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8-11-16赵自伟
赵自伟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能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情境创设,深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吗,并注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自主探究;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4-00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4.050
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激励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整个活动过程的主体,要在教师引导下对信息有效接收,并在此基础上加工,实现对客观规律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成一个学习的统一共同体,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如何结合教学实际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目的明确的情境
情境的创设,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通过教学情景,也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参与积极性。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思维,有效引导学生对所教授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推进学生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完善的价值观。这样才会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具有一定时代气息的数学教学情境
由于在这信息时代,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电视、报刊、广告等多种渠道获取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数学信息。因此,也要求教师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时候要做到与时俱进。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护大自然,关心科技的不断进步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例如教学数的读写法时,教师可以创设为灾区人民捐赠物资的情境,出示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数目,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数目的读写,使学生既学会了数的读写方法,又受到了关爱他人的教育,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生活经验设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
情境内容的选择和情境形式的呈现需要建立在贴合实际的基础上。针对较低年纪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情境的创设上就需要尽量选择颜色鲜明、富有声音和动作吸引力的题材,使得生动、活泼的情境可以更加契合低年级学生性格和学习特点。而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需要更加能够激發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最后使其在实际体验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也能够推动学生进入到更加深层次的学习当中。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内容和形式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深钻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
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把书本上那些抽象疑难的知识转化成通俗直观的语言或表象,传达给学生。这就和打蛇一样,俗话说:“打蛇得七分”就是这个道理。相反,你即使能把它打死,也要付出九牛二虎之力。这是一堂课的关键,同时,也避免了大面积辅导学生的烦恼。个别辅导学生,受环境和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设计一个生动的场面,全面系统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而只能解决个体的问题,或者针对某一题而言,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了。再者,大部分学生通过活动,探究所得到的知识,其实都是一种朦胧的现象,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他们还需要教师给出一个明确的定论,使其系统化、具体化。教师必须真正吃透教材,找准每堂课的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怎样去突出这个重点,突破这个难点,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
三、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
《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发现学生差异,并尊重和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构建和谐课堂,使得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够有所获得。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由于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发展情况都存在差异,针对教师所教授的数学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也不一致。因此,教师既要找寻每一位学生身上存在的共性,也要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使得每一位学生体验到教学课堂的乐趣。
其次,在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差异,其本质上就是尊重学生自主思考,允许学生选择自身所能够接受、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展现出来,这样也能使得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提高提升。
再次,结合学生学习差异对练习进行设计,即练习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性,其中对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较好的学生,在巩固基础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在练习上需要有所延伸,而针对学习效率和成果较差的学生,则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预习、巩固和应用。通过分层练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学习自信心,并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最后,针对最终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时,也不能仅仅依靠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而是需要教师站在多方面角度,发现和挖掘学生优势,如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动手实践等方面。在评价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对学习体验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等等,进而有效掌握学生实践能力和精神创新的实际发展情况。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也要遵循因人而异原则,总体评价也要尊重事实,发挥鼓励学生、弥补不足的作用,使得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中充分认识自身在团体中的价值,获得个性发展。教师具体所实施的教学策略,也要体现出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玉平.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00.
[2] 李耀新.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