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个性培养的探讨
2018-11-16杨国辉
杨国辉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已经渐渐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当下,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目前小学阶段的教育主流。在这一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密切的角色,需要在教学活动当中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推动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培养;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4-00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4.043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教学中的重点科目,学好语文不仅能够打好学生语言交流能力与识字写作能力的基础,还能利用本科目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在目前的教学现状下,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采取了一些不是特别适当的方法,比如死记硬背,或者全班采用统一教学标准的传统方法。这对于心智尚未得到完全发展的小学生来说,非常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因此,面对这一现状,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一些新型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个性。
一、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
在小學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所起到的是一个引导、辅助的作用。而目前的现状是,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并针对这一点去设计教学过程。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脱离儿童的天性,具有好奇,贪玩,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如果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讲自己的,就很容易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且不容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就会拖慢语文课程的教学进程,发挥不出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出现缺失,从而使教学活动失去意义。因此,针对这一现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使小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课堂上,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发言,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活动得到有效展开。
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龙的传人》为例,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让学生学会本课文的生字词;第二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习课文中作者采用的首尾呼应的表达方法;第三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龙”所代表的追求完美自由的民族精神。根据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为了突出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可以将课堂交到学生手中。换句话说就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请不同的学生讲述一下自己对“龙”这种生物的理解和印象,其中可以包括自己知道的龙的小故事,或者是龙对我们国家的意义。之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讲解进行点评,其中需要注意的是,点评的时候不能采用批评的态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看法,站在中立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发言,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的自我个性。点评之后再给学生讲讲自己对龙的理解,然后再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在课堂上做到因材施教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对于整个班级而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个人情况都不可能是相同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面对这种情况,要尽量对班级中的学生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对情况相似的学生进行分组,或者将优秀的学生与还存在问题的学生分为一组,使得优秀学生身上的优点能够得到散发,影响其他学生。这样一来,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负担相对而言有所减轻,学生的个性也在小组内交流的同时得到了培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也使得小学语文课程得到有效、有质的推进。
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二首》为例,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第一,让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古诗;第二,通过在课堂上的观察能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从而明白古诗所阐述的道理;第三,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面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这样做,将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分组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得到自我个性的发展。因为在一个班级中,不同的学生基础或者是起点水平就不一样,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不能采用同一个标准来对待。因此,在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一部分有基础的学生,比如在一年级或者是幼儿园的时候就学过古诗文赏读的,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完本课文的基础知识之后,让学生选择记忆一些课外的相同类型的古诗。而对于班上基础相对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在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牢固记忆下必背的古诗词,避免将课程拖到课后完成。通过这种方式,让不同学习情况的学生都能够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有收获,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遵循学生主体性的原则,让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针对班级当中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做出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发展与个性的培养,从而促进语文课程的有效开展与推进,进而使得整个班级都有一个大的跨步。对于教师来说,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人,教师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不断对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进行探究。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对待,乐于奉献,为贯彻素质教育的目标而奋斗,守护祖国的花朵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尤惠钦.让学生在自主的课堂张扬个性——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个性培养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0(5).
[2] 刘凯.分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培养的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
[3] 郭会丽.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7).
[4] 刘建军.注重个性培养 培养创新人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几点思考[J].学生之友(最作文),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