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和以色列军民融合的不同道路

2018-11-18金一南

当代贵州 2018年29期
关键词:国防工业风险投资以色列

日本在和平时期走出一条技术倒转型“以民促军”的发展之路,以色列则在战争状态下走出一条“以军促民”的超级军事经济发展道路。

日本和以色列,是军民融合进程中颇富特色的两个国家。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国防工业受到严格限制。虽然《日美共同防御协定》准许日本以购买许可证的方式,引进美国武器生产技术,但国际舆论的压力还是巨大的。为在压力中找到缝隙,“寓军于民”“军民互换”发展模式,成为日本规避国际舆论和法律约束、发展国防工业的产物。日本没有国营军工企业,武器装备生产均以合同方式委托民间企业完成。美国以军用技术领先并推动民用技术发展,日本却开辟了一条技术倒转型的发展道路,以高新技术的商业开发和应用领先,保证军事领域取得成就。这一独特的发展方略使日本成为举世瞩目的科技大国,国防工业也在许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目前以三菱重工为代表的企业门类齐全,技术水平高,生产潜力大,建造的舰艇、飞机、坦克、火炮、导弹以及通信器材等,均居世界领先水平。只要需要,日本完全有能力发展战略和战役导弹,甚至核武器。连美国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日本的先进技术。

日本对其“寓军于民”还附加有一些特殊的措施。一是每年由自卫队退役的上校以上高级军官,相当一批要安排到相关企业担当要职,定货越多的企业,接纳这些军官越多。二是成立民间军工中介组织,如兵器工业会、经团联军工生产委员会等,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情况协调关系。三是大企业设有专门的军工生产机构,如日立公司的“军事技术推进本部”,住友重工的“军事工业综合室”,日立造船的“舰艇武器本部”等。四是政府补贴,不但对企业预付订金,而且将价格提高30%左右,吸引和鼓励企业从事军品生产。

日本在和平时期走出一条技术倒转型“以民促军”的发展之路,以色列则在战争状态下走出一条“以军促民”的超级军事经济发展道路。

以色列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四面受敌,安全状况严峻,因此国防工业发展动力强劲。一是得益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大力支持。二是得益于全世界犹太商人、政客、科技工作者有力支援。三是得益于大量高素质移民对先进技术的娴熟掌握,使以色列较短时间内就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国防工业体系。

连续的冲突与战争使国防开销巨大、外债和通货膨胀严重。为保持国家不破产和保持军事技术的领先优势,以色列走出一条“超级军事经济”发展的道路:一方面通过“引进—改进—研制—出口”步骤,大量出口从冲锋枪到无人机、电子战设备、航空电子设备、近程导弹系统,既扩大产量、获得武器装备性能的稳定性,又赚取了外汇,缓解了国家财政紧张。另一方面则是以风险投资推动高新技术发展。苏联解体后,大量犹太裔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涌入以色列,带来众多科研成果。这些新移民缺乏市场开拓经验和资金,难以完成科研成果转化,大量有价值的成果被闲置。

针对这一情况,以色列用政府拨款形式与私人投资者共建风险投资基金,由私人投资者运作。1997年22个以色列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0年上市企业达120家以上。1998年-2003年,以色列从国外引进风险投资82亿美元,全部投入高新技术产业,使以色列成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家,位居世界第三,人均风险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一。2003年至2012年,以色列本土风险投资基金的募资规模达68亿美元。为其科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进入新世纪,风险投资更成为以色列经济发展的引擎,科技成果日新月异,中小企业充满活力。虽然连续受到2000年全球高科技产业泡沫破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但以色列风险投资依然保持了健康发展态势。现在以色列的每所大学和研究所内,都设有为学者和研究人员建立商业关系提供帮助的专门部门,负责代理学者和研究人员与投资者进行商业谈判,保障高质量的军民融合、保障国防军工的高效率。

猜你喜欢

国防工业风险投资以色列
以色列家喻户晓的“中国奚”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美国国防工业供应链对外依赖情况
美国巩固提升国防工业供应链能力的举措及启示
试 着
一类分数阶房地产风险投资系统的混沌同步
任意门
浅析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