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好"三农"工作
2018-11-16周继秀
周继秀
摘 要:本文浅要分析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高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面旗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实现农民全面发展,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工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高高举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面新旗帜,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实现农民全面发展。
一、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当前,农业转型升级已取得明显进展,但是应该看到,推动农业全面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要突出两大重点:
1.突出强基固本。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必须时刻保持战略清醒。要牢固树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观,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让种粮农民基本收益不受损、种粮积极性不减弱、地方抓粮积极性不放松。
2.突出提质增效。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利用现阶段国内外粮食供需關系相对宽松和库存充裕的窗口期,积极采取粮改饲、粮豆轮作等途径调整种植结构,对市场短缺的品种,努力扩大生产规模。
(二)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要坚持家庭小农生产为基础与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相协调,既要把定发展规模经营是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的前进方向,也要认清小规模农业经营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基本经营形态的基本国情农情。一方面,要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必须立足农户家庭经营的基本面,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采取普惠性的政策扶持措施,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提升小农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升小农户抗风险能力,扶持小农户拓展增收空间,着力强化服务联结,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三)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突出以下四个重点:
1.治理农业生态突出问题。大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方式,切实做到该减的减下来,该退的退出来,该治理的治理到位。同时,要对症下药、综合施治,分类有序退出超载的边际产能。
2.加大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系统养护修复的有效措施,包括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湖休养生息制度、进一步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等。
3.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不但要坚持不欠“新账”,还应考虑如何逐步还上“旧账”。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让保护环境不吃亏、能得到实实在在利益。
4.大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开展田园建筑示范,培养乡村传统建筑名匠,持续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
二、促进农村全面进步
(一)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弘扬乡村文明。必须要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深入挖掘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提升展示和宣传。
(二)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乡村振兴离不开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要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三)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1.解决“人”的问题。要通过改革打破乡村要素单向流入城市的格局,打通进城与下乡的通道,引导、吸引更多的城市要素包括资金、管理、人才向乡村流动。
2.解决“地”的问题。关键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红利。
3.解决“钱”的问题。关键是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三、实现农民全面发展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首先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其次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其三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持续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真正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1.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并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纳入实绩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2.要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3.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和法治保障。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要做到规划先行,科学论证,做到分类指导、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彰显地方特色和乡村特点。
结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把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把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逐步实现乡村振兴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徐丽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分析与措施思考[J].农家参谋,2018(5).
[2]蓝海涛,涂圣伟,张义博,等.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8(4).
[3]本刊综合.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重点内容摘编[J].湖南农业,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