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2018-11-16吴素华朱慧花
吴素华 朱慧花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理工科院校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要立足于已有资源和特色优势,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某一领域为突破点,构建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带动传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和课堂、进学生心灵,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理工科院校;传统文化教育;思考与建议
大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涵
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融入立德树人的实践,既是职责与使命所在,也是不断提升立德树人实践成效的要求和选择。高校有责任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与文化追求融入与学生的对话当中,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来陶冶大学生的心境,塑造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具有民族精神特质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中国书画是集古文、诗、词、曲、赋、国画、书法、对联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是语言、文化、艺术的统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特色、最为形象的标本。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底蕴,有能力也有需要接受中国书画艺术的教育与熏陶。
大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与劣势
1.工科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一定学科优势
当前,国内许多院校在传统文化某些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创作实践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很多工科院校在艺术教育中突出了工艺之美、设计之美,开设书画艺术类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对工科精神、工科思维的有益补充。
2.理工科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劣势
理工类院校学科以理工类专业为主,普遍存在重自然学科忽视人文学科的问题,在人文学科、艺术学科以及社会学科建设上相对比较薄弱,这给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设置、师资储备、校园文化氛围营造、学生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指导等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同时,由于缺少相应学科的支撑,学校缺少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和载体,导致观念滞后、机制不顺、投入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校园传统文化教育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以书画艺术为核心构建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华北电力大学(以下简称学校)建校六十年来,面向行业办学,以能源电力为学科特色,是具有鲜明特色的理工科高校。同时,学校立足于办学历史,以中国书画艺术教育为抓手构建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开展了大量有益尝试和探索。
1.开展中国书画文化类通识课程建设,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
学校开设了“书法鉴赏”“中国画赏析”等通识类文化课程,这些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是学生选课时秒杀的“爆款课”。学校有近十位在书画艺术领域具有一定社会知名度的教师长期坚持在一线教学,传授书画艺术技巧,传递中国书画艺术的精髓。教师中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会员。
2.开展中国书画文化类社团建设,彰显第二课堂自我教育功能
学校有墨友书画社、大学生书画社2个学生社团和教职工书画协会1个教师社团。大学生书法协会成立近三十年,培养了数名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电力书法家协会会员。墨友书画社于2000年成立,累计参与学生达数千人,书画社先后承办三次首都大学生书画大赛。书画作品在参赛和展览后,作品在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和办公楼等公共场所进行展示,开辟文化长廊,提升校园文化环境。同时,学校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书学研究所,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开设书画艺术工作坊,开展了一些中国书画学术研究和实践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基础。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并将书画文化传递到社会
学校开设以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为核心的民德大讲堂,邀请各界名师大家做客讲堂,带领学生遨游文化的海洋;开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國际、国内知名大咖,领略传统文化学术风采;举办中华传统文化大赛等活动,选派具有书画艺术特长的师生到小学、中学和幼儿园任助教,教授孩子们书画。
4.开展“墨读中国”活动,让中国书画文化走出国门
由国家汉办、华北电力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三方合作建立的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是北美最大的孔子学院,是美国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基地。2016年,学校举办了“美国艺术家走近中国当代艺术之旅”活动,相继举办了“西肯孔院特聘艺术家选聘”“墨读中国—首届西肯特聘艺术家书画作品展”等一系列艺术交流活动,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书画家走进西肯塔基大学孔子学院创作办展,展览面向西肯塔基大学和当地市民开放,成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和中国书画走向世界的良好范式。
理工科高校构建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探索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青年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树立和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把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当中,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必修课程列入教学大纲,系统地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倡导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营造良好文化氛围,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传统文化切实走进青年生活中,影响他们的成长。
2.充分利用高校自身的比较优势,汇聚相关专业人才
理工科院校应该充分挖掘汇聚分散在学校内各学院、部门的传统文化教育师资、课程和社团优势资源,凝练传统文化教育重点方向和项目,构建传统文化基地,以大项目和基地吸引更多人才汇聚,实施“名家工作坊”、课程建设、书画展览等项目工程,构建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中心、创作中心、交流中心、研究中心,在教育普及、创新发展、辐射影响、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
3.让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突出文化的教育功能
理工科院校要充分挖掘并开设若干門传统文化精品通识类必选课程,实行小学分制供学生选择,提高传统文化课程在学生中的普及率。定期邀请专家开展讲座,让全校师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进一步发挥高校对周边中小学、社区的文化辐射作用,把教育送进中小学课堂,送到市民家门口,邀请他们到学校参加活动,主动承担起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职能。
4.让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提升师生传统文化素养
利用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举办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活动,邀请传统文化知名艺术家和研究者给师生们讲学、交流研究心得,一道集体创作、展览、吟诵,提高师生的文化道德素养。大力支持和鼓励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社团建设,创新活动载体,令传统文化摆脱固有的深沉形象,在校园里变得鲜活起来,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浸润师生心灵。
5.打造文化品牌,锻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
传统文化品牌是传统文化教育精品,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校园影响力,具有自带粉丝和吸睛的功能,能够带动传统文化更有效的传播。建设若干门精品通识类课程,通过慕课(MOOCs)等网络平台在其他理工科院校进行推广;举办持续性的经典吟诵活动,遴选出若干首优秀的中国古诗词,聘请知名书画家为获胜选手现场创作吟诵作品,让中国传统文化入脑入心。
理工科院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建议
1.成立组织机构,形成多部门协同作战机制
学校要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主管文化建设的校领导为副组长,党委宣传部、人文与社会科学院、团委、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组成的领导小组;成立传统文化教育的实体机构,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的责任主体;构建传统文化教育联席会制度,多部门联动、多方力量参与联动,探索构建书画教育体系、模式,营造良好校园氛围。
2.传统文化教育立足学校实际,以点带面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学科是高校教育、科研和教学的基础,传统文化教育也离不开学科的支撑。高校要加大相关学科建设,根据自己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禀赋、传统基础、特色特长等因素,集中资源重点建设1个~ 2个特色学科,让特色更特、优势更优,打造成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龙头学科,成为学科高峰,辐射和带动其他学科共同发展与进步,努力为高水平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3.加大经费投入,实施项目制建设传统文化工程
学校应该从传承文化的顶层设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规划,实施重点工程项目,以项目制推动文化教育。加大资金投入和场地建设力度,为书画艺术创作、展示、教育、传播等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条件,建设书画家工作室等;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书画艺术与文化发展重点项目建设。
4.构建共有共享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
鉴于理工科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师资的缺乏现状,建议成立相应的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实施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引进一定数量具有社会知名度的大师成为学术带头人;引进或聘用校内外具有一定造诣的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成为学术骨干,根据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实施青年骨干培养计划,形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为校园传统文化教育和营造大学文化氛围保驾护航。
5.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成果脱颖而出
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协作联动、开放共享机制,探索政府、学校、社会共建共享的教育传播长效机制,充分激发其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建立健全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制度,重点打造、树立、宣传一大批校园名师名家,用其学术魅力和文化修养熏陶和影响一大批师生热爱传统文化;制定考评和激励机制,对文化领域获得重大奖项或者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教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在职称评定上给予政策性倾斜。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立足于育人目标,服务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当前,越来越多的理工科院校正在积极探索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以及传播的新模式和新途径,在校情基础上努力打造传统文化特色学科,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载体、形式、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逐步探索构建一套适合学校土壤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全方位推动传统文化教育。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