源泉,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精神基础。
“红色记忆”蕴含的核心价值
“红色记忆”是在充满革命信念与理想的时代形成的,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革命亲历者与非亲历者对当时革命事件经历所积淀而成的一种印象,而且这种积累还成为社会政治价值取向以及政治心理的基础。红色经典著作、革命时代的红色文艺作品、有红色纪念意义的建筑物等都是“红色记忆”的重要载体。“红色记忆”具有带给人们核心价值认同的作用,蕴含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爱国主义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体现为对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理念,是支撑人们坚信革命必将胜利、不断践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支撑也成为“红色记忆”的内在,是“红色记忆”保持生机的源泉。在革命年代,革命者们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处境,正因为具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不惧挫折和艰苦,团结奋斗,最终取得革命胜利。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同样遭遇过物资极为匮乏的艰难时期,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将群众团结在一起,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最终让新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在革命历史中,“红色记忆”本身便是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集体主义理想信念。集体主义始终是“红色记忆”的一个重要主题,红色经典作品中塑造了无数个以集体主义为准则的人物形象。如在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是“红色记忆”的革命亲历者,许多革命先辈在革命中不惜牺牲自己维护人民、党和国家的利益,这无疑是因为有集体主义价值信念的支撑,才能促使个体做出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在革命期间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雷锋精神、白求恩精神等都是集体主义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
爱国主义精神。在历史的发展中,一个国家自然而然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支撑一个民族不断发展传承的重要精神动力。“红色记忆”承载着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其中包含大量能够体现爱国主义的情结,因此“红色记忆”本身也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文化支撑。同时,“红色记忆”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依然能够唤起人们的爱国之情,将大众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传承“红色记忆”的意义
传承“红色记忆”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红色记忆”不仅承载着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更凝聚着党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不畏牺牲的精神。只有传承“红色记忆”,才能让人们时刻牢记党和人民曾经的苦难与奋斗,坚定红色信仰,为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巩固奠定基础,也是社会主旋律宣传、正能量传播的前提与保证。
“红色记忆”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梦”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国新征程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激励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国内外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要想战胜这些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需要传承“红色记忆”,因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中所创造的一系列奇迹,经由“红色记忆”转化为党居安思危、勇于创新、永不停滞、勇于变革的精神。这些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的精神源泉,为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提供持续动力。
“红色记忆”在中华民族文化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文化高地。“红色记忆”是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形成的,但其也深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如从组织角度看,中国共产党追求真理与社会进步,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组织目标,而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仁人志士同样追求国家与民族的进步,并提出了大同社会的构想,这二者在组织层面具有相同性。从群众角度看,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而我国传统文化中有民本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体现出对人民的重视。从个人角度来说,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与道德修养,鼓励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先贤圣者都认为“自省”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十分重要。因此可以说,“红色记忆”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结合中国发展实际进行了创新,在革命年代体现了追求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精神,而在当代,作为一种光荣的传统文化,其又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文化养料,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当代青年如何传承“红色记忆”
自古以来,教化就是传承文化最有效的方式,学校通过传承优秀文化、教育人才而使得人类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获得传承和延续。所以“红色记忆”传承的一个最为有效、便利的方式就是将之写入教材,并引入校园教育之中。这种“红色记忆”教育应贯穿整个教育体系,在中小学时期,学生记忆力强,可以让学生诵读和记忆有关“红色记忆”的课文,让他们从小了解“红色记忆”中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如小学语文教材中董存瑞、刘胡兰、黄继光、雷锋等人的故事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震撼,这对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也有重大影响。
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以及战争的过程中,留下了很多具有纪念意义以及标志性意义的旧居旧址,如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淮海战役烈士陵园等,这些旧居旧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历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近几年来,我国的红色旅游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开始关注红色教育,而这些旧居旧址也成为激发“红色记忆”的重要节点,创新了我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在旧居旧址中,旅游者可以通过实物、音频、视频、照片等来还原历史场景,让自身融入到历史时空中,身临其境的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与牺牲,感悟他们的奉献精神,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人们心灵的陶冶、情感的升华。
“红色记忆”传承并非一朝一夕,要想其成为中华民族的持续精神动力,必然要不断进行传承,为此,必须构建“红色记忆”传承的常态化机制,而且对其传承工作进行规范,这样传承的可持续性和效果才能得到保障。如根据历史设定特定的纪念日,定期举办纪念活动,让青年燃起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学校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地、革命纪念馆等活动常态化;社会应该重视对先进人物、模范典型等进行宣传报道,他们身上有着“红色记忆”的闪光点,通过先进典型的塑造,可以鼓励人们传承“红色记忆”,传播社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