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践研究
2018-11-16唐福生
唐福生
摘 要:当今时代,农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性优势日益凸显,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作用、当前农业信息化存在问题及具体实践策略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前言
只有将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农业发展中,实现二者的有效融合,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的信息化步伐。因此,必须全面细致分析当前农业信息化所面临的挑战,采取切实有效的优化策略,以此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农业信息化依托于先进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各方面工作水平,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
(1)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自动化水平,不仅大幅降低农民的劳作强度,还能解放一部分劳动力。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
(2)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农业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对市场信息的实时收集与分析,从而明确各类农产品的销售情况,有效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规模。
(3)强化农民的市场理念,降低经营风险。从本质来讲农业其实是一种风险性较高的行业,因为影响因素诸多,如各类突发自然灾害及市场变化带来的风险。通过农业信息化建设,一方面,提高对病虫害的防治水平,通过科学施加配方肥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另一方面,农民信息获取更加便捷,根据当前市场的实际需求,明确各类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制定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方针战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将农业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4)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实力。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种植出更加优质、高产的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了保障,进而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1]。
2.基于农业信息化的农业经济发展具体实践策略
2.1应加大对农业信息化的支持力度
为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对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必须充分发挥我国政府职能,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具体表现为:一是为了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意识到国家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视。针对农业发展问题制定政策过程中,应确保相应政策能够向农业信息化方向倾斜,以此来增强农民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决心与信心。二是还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农业信息化建设有着充足的资金支持。要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项目能够及时得到资金的支持。三是应实现投资渠道的多样化,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有效汇集民间资本,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四是,政府還应加大技术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先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为农村信息技术的推广铺平道路。
2.2多方位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首先,应构建网络化信息平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地域性特征。为了方便管理,应在保持各地区农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实现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统一管理。因此需要构建覆盖范围广的庞大网络系统,设置相应的系统处理平台,该平台能够及时汇集各地区的农业发展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方便明确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如此一来,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完善的农业发展方案。其次,整合多项信息技术,提升农业信息综合化水平。具体来讲就是充分利用各类信息技术优势,并根据农业信息化的实际需要进行整合与优化,实现信息技术与农业科技的融合。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融合例子如将遥感技术、激光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如遥感飞机来播撒农药。或是将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融合。通过技术的有效融合,转变传统单一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经营水平的提升。最后,实现信息技术的全程化运用。信息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不应局限于某一领域或是某一环节,而是应深化到农业发展的全过程。重视农业生产与农业经营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应加强信息技术科研单位与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联系,为科研成果的顺利研发提供事实依据。通过信息技术的全程化运用,能够提高我国农业发展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2.3探索农业信息化全新模式
依托于农业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具体表现为:
(1)经济功能型:此种模式的农业信息化,主要特征就是充分发挥区域资源及农产品市场的优势,以农业管理信息平台为媒介,为周边农民提供各类服务。经济功能型模式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比较适用于中小型城市。主要是因为中小型城市,有着丰富的土地资源,较容易实现规模化的农业生产。
(2)综合示范型:该模式更适用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利用信息技术整合、优化各类资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实现农业生产与农产品销售水平的提升,从而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生态观光型:这是农业领域的一大创新之举,以生态和观光为基本理念,借助信息技术,构建生态观光型农业模式。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区域农业的生态优势,通过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实现区域农业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该模式的出现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还能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2]。
2.4加强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
农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于从事农业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需充分调动人才的主观能性,为农业信息化助力。因此必须重视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具体需要做到:一是转变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因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于农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因此必须积极开展农业信息化的推广和普及工作,确保将信息技术渗透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二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相关农业部门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并落到实处,确保各类农业信息化知识与技能得到有效传播。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技讲座、知识培训等活动,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的信息化素质水平。三是组建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具备高水平的农业信息技术。同时,还应重视对基层干部的培养,使其能够扎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农业及信息技术做到全面的了解,发挥带头人的领导作用,指导农民群众的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
3.总结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关乎到国家发展的根基。先进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不断普及,转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必须大力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实施全新的农业信息化模式,重视人才的培养,为农业经济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李丹霞.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发展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8):29.
[2]许丹丹.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挥发展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