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所面临的伦理问题研究

2018-11-16岳晓丹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8期
关键词:人权伦理道德

岳晓丹

摘 要:人工智能的应用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得越来越普及。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中,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同時也引起不少行业学者和社会人士的担忧,现代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它也迫使人们需要考虑更多相关伦理方面的问题。人工智能总有一天会发展到近似于人的阶段,到那时候人工智能是否能拥有人权;人工智能的权利与义务如何来规范;人工智能代替人去行为的过程中犯下的过错应该由谁负责,以上这些都是需要社会公众仔细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从根源进行分析,从关键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现状

人工智能技术的英文全称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技术。研发人员通过研究人类进行智能活动的规律,将这些规律进行总结提炼从而构造出能够模仿人类进行智能活动的人工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出现之后,随着越来越多的相关的研究成果的涌现,人工智能也逐渐应用到各个领域。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极其广泛,伴随其发展,各种创新的理论和技术也层出不穷。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有感知智能、思维智能、学习智能和行为智能等方向。其中专家系统、模式识别等学科的成果比较突出以及应用比较广泛。专家系统能够帮助人类解决本领域的问题或者代替人去执行某个行为,其中翻译系统是我们平常最常用到的专家系统之一。公安部门是最早较为成熟地采用指纹鉴定、形式侦破等模式识别的受益者,随后生活中的手机指纹锁,指纹打卡也随处可见。自动程序设计在重复性流水线工作中具有广泛的运用,它能增强机械化工作的劳动效率,将潜在的失误率降到最低。技术的发展一直是一把双刃剑,人工智能在为人类提供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风险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否会超越人为控制是人们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实现人机和谐共存,使人工智能技术在可控轨道上运行,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人类的理性和智慧以及其他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最终将成为人类的有力工具,成为人类的武器。

二、人工智能目前面临的伦理问题

1.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人权问题

未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不仅能够做到人类的行为动作,同时还能够拥有思考、学习、决策等等从前只有人能够拥有的能力,人工智能的人权问题就此引发:当人工智能的各个方面越来越与人相近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把它当作人从而赋予它和人类一样的权利。保障人权是各国和各国人民必须关注的问题,关于人权问题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命权,生命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拥有生命权——有法律渠道保证自己的生命不受损害。如果人工智能连生命权都无法拥有,那么其它一切权利对它都是没有意义的。二是自由权,最早的智能机器只能代替人类进行简单重复的工作,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具备基本的感知能力,我们应该考虑其人性,在不违背法律的条件下人工智能能否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也是一个需要我们考虑的问题。三是尊严权,如果一个人的尊严被剥夺了,那就意味着人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威胁、侮辱、骚扰和伤害他,那这显然就让他失去了作为一个人的资格。对于人工智能的人权问题,我们需要慎重地制定相应的伦理体系来规范,这样当拥有高智慧的人工智能出现之后,我们才能以“为人服务”和“为人造福”的原则赋予人工智能相应的“人权”。

2.人工智能产品的过错归责

在将来,人工智能产品将逐渐取代人工作劳动,谁应该对这个过程中的错误负责,这是值得讨论的。例如,如果克隆人研究过程中克隆人出现异常,克隆的人类不能像克隆动物一样被随意地处理。将来如果人工智能产品被赋予人权,如果它出现故障,我们该如何处理。当人工智能代替人类工作时,如果作为医生诊断时发生误诊,或者作为生产者,在生产中出现问题,产出了不符合规范、甚至给顾客造成危害的产品时,错误应该由人工智能负责,还是人工智能的设计者或生产者负责,这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些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必须解决它们,要以道德力量和法律政策力量加以解决,为人工智能科学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人工智能产品的道德定位

现代科学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思考。我们创造了人工智能做那些我们不愿意做的工作,人工智能帮助我们避免了肮脏危险的工作,但当人工智能发展到近似于人的时候,他们也会有感受痛苦的能力、以及对道德和情感的需求,那么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方式尊重他们以及给予他们什么样的道德地位?尊重权应该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精神权利,各个生命体之间道德地位的公平性体现在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但我们如何做才能够算得上尊重人工智能?我们当然不能故意地伤害它,或者随意地滥用它,因为它们像我们一样拥有人权,并且具有与人类一样的道德地位。在人工智能拥有人权之后,我们需要考虑人工智能产品的伦理定位。为了使人造智能机器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我们应该如何制定相关标准和政策来保证人工智能的道德地位,是所有专家学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法律对于我国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的实现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同时它也是保障公民各项权利的有效工具。当出现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时,如何保证他们的权利、如何规定他们需要承担的义务,以及谁来为人工智能可能会犯下的错误负责以及如何负责,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考虑到的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首先应该在立法层面提前对人工智能将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

当人工智能深入人们的生活之后,它除了需要社会公众的监督还需要法律的监督。社会监督的角度是全面的,和法律监督相辅相成,相关的法律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修正,使之更加符合科技发展的需要。同时,公众也需要积极主动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并补充他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知识。让民众真正了解人工智能机器有利于民众从内心接受人工智能,用更正确的方式对待人工智能。还需要加强对科学家的思想道德建设,科学家们在科研过程中需要更加谨慎地选择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方法,对人们负责、对道德伦理负责。科学家同时也应该在政治决策中发挥作用、认真参与政治决策,更好的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将会逐渐成为我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他能否能像人一样思考甚至推理,他都应当受到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即使我们不知道将来在人工智能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我们可以进行系统的规则制定来预防和制约人工智能产品来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小结

如今,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当人工智能真正发展到近似于人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考虑人工智能的定位,是否应该给予它本来只有人才有的权利。本文对人工智能面对的伦理问题的进行探讨,分析了人工智能人权赋予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过错应该如何归责的问题,人们应该如何定位对待人工智能的道德标准,最后针对提出的伦理问题,提出了人们应该如何有效的制约和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杜严勇.关于机器人应用的伦理问题[J],科学与社会,2015年02期.

[2]迟萌.机器人技术的伦理边界[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9年03期.

[3]唐昊涞,舒心.人工智能与法律问题初探[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猜你喜欢

人权伦理道德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论人权的代际划分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论社会组织的人权价值
论人权的三个化身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