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剂“良药”引发的社会“三问”
——观《我不是药神》有感

2018-11-17王潇可

山东人大工作 2018年8期
关键词:程勇我不是药神黄毛

□王潇可

《我不是药神》近来大火,没有酷炫特技,没有流量明星,却叩开了人的心灵大门,点亮了社会的正能量。这部电影被标注为“喜剧片”,但看完之后相信没有几个观众是笑着出来的。一个只是想好好活着多赚钱的人,一个冒着风险为病人带药救命的人,一个自掏腰包为良心赎罪的人,一个落寞戴着手铐却问心无悔的人,多重的性格转变在一个普通小店老板程勇身上逐一展开,帷幕落下让人不禁深思:活着?善良?情与法?

想好好活着,为何这么难?

“我想活,我不想死!” 电影中一位身患白血病的老人抓着警察的手如是说。

活着不易,对于病人尤甚。程勇为了父亲和儿子迫于生计贩卖假药,思慧为了救女儿委身风尘,吕受益渴望看到儿子长大而四处寻药,黄毛为了不连累家人,跑出家门苟且活着。余华《活着》中写道: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但这只是活着的一种理想状态,现实的残酷,说不出的苦衷,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程勇在目睹吕受益无法承受治疗费用而自杀之后,又重新贩起药来,他不想再面对下一个吕受益,他开始珍惜黄毛、思慧、刘牧师。黄毛为救程勇而献出年轻的生命时,程勇失态也正是因此吧。“他只是想活着,他有什么罪?”喊出了他的悔恨,喊出了他的不甘。“世界上只有一种病,叫做穷病!” 电影借一个假药骗子的嘴,说出了这么一句扎心的真话。我们疑惑活着的意义,理解不了生命的重量,看完电影才明白,这世间没什么比一个人的生命更重要。然而,为什么进口药这么贵?国家和社会救助机构应该发挥什么作用?这一串问题依然需要思考,而思考就是改变的起点,国家正逐渐把抗癌药纳入了医保范围就是证明。

生死面前,何以行善?

从一个为钱拼命、“关我什么事”的小市民变为一个为良心赎罪自费支付药费的“药侠”,人性的转变的背后是对生命的珍视。世间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目睹同自己贩药的吕受益与黄毛离去后,程勇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程勇经历一次次风雨、一次次生死,他彻底蜕去了过去的自私狭隘唯利是图,他真正成长了,宁可不盈利、倒贴钱,也要让更多的病人活下来,甚至为此走入牢狱。

有人说,落在人一生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寒冬。可总有人拿着自己的蜡烛去融化别人身上的雪,直到把自己燃烧干净。最高贵的善良,是对生命的致敬。但善良不应该是“个人英雄主义”,它属于整个社会。一个人的是渺小的善良,而社会的善良才是广博的,它是全人类对生命的希望。还好,我们的希望在渐渐萌发。社会慈善机构在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力度也在加大,医保的普及,进口药降税,让众多在疾病中挣扎的人看到了希望。近日,李克强总理也做出了加快抗癌药的降价保供的批示。我们致敬生命的善意,就是治愈人心的神药。

法理与情理,两难如何抉择?

贩卖假药犯法,救命却是至关重要。药贩的道德矛盾,病人的生存矛盾,警察的情法矛盾,这背后究竟是什么?一句“他只是想活着,他有什么罪”喊出了药贩的愤怒不甘;一句“我不想死,我想活着”祈求中带着无奈;一句“这个案子我真办不了,所有后果,我来承担”道出了警察在法与情两难间也无从下手,无奈却决绝。

天价救命药与白血病人支付能力上的矛盾,本质上其实是商业利益与公众生存权的冲突。生病的买不起药,廉价的仿制药给人希望,卖药的为救人铤而走险,在法与情的悖论中,却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不是药神》改编自真实事件,该片之所以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一是聚焦了老百姓关注的“看病难、治病贵”问题,二则凸现了“法”“理”“情”之间的价值选择问题。本片有人公程勇的现实原型陆勇最终被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处理,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透露着人性的温度。除却对陆勇量刑中的人性化考量,其实更关键的还在于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努力在改革进程中化解法外行为。

小人物,大社会,电影是现实的缩影,一部好的电影必然扎根于现实,敢于找出社会存在的问题并引起人们的反思。《我不是药神》火爆的背后,承载的是公众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期待,折射的是政府直面改革难点的勇气和决心。只有敢于直面问题,我们的社会才会不断向前。

猜你喜欢

程勇我不是药神黄毛
金钱和人性的抉择
小人物的大情感
一定要走正道
“自我较劲”成就《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与宁浩五度合作 徐峥:电影营销越来越难做了
《我不是药神》在沪举行发布会
《我不是药神》海报特辑双发
《我不是药神》: 这是中国目前 需要的电影
十三香味的吻
一定要走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