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双向对流精准脱贫工作机制

2018-11-17陈冠铭

今日海南 2018年7期
关键词:对流导向重点

文|陈冠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思想。由早期的“扶贫开发”提升为当前的“脱贫攻坚”,更加凸显了党中央的决心和彰显了国家意志。省委、省政府在脱贫攻坚战上自我增压,决心在“十三五”期间实行“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目标任务。重压之下更需要系统性地构建脱贫攻坚和反贫困的“脱贫攻坚双向对流工作机制”。

脱贫攻坚双向对流工作机制的“双向”即“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发挥党领导下的制度优势,实现上下级之间、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双向联动。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重大战略思想

要准确地把握习总书记脱贫攻坚重大战略思想所体现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式。习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深刻揭示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基本特征、科学规律和实现路径:2013年11月3日在湖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等重要思想;2014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精确化配置、精准化扶持等重要思想;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思想,强调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2016年10月15日对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提出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扶贫机制和扶贫方式。

要准确理解把握习总书记强调脱贫是攻坚战的真谛。既然是攻坚战,就需要以系统性的战役思维,从顶层构建我省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一是统揽全局、统筹协调,着力解决共性问题和资源调配问题,贯彻落实高层战略,重点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脱贫攻坚的作战指挥体系,统一思想、统一管理、统一渠道、统一标准、统一口径,化繁为简。二是站在脱贫攻坚实施层面,全面考虑与扶贫相关的各种因素,协调相互之间的关系,细化分类台账,实现精细化配置。重点在细化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任务指标、时间节点、脱贫措施。三是优化运作和反馈机制,协调和解决脱贫攻坚战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矛盾,调整和优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多元、多层次联动。重点在建立指导和督查体系,促进部门之间的良性联动、杜绝推诿,调动和发挥脱贫攻坚各类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积极创建脱贫攻坚双向对流工作机制

一要明确创建指导原则。构建脱贫攻坚双向对流工作机制,需要坚持战略导向、问题导向、精准导向、人本导向、扶志(智)导向和协同导向。战略导向即坚持从理论、价值、目标、实践和现实等五个维度贯彻习总书记脱贫攻坚重大战略思想;问题导向即以探析解决问题为切入点,立足扶贫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尤其是贫困户的实际需求,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导向即坚持“四切实”和“六精准”,严格制定和执行扶贫标准与规范,开发大数据平台,实现精细管理和精准对标;人本导向即以人民为中心,制定相应的扶贫兜底保障政策,坚持完善人民群众共享精准扶贫成果;扶志(智)导向即不仅关注贫困人口的物质需求,还要注重其精神需求,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自我发展,激活内生动力;协同导向即坚持系统地整合凝聚资源尤其是社会资源,破解制度碎片化,实现跨行业、跨层级、跨部门的跨界整体性治理。

二要细化创建方法。打造上优、中协、下强的格局,将脱贫攻坚的高位推进贯彻到低位运行之中,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通、社会参与、信息共享和群众满意的和谐局面。“自上而下”作为动力源,重点向各部门、各单位和基层党委政府提供战略指引,向下输出脱贫攻坚“一竿到底”的管理体系、统一规范和标准、人-财-物-市场-信息等资源。“自上而下”在战略层面构建战略指引矩阵,从规划设计贯彻、政策制定落实、目标设定与管理、聚力整合资源、困难分析与应对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自下而上”作为动力源,重点面向各基层党委政府、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以及贫困户,发挥终端执行的功能,向上输入群众需求、扶贫台账、精准扶贫数据和精准脱贫典范等。“自下而上”在执行层面打造执行控制矩阵,从群众需求充分表达、利益联结机制设计、外部资源导入嵌入、激活贫困户自身脱贫潜力、精准识别与退出等方面进行严格管控。“对流”作为信息交换处置的协同枢纽,致力于督导、管理和控制精准扶贫开发工作,分析处理上、下双方的信息,协调步伐、统筹调配资源、联动融合。“对流”在中间督导层面搭建督导管理矩阵,从干(党)群互动、组织与纪律保障、专业扶贫开发机构组建、工作指导与部门协同联动、监督与奖惩、考核与评估、资金与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督导协同。

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要完善现有自上而下的工作机制。重点细化标准与规范,制定和落实“两不愁、三保障”专项扶贫兜底政策,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搭建起单一的、权威的、服务有力的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体系,创造性地响应基层需求,解决脱贫攻坚沉得住、合力形得成、政策落得下等关键问题。尤其是实施精准识别和退出的多部门联审制,教育、卫生、社保、住建、民政、残联、共青团等要与区(镇)政府部门联合审核贫困户,确保精准识别信息同步。

二要快速建立自下而上的工作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终端和发力点在基层一线,工作成效的关键要看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脱贫攻坚战中的政策、项目、资金、金融、组织、人力和信息等“火力”均要定点投放到基层一线,并且要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传导到贫困户、贫困村,帮助和激励贫困人群脱贫摘帽奔小康。因此,强化和优化基层和增强基层执行创新能力是发挥自下而上的工作机制的核心,而基层一线关键是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的党员和干部,信息由他们传递,多途径、多方式增强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成员的战斗力和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

三要完善脱贫攻坚的对流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组织保障(组织部和纪委)、两室督查(党委和政府督查室),以人为本、激活心志(智),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干(党)群互动、定时反馈”的交互联动融合机制。重点完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指挥枢纽的作用。不仅要利用好微信平台和钉钉平台,还要基于国办系统主动地开发扶贫或“三农”大数据平台,以实现脱贫攻坚办公自动化、移动化和自动监测化,提高脱贫攻坚的效率。

四要增强造血扶贫的能力。重点是积极促成由“外援扶贫”向“内生脱贫”的转变,内外合力攻坚。脱贫攻坚的关键是造血扶贫和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和阻止返贫,就目前而言,大部分贫困人口精准脱贫还得围绕热带特色农业来做文章。以“品牌农业+精准脱贫”为内核,以多种形式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广泛吸纳贫困户参与产业脱贫实践,引领海南脱贫攻坚。一是鼓励支持社会参与脱贫攻坚。优先资助参与脱贫攻坚的企业创立品牌。重点支持“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品牌创建模式,打造龙头企业带动下的抱团发展模式。二是资助农民和贫困户抱团发展。发挥惠农政策叠加效应,在资金、技术、销售、品牌、人才、管理等方面增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严控农产品质量,打造“农户+贫困户”互助品牌创建模式。重点依托旅游景区、大型社区、商业小区、大型超市、高端酒店群,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社区农园以及酒店和超市供给基地或者面向岛外的外延基地。三是学习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城”,打造诸如“崖州特色农产品商贸城”等海南版现代农贸商城。

五要系统性地挖掘海南特色优势。现有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村庄和偏远山区。借鉴云南、贵州等省的特色扶贫模式,实现劣势变优势、特色变资本。重点要利用好海南旅游产业和热带王牌农业的优势,结合自然资源禀赋,深入挖掘区域内的民族、人文、医药、生态等资源,基于“旅游+”、“互联网+”,大力发展“共享农庄”,优化贫困户收入结构,增加贫困户收入。重点发展“农业 +”“旅游 +”“互联网 +”产业,重点打造农旅融合、农文融合、农医融合等多业态融合产业。

猜你喜欢

对流导向重点
《建材发展导向》理事单位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偏向”不是好导向
存在感
JG/T221—2016铜管对流散热器
犬只导向炮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
所谓“重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