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018-11-16马红军

学周刊 2018年34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马红军

摘 要: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是新课改下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非常普遍,它能够充分调动小组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交流、合作与分享,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4-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4.056

小学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的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这需要教师在新时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转变思想,調整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热情。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应用较为普遍的教学新模式,它能够在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通过分工合作、有效探究调动学生思考、动手参与、大胆表达,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更为关键的是能够结合学生能力上的差异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这样不仅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有所参与,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

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如何更好地应用小组合作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这一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改进,在细节上还需完善,这样才能够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培养良好习惯,确保有效实施

(一)耐心听的习惯

合作学习离不开学生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既是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也是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过程。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因为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别人接受,所以往往是争先恐后地说但却很难静下心来倾听别人的意见或者建议,导致了交流的低效。因此,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耐心的倾听,首先要认真地听,这是一种尊重,也能够对自己学习形成启发;其次,要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收集有效信息,进行反思,这样才能够取长补短,帮助自己去学习和思考问题。

(二)敢于说的习惯

要想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但是一部分学生因为性格或者基础的原因往往不敢说或者不愿意说,这不仅不利于这些学生的提高,也容易被教师忽略。对此,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这部分学生的需求,努力把问题设计得有梯度和层次性,这样能够使一些成绩弱的学生也能够参与,对于那些不擅长表达的学生也要多鼓励,增强其信息,合作学习的效果无疑会大大提升。

(三)遵守规则的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是自我约束能力相对较差,小组合作学习会有分工,也有合作研讨、探究的环境。这就需要学生在此过程中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进行小组的活动,保证合作学习有效的开展,而避免低效的出现。

二、抓住教育契机,培养数学素养

(一)善于用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古语说:“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新时期的数学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为核心。这就需要教师改变学生过去“死学”的弊病,要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利用好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一方面,教师可以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学会从知识的探索与对比中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二)鼓励学生多动手

探究规律时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发现,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圆柱体和圆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时学生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还需要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例如,教学“梯形面积”时,我首先让学生回想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其中一个梯形涂成红色)推导梯形面积公式。汇报结果时,学生非常兴奋并争先恐后地回答。一个小组说:“我们小组用的方法与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相同,是先旋转后平移,把梯形转化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们都纷纷表示赞同。这时,我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梯形,你们能不能自己动脑筋想出别的方法推导出它的计算公式呢?”以此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汇报交流时非常具有创新思维。

小组1:做对角线,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小组2:从上底的一顶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小组3:从一腰中点做另一腰的平行线,割下的小梯形旋转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研究中,找到了规律,领略了合作探究的魅力,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解答“开放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地去思考,需要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出各种策略和结论。例如,教学“角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猜一猜:“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学生们纷纷回答:3个角、5个角、4个角。这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张正方形纸,亲自动手剪一剪,数一数。结果几乎每个小组都分析归纳出:采用的剪法不同,剩下的角个数就不一样,三种答案都是正确的。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一定完美无缺,需要我们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去不断地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使教学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也要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来不断完善,这样才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黄爱华.基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7).

[2] 韩彦丽.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3] 冯春花.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聊城大学,2014.

[4] 杨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