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峨山四弦弹唱文化保护与续承
——访四弦弹唱文化传承人矣光明

2018-11-17高玉燊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民族音乐 2018年5期
关键词:峨山调子弹唱

■高玉燊(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矣光明简介:矣光明,1944年出生,彝族,峨山彝族自治县四弦弹唱文化传承人和当地祭祀活动主持人,曾任职过茶厂厂长。担任县级传承人多年,收集和创作了大量的四弦独奏曲目。其中代表作品于《下自拢总》《漆树花开》《金竹尖尖上》《阿姐阿机若》《骡子驮棉花》《阿哥新平人》《飘带》等被编入到古滇国文化研究资料之《古滇国音乐》一书中。2011年11月,因在四弦弹唱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做了大量工作,矣光明本人被收录到《峨山彝族一甲子》一书中。

峨山彝族自治县居住着彝族、汉族、哈尼族、回族、蒙古族等20多个民族,但是彝族是峨山县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主体民族,大聚居大分散是峨山彝族人口分布的基本特征。峨山彝族有纳苏、聂苏和勒苏3个支系。其中,纳苏和聂苏中的“纳”和“聂”为“黑、黑色”的意思,都源于古代彝族先民,他们崇尚黑色,而“纳”与“聂”仅是方言的差别而已;而勒苏的“勒”为“野外、山野”的意思,这与勒苏支系生活居住的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纳苏支系分布在县内中部、西北部和西部的岔河乡、甸中镇、大龙潭乡、富良棚乡和塔甸镇的部分地区;聂苏支系分布在东南部和南部的双江镇、小街镇、化念镇和塔甸镇的部分地区;而勒苏支系人口比较少,主要聚居在塔甸与相邻的富良棚乡的部分地区。由于彝族居住地区很广,支系繁多,在山区集中聚居的地区用彝族语言弹唱,住在内地县城附近和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则用汉语弹唱,但还间用一些彝族语言的衬字和衬词。不同的居住环境以及语言特点,使得峨山四弦弹唱文化都具特色。

2018年9月10日,笔者独自奔赴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塔甸镇亚尼村,对峨山四弦弹唱文化传承人矣光明进行口述访谈,主要访谈内容包括矣光明的个人从艺简史、当地政府部门对传承人的保护政策、当地特有文化传承发展等方面。

■生活环境熏陶

高玉燊:矣光明老师您好!峨山彝族自治县是全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支系繁多,文化语言各有不同。在这么特殊的一个人文环境背景下,是否对您的四弦弹唱学习和发展有影响呢?可以具体谈一下是什么样的影响吗?

矣光明:我1944年出生,记得父亲曾告诉我,最早我们是石头村人士,由于当时国民党军人和当地地主打仗分田地,为了躲避战乱,父亲带着我和部分村民一同搬到了离石头村不远的亚尼村来躲避战乱,这对我后来学习四弦弹唱文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和条件。亚尼村属于塔甸镇,而塔甸镇亚尼村正好处于峨山彝族自治县3个彝族支系文化圈的交叉点,在这里每逢火把节或者农收佳节时,三个支系的很多老人和村民都会聚集在一起举办大型的活动,这给我学习彝族四弦弹唱的调子提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资源。每逢佳节我都会和父亲去参加当地活动,随着我慢慢长大,也开始跟着村里面的老人学习四弦弹唱调子,加上塔甸镇的独特地理位置,我从其他老人的身上学习到3个彝族支系的彝族调子,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彝族四弦调子,后来还成了村子里面的领军者。另外,1964年,我外出闯荡,开始去挖公路,当时所挖掘的公路是峨山县与新平县唯一的一条二级公路。公路修通后,我到新平县林业局做了两年的临时工。新平县现在被称之为彝族傣族自治县,这和当时彝族和傣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有关,在新平这段时间我又有机会学习当地彝族人的四弦弹唱小调,这是峨山彝族自治县所没有的,因此我一身可以说沉淀了颇多的四弦弹唱的彝族调子。

高玉燊:家庭环境对您的四弦弹唱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矣光明:家庭非常重要,我有5个孩子,10个孙子孙女,现在还有曾孙子孙女,我非常的幸福,以前每逢我们家有喜事,例如孙子孙女结婚办宴席,我都会和老伴约着村子里面的老人们载歌载舞庆祝,有时候我还会即兴来一段花灯,自己唱自己演,一家人其乐融融。另外,我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哥哥在新平县,为了表达对他的思念和每次见面时的激动心情,我创作了《阿哥新平人》四弦调子。在彝族调子里面大部分的调子都是表达阿哥和阿妹之间情人约会的内容,表达恋情的占多数。但这一首调是例外,这首调子是四弦弹唱的形式,但它的内容却和阿哥阿妹约会调子有所不同,歌词表达的内容大意是:今天是一个大家难得相聚的好日子,阿哥是新平人,阿哥和弟妹来跳大娱乐,阿弟和嫂嫂也来跳大娱乐,跳么就一起跳嘛,一家人热热闹闹一起来跳大娱乐。

■没有保护与传承就没有根基

高玉燊:您作为峨山彝族自治县的四弦弹唱文化的传承人,您有做过哪些文化保护的贡献呢?

矣光明:我2000年被评为峨山彝族自治县四弦弹唱文化传承人,除了我还有另外一位小街镇的传承人。年轻时我们经常会被县上或者塔甸镇邀请到当地演出节目,曾代表县出访过勐腊等地,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我想过要将此生我所学和所创的彝族四弦调子想办法传承下去,我想到的第一个办法是收徒弟,找一个传承人,但是事与愿违,村子里的年轻人因为要养家糊口,大多都外出打工,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峨山四弦弹唱文化。另外,在2000年的时候,在县上工作的文工团人员来记录过我的四弦调子,为了配合当地政府部门传承保护本民族文化,我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记录过我的四弦弹奏谱子,后来我的四弦弹奏谱子被记录到《古滇国音乐》一书中,代表性的作品如《下自拢总》《漆树花开》《金竹尖尖上》《阿姐阿机若》《骡子驮棉花》《阿哥新平人》《飘带》等12首四弦独奏曲目。但是我并不是很满意,记录人员整理出来的谱子,仅仅有简谱的记录,这不科学,四弦弹唱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有四弦的弹奏部分,还包括打跳的动作和歌词演唱部分,记录人员最后给我看的只有简谱记录,连歌词都没有,我很不满意。

高玉燊:矣光明老师,能否请您再为我表演一下这些曲目?

矣光明:可以!

高玉燊:矣光明老师,我想和您说一件可能让您难过的事情,我自己从小学习钢琴,虽然第一次较深入的了解四弦,更没有演奏过四弦,但是这份由当地文化局所记录下来的简谱是有存在问题的。首先,您在演奏过程中有很多的装饰音部分记录人员并没有记录下来,这是不应该出现记录问题,我觉得即使难以记录,也应该有文字性描述才对。另外,旋律记录有漏音的情况,这是记录最基本的要求,不但记录的音符有缺失,记录者的工作人员还二度创作,自己加音创作,我觉得这样的行为非常不尊重您。

矣光明: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我知道以前我们县份上的文艺工作人员都不容易,很少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何况我自己也无法记写谱子,我们都很为难。

高玉燊:我觉得有必要重新记录和整理您的四弦弹唱谱子,只有正确的记录和整理才能真正做到四弦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不仅仅是对您负责,也是对我们的子孙负责,不然把错误的记录传播出去,会毁了我们自己。

矣光明:你说得非常对!要不是你今天帮我看看这些他们记录的谱子,估计我这辈子都不会知道,不会知道当时的工作人员竟然这样记录谱子,那你能帮我记录下来吗?年轻人!这不仅仅是为了我,我已经74岁了,不瞒你说我现在还患有肺癌,我真不愿意让我平生所学的知识随我而去,我要把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给保留下来,正确的保留下来,年轻人你愿意帮我吗?

看着老人家苍老的面庞、花白的头发,我郑重地点了点头。我从内心非常不是滋味,自己从小学习的是钢琴、学习的是西洋乐器,却从未对中国文化做出过任何贡献,我深表自责。内心告诉我必须立马去整理这位老艺人平生的峨山四弦弹唱文化。

■对峨山彝族自治县四弦弹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高玉燊:您对峨山四弦弹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什么建议吗?

矣光明:1951年5月12日,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峨山彝族自治县诞生,峨山彝族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彝族文化,这种优秀文化在传承发展中滋养着一代代彝族的优秀儿女。我不求国家能够给我多少资金上的资助,但作为峨山四弦弹唱文化的传承人,我有以下几点对本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一)我很愿意走进学校课堂,我觉得峨山四弦弹唱文化可以作为当地特有的音乐文化课进入到学校当中。近几年愿意传承峨山四弦弹唱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部分年轻人都跑到城里面打工,村子里面留校的只有低龄段的孩子和我们这些高龄的老人。中年人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必须外出打工。因此,我提议把峨山四弦弹唱文化引入中学或者是小学是非常好的一条建议。首先,可以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化特点,学习当地文化。另外,还能在学校里面完成国家的教育任务,无论是对当地文化的继承还是对孩子的成长学习都是非常有利的。作为峨山四弦弹唱传承人,我自己很愿意到当地学校再做出点薄弱的贡献。

(二)健全保护机制。现在我们老一辈的传承人几乎都已经70岁以上了,我们这一群人当中,有的老人还在以干农活来维持生计,何谈安度晚年?何谈传承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提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任务。可是我们现在70多岁的老人还农忙于田间?像我这样的很多老人怎么去传承文化?随着年龄的增大,有的老人也已经去世、有的老人记忆力在衰退、有的老人因身体原因都不能载歌载舞了。我觉得政府部门应该认真落实中央的政策,健全老年人保护机制。

(三)政府部门应鼓励当地年轻人去传承自己的文化。以前每年的火把节,县上都会邀请峨山四弦弹唱传承人到县上去演出,并且按照每年峨山彝族自治县火把节的传统,在那里人们载歌载舞,挝罗、歌唱非常乐呵。近几年因广场舞的风靡,人们不太愿意挝罗,各村委的文艺团中中年的人和孩子更愿意跳广场舞,很少有人愿意挝罗。以前人群都是跟着峨山弹唱四弦的艺人围成圈来挝罗的,现在随着会峨山弹唱四弦调子的人越来越少,很多人只能绕着几个音响来挝罗,氛围并不热闹。另外,现在年轻人大都出外打工,传承的人少之又少;有的他们从心里面就抵触这些文化,还毫不在乎地说出“学这些有什么用”的话,年轻人很少愿意去学的。因此,增强传承与保护的意识非常重要,政府及当地人民应该增强传承与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到保护和拯救自己民族文化的队伍中。

■结 语

传承人作为艺术形式的承载体和传递者,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当前峨山四弦弹唱文化传承人在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仍面对着严峻的形势,经历着各种挑战。矣光明作为峨山四弦弹唱传承人的现状并不是单个现象,当地政府在对当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不足与过失,可能不能真正意义上保护当地民族文化,而且有可能失去这些宝贵的文化,这一点必须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倘若不能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不再反省自身做出相对应的回应,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将会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政府部门应该想方设法科学地记录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不惜一切代价保护文化传承人,让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稳定继承,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峨山调子弹唱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有眼无珠
论弹唱能力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不会乐器也能“秀”弹唱“玩”编曲
峨山县总工会:召开八大群体入会推进会
峨山县总工会:开展妇女维权宣传月活动
诗意远方
南山赋
论素描教学中的之一现象
画出一抹紫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