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路径分析
2018-11-16钟彦峰李强
钟彦峰 李强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要大力营造和培育创客文化氛围,积极研究和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文件。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从国家层面推动了我国“创客文化”的发展改革和创新创业,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优化就业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校作为青年一代的集结地,同时也是文化传播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有责任和义务营造和培育创客文化氛围,研究和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高校创新创业现状及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意识、氛围缺乏,社会认知度不高
当今社会,大学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的现象,学校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只求依葫芦画瓢,学习和就业缺乏个性。临近毕业,随波逐流进入就业市场、跟风求职的毕业生比比皆是。高校对创新创业的引导作用也相对滞后,基本处于传统思维,专业培养的设计方案中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各类考试应考能力和就业求职技巧仍占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常规就业率是评估专业培养成效的主要考核数据。社会上亦存在创业开头难、成功率低等困境,找工作求稳定、求保险、求舒适的家庭传统观念仍对大学生毕业就业产生主导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启动资金及社会参与度
社会层面,虽然制定了一些支持高校创业的政策,但鉴于创新创业的教育成本较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大学生亦缺乏愈挫愈勇的精神动力,政府无法给予高校大量有效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高校层面,较多院校就算提供了场地和硬件鼓励创客开创空间,但是多数也只能停留在空间大、创客少、有效创意更少的局面中,无法投入专业有效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证,严重制約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三)缺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及师资团队
课本上谈创新,黑板上写方案,教室里搞创业的教育现状仍然是各大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主要授课方式。课程设置也基本是在原有就业指导、职业规划课程中增加一些创业理论知识的介绍,课后组织学生以完成作业的形式提交一些创业计划书,老师讲学生听,纸上谈兵,既无新近创业知识的引领,也无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指导。学生凭借一己兴趣成立组建的学生社团,进入了创业设计大赛环节,虽有大胆的想象但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最终走不上正规有效的实践道路,而只能永久停留在兴趣爱好中。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设立学生创客社团组织,以赛促学
高校可以将创客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设立学生创客社团组织,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成效。将大学生创客社团组织列入教学活动和团学活动的日常管理,配备专门的教师对该社团进行管理和指导。活动形式可按照校园活动和校外竞赛方式开展。校园活动通过举办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创业计划设计大赛等形式收集学生的创新思路。校外活动可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集思广益,产生初步创新方案后,由专业教师团队指导改进,选拔校园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组队参加诸如挑战杯大赛、数学建模赛事等,通过参赛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的意识,通过参赛奖项凝练创新创业成效。
(二)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构建众创空间,培育创客文化
高校大学生的创意梦想成为现实之所以困难重重,较大的绊脚石就是产生创意后没有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技术和资金的支持以及政策上的推动,创意随即夭折。对于创客空间所需的场地、资金、软件及硬件设备等必备条件,高校应给予重点支持。对创业成功率较高的方案,还应帮助创客团队申请社会资金的助力,帮助大学生降低创业启动资金借贷的门槛,开设创业孵化基金申请的绿色通道,以期最短时间内得到资金场地等方面的有力保证。
(三)开创创客教育系统化教学活动,完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高校应根据市场需要调整大学生专业培养方案,将创新性、个性化、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课程和实践环节融入各专业培养方案中,尤其需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学分比例。其次,将慕课、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媒体、新技术、新方式融入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后,打破大学生原有的“敢想不敢做,想做做不好”的现状,利用新课程和新授课方式,挖掘大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并将新创意新方案付诸实践,使创新创业理念融入日常教学的所有环节,渗透每个师生的思维中。这就要求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改革,更加注重实践动手,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逐步实现学生由“教中学”向“做中学”的观念转变,倡导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实践观。
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创客教育成效的决定因素,高校应增强创新创业师资力量,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努力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首先,应将高校原有的就业指导及职业规划教师派送至与本校开设专业相对应的社会机构及企业一线单位进行实践学习,并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类的师资培训学习,提高和丰富本校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其次,利用社会力量特别是优秀校友资源,有效引进创业经验丰富、教育背景良好、忠于教育公益事业的成功企业家和社会人士,使其成为学生创客团队的兼职导师,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帮助大学生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实现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三、高校培育创客文化的重要意义
高校营造创业文化氛围,不仅要培养大学的创业热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体现。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把“创客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现优秀创新文化进校园,有利于高校创新教育的开展、创业教育的深入和创业精神的培养。高校还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办学的长远发展规划中,只有校园时时处处以创新为思考方式,积极鼓励大学生做好“双创”,把热衷实践、参与创造的创客文化本质和精髓融入办学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发展理念中,才能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
(1.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2.赣南师范大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独立学院‘创客文化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MKS15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