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2018-11-16邓玲陆晓东韦海荣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课型活动课程序

邓玲 陆晓东 韦海荣

语文即母语学科,不仅关乎人的全面发展,更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文化之根,精神之源。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主题是推进教育现代化,人们期盼着更高水平的语文教育。顾之川先生在《中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三期发表《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出:高水平的语文教育包括先进的课程设计,理想的语文教材,高水准的语文教师,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合理的语文考试,等等。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2017年6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2017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和小学科学教学用书目录》及有关事项的通知,就是对语文课程这一发展态势的积极回应。

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在相关培训讲话中指出:“部编本语文教材(即现在的统编教材)的(单元)板块设置比以前清晰,但彼此融合,综合性也有所加强。老师们使用教材时,要在彼此融合方面多用心。”那么,怎样将这一“彼此融合”的理念落实到现实的语文教学行为中去,既能让学生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又能使学生在人生成长中得到精神文化的涵养,从而取得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呢?我们认为,只有单元教学。我们课题组立项研究中学语文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多年,相关教学思想可远溯到30年前,可以说它是用“三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经受住了教材更替的考验,且通过了4轮实证实验才建构起来的一种有着一整套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策略和方法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使初中语文的教学形态与教学效果有了颠覆性的改观,最可喜的是,它还与新的统编教材注重单元教学的编排思想和使用理念非常契合。相比之前各种版本的教材,新统编教材的单元整体感得到了加强,单元内部各板块不仅在主题和文体上相互关联,而且在知识与能力、方法与策略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一、何为“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

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包括3个核心元素,即单元教学、教学程序、教学模式。这3个元素是构成课程和课业、教材和教法的一种范型或计划,缺一不可。其中单元教学理论达成语文教学的高质高效,教学程序理论彰显语文教学的逻辑顺序,教学模式理论规范语文教学的操作策略。

我们明确地以教材单元建构教学程序与模式,是依据一系列关于语文教学科学化理论而确立的。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方法·模式·程式化》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中的模式是怎么形成的?它是对一种活动的概括。这种概括,反映了人對客观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好的模式同科学方法有联系,它体现着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要善于运用模式,这就是既要掌握模式的基本精神,又不拘泥于模式,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活用模式,使得模式有助于教师教清楚事物的规律,使学生通过模式能够理解所学的这样东西的一般规律,并运用这种模式去进一步探求新的知识,获得新的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我们所说的“教学模式的五程序”,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任务群”。它遵循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把教材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按照启始课、阅读课、活动课、作文课、总结课五道程序划分为五个“集成板块”,使之构成一个“纵有系列,横有关联”的教学组织框架;而它的每一道教学程序都承担着一定的任务,并通过一定的操作策略和方法,自然形成一个“思有其序,读有其格”的教学流程。我们课题组以追求高质高效教学为目标,将语文学科诸项知识与能力以系列化课型组成“任务群”,针对教师在教学实施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长期调研,为每一道教学程序制定了落实目标的实体,最终创建了一整套可以让教师接受的、切实可行的操作策略和方法。

二、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遵循母语学科的性质特点,设计基本稳定的教学程序,让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教学越来越难,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认为,是空中楼阁式的理论和不断创新的改革,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我们知道,语文学科就是母语学科,语文课程本质上是母语教育课程。母语对于一个人来说,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与它结缘。比如:婴幼儿时听着妈妈的摇篮曲,听着妈妈的故事慢慢长大;然后上学,天天通过书面语言学习各科知识,获得各类信息;再然后长大成人,天天都在用口头语言与人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由此可见,语文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母语课程,是与人一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母语的优势,决定了学生的现有水平不是从零开始;母语的优势,决定了学生的认知潜能可以达到高质高效。所以语文学科没有那么深奥,语文教学不必那么复杂,语文教师只需遵循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遵循学生母语获得的规律,简简单单地、真实规范地构建起适应学生语文学习内在需求和个性发展需要的生态课堂,教学生写字,教学生读书,教学生写文章,培养学生内在的言语经验和言语品质,不断增强他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下面我们从教师如何教的角度,简述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五个“集成板块”的内容和方法。

(一)启始课三个步骤,2—3课时

启始课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体预习,意在把预习作为“训练阅读的最重要的阶段”。该课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设计的“自学检测与评价提纲”为主导。

第一步,自主学习。方法:学生以“自学检测与评价提纲”为指引,静心阅读本单元课文,基本实现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第二步,合作学习。方法:在学生大致完成“自学检测与评价提纲”中的各项任务以后,教师指导学生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互交流“自学检测与评价提纲”中的任务完成情况,同时个别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第三步,明确目标。方法:在前两步学习基础上进入群学,师生共同评议“自学检测与评价提纲”完成情况,明确单元学习目标,为实现整个单元教学高质高效目标夯实基础。

(二)阅读课三种课型,3—4课时

根据单元学习目标以及单元课文特点,我们将单元阅读教学的内容在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划分为三种课型,让它们各自担当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形成学生阅读的内容梯度,构建起一个由“精读”“略读”“拓展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阅读训练体系。

1.精读课。在每个单元中精选1—2篇课文作为精读的语篇,教给学生“读一篇知一类”的学习方法。要求从文本体式特点出发,全方位地教给学生“这一篇”文章的语言法则、行文结构、体裁特点,让学生掌握理解阅读“这一类”文章的方法和规律。

2.略读课。学习教材中精读课文之外的几篇课文。该课型重在让学生迁移运用精读课中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要求教师通过两次整合帮学生选出每篇文章的精华之处,但不做详细教学指导,其余阅读学习的内容则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期其自得。

3.拓展课。通常由教师选定3—4篇课外作品,给学生在课堂上快速阅读;或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介绍一些课外阅读的作品,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感受。该课型的作用是不断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帮助学生养成课外拓展阅读的习惯。拓展课的授课地点不局限于教室,可以选择到其他场馆或室外进行,比如学校图书馆。

(三)活动课三个阶段,成果展示1课时

活动课一般包括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展开阶段和展示汇报阶段。活动课要拓展学生语文学习和创造的空间,丰富语文主题学习资源,让学生把学语文当成一件好玩儿的事。其教学设计可以灵活多样,但是必须将展示汇报放在课内进行。

(四)作文课两种形式,其中课内作文3课时

作文课分课内、课外两种形式。课内作文通常安排3课时,以学生为主体:第1课时构思并写作,第2课时班内评议,第3课时修改提升。作文指导在阅读课中的略读课内完成,证据就是“写作清单”。课内作文写、评、改全部在课内完成,我们称之为“三堂法”作文模式。课外作文即学生随笔写作,不限内容、不限篇幅,只要求学生写真实的、自己想说的话,把写作融入到自己的生存、享受、发展等生命需求之中,融入到自己知、情、意、行的成长过程当中,历练思想,培养情感。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作文结集成册,班级在期末评选最佳文集。

(五)总结课三个任务,1课时

总结课要整理归纳单元学习内容,让单元学习过程在每个学生的脑子里重现一遍,引导学生学会记忆保存单元所学知识,在集体反馈中发现新的学习方法,将知识化为能力,激发进一步自主学习的兴趣。总结课的定位是对一个单元的学习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做出带有规律性、指导性的结论,一般包含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单元学习过程的回顾与反馈;第二个任务,单元学习方法与知识规律的归纳与概括;第三个任务,将單元知识与内容转化为能力的训练与提升。

三、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遵循学生母语获得的基本规律,明确了每道教学程序在操作中的关键节点,让学生踏踏实实学语文

学校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培养过程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紧扣语文即为母语的基本特点,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在每道教学程序中都设计了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为的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体会和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培养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然而学生的学习,终归还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节课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在具体每一道教学程序中都必须明确设置一个或几个关键节点,以确保学生能够明明白白、踏踏实实地学好语文。下面我们从学生如何学的角度,简述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五个“集成板块”的内容和方法。

(一)启始课三个步骤的关键节点:设计“自学检测与评价提纲”

张定远先生在对本课题的评鉴意见中指出: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的启始课,可以认为是语文阅读教学一个突破性的成果,把预习作为训练阅读最重要的阶段,解决了长期以来学生阅读缺位的问题。启始课有两大任务:一是读书方法训练,二是读书所应领会的内容提示。而借以达成这两大任务的“实体”,就是教师设计的“自学检测与评价提纲”。也就是说,启始课教学操作策略的关键节点,就是教师精心设计一份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自学检测与评价提纲”,使学生的预习过程进入到教师可控的层面。所谓“自学检测与评价提纲”,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或者说是学生预习的路线图,它具有导学、导练、导思的功能,主要包括字词积累、阅读训练、整体感知、课文质疑四项具体任务。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指出的:“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二)阅读课三种课型的关键节点:文本解读与整合

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来看,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同类知识与内容的交集现象,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学创造力,对教材文本进行分析协调,对教学内容进行归并精简,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高质高效。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通过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与整合,把阅读课细分为精读课、略读课、拓展课三种课型,形成三个梯度,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构建出一个全程阅读训练体系。文本整合包括两个要点:第一是梳理出单元教学的教学价值点,第二是找到链接单元教学“读写一体”的关键点。教师进行文本解读和整合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讲解降到最低限度,提高课堂单位时间的利用率,给学生阅读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单元阅读课中大胆设计了第三种课型——拓展课,引导学生学习一组课外作品,扩大课外阅读量,提高阅读效率,从而使语文教学形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三)活动课三个阶段的关键节点:趣、特、新的开放性学习

活动课是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最具特色的课,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活动课操作的关键节点,在于强化课程的育人导向,切实突破学生在教室里读死书、死读书的语文学习现状,突出语文教学内容的“趣”、形式的“特”、结果的“新”,使之成为训练和展示学生语文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一道教学程序,以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趣”表现在活动内容上。活动课的整个学习过程所需要学习的内容都不再是书本上的固定知识,作为单元教学的一道正式教学程序,它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大自然等课外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发现课程资源,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整合,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方法自如地运用到实践当中,从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不同的途径中获得知识或技能。

“特”表现在活动方式上。学生在活动课上获取知识的方式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根据各自确定的感兴趣的主题内容,通过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查询网络信息,并将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与各种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基于内容特点采取适合的活动方式。

“新”表现在活动的结果上。活动课的学习成果,不太可能靠同一张试卷上的统一的答案来进行检验,它要确保所有学生在该课型中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到不一样的知识,获得不一样的语言历练机会,并能以自己所擅长的方法在课堂内外展示自己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以及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其他能力,体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活动课学习成果。

(四)作文课两种形式的关键节点:作文序列训练与写作清单

“作文序列”和“写作清单”在两种形式的作文中起关键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关注教材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找到“读”和“写”的链接点,并完成“写作清单”。“写作清单”将作文要求包括写作内容、表达方法、写作策略等知识,以清单形式有序排列,并伴随学生“三堂法”作文的全过程。

第二,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厘清了“写”与“读”、“写”与“生活”的关系。首先,阅读之于作文,它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阅读教学为作文提供写作的规律性知识;其次,课内“三堂法”作文即堂上作文三部曲的严格训练,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和重点,旨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第三,课外随意作文不随意,活动课也不纯粹是玩儿,它们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关注生活,对大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加深体验和思考,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不断为写作积累生活体验和写作素材。

(五)总结课三个任务的关键节点:回顾、检测、提升

常规的课堂教学或者是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都会有一个“总结环节”,而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的总结课与这个“总结环节”完全不是一个概念。首先,总结课的课型定位,是对本单元长达十几个课时的“学习任务群”进行回顾,进一步明晰每道教学程序之间以及单元课文篇章之间的联系,对单元中带有规律性、指导性的知识做出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积累巩固有关的语文知识,不断提升语文能力。其次,根据单元总结课课型功能的定位,该课型一般需要完成三项层级递进的教学任务。该课型操作的关键节点与这三项任务的次递完成密切相关,那便是回顾、检测与提升。其中的第一项任务是单元学习过程的回顾与反馈,让学生对整个单元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反馈,各自分享学习成果,在获得感与成就感的兴奋中进一步激发学习动力。其间,教师要通过倾听学生的交流情况,对学生已经达成共识的内容、还有争议的内容,以及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具体差异内容,一一默记于心。第二项任务是单元学习方法与知识规律的归纳与概括,重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群学过程,归纳和概括单元学习的规律性知识,指引学生巩固和积累可以形成语文能力的知识与方法。第三项任务是将单元学习知识内容转化为能力的训练与提升。语文学习“听说读写”四大知识与能力是不分主次,不分轩轾的,但是哪些是要积累与巩固的,哪些是要训练与提升的,每个单元的情况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对单元任务群的学习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立总结课学习目标及学习重点和难点。

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之一是积累,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从教育认知理论来看,学生的认知过程是有层次性的,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由理解到运用的顺序螺旋上升。我们将总结课教学精心设计为回顾、分析、提升三个关键环节,正是顺应了以上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四、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需要重点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起于启始课,历经精读课、略读课、拓展课、活动课、作文课,结于总结课。纵观整个单元学习过程,这些课型相互配合、相互作用,遵循“感知—理解—深化—实践—归结”的逻辑顺序一路走来,形成了一个“纵有系列、横有关联”的教学过程。在整个单元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抓好每道教学程序的关键节点,还需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五程序单元教學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规划和设计教学。所谓整体规划和设计教学,就是从语文内部联系以及语文与外界的联系中去认识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设计时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说,在教学中让整体包含部分相对容易解决,而让部分体现整体却是个难题。启始课把单元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让学生先获得统一印象,初步确定学习目标;再从这一目标出发,依次链接阅读课、活动课、作文课,对启始课确定的学习目标以不同层级的方式展开学习,逐渐达成具体、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直至学会运用相关语文知识与规律;总结课再把分解了的部分综合起来,使学生对单元学习获得整体而全面的知识,并加以巩固和提升。

(二)程序性和连续性的关系

整体和部分的划分只是一种教学形态,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各部分之间的程序性和连续性关系。教学过程中,各个局部程序之间的链接是非常重要的,哪个程序掉了链子,下面都无法正常接下去,“高质高效”就无从谈起。具体说来,就是每道教学程序之间必须形成一环扣一环的链条关系。比如,没有启始课2—3课时的学生先学,阅读课就不可能用3—4课时完成一个单元数篇课文的教学,还补充一组课外作品;没有阅读课整合教材的教学梯度,就不可能有时间将单元作文的写、评、改都放在课内进行;没有预习和阅读课在课内的高效完成,学生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投入活动课的综合性学习,作文课的效率无法保障,总结课的提升无从谈起。

(三)稳定和变动的关系

稳定的一面是程序和模式。《孙子兵法》第五篇《势篇》有这样一句话:“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在孙子看来,打仗既要有步骤章法,镇定自若,又要变化多端,出奇制胜。这种“奇正之术”体现的是用兵之中的辩证法。其实教学活动也是一样。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必定有其科学、严谨的内部逻辑架构,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特点,设计和构建语文教学的框架模式,循着一条能够达到教学目的的途径规范地展开教学,这是“正”,是不可违背的规律。

变动的一面,指的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根据具体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创造和充分利用有利于教学态势的方法、方案或计划,以最适宜的环境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这方面,不同水平、不同风格的教师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展现出不一样的教学生态,这是“奇”,是个性和特色的灵性。

(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近年来,“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教学理念成为教改的核心理念,它的实质就是如何摆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我们的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力争在每道教学程序中都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和自我体验,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在读写实践中去探索、积累和体悟。具体表现在:整个单元教学,除了精读课上老师是带着知识走进课堂,以讲授为主之外,其他课型都有意识地限制了教师刻意秀个人才情的时间和空间,也不倡导教师刻意制造起承转合之类的教学亮点,而是要求教师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学生的“学”上,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督促学生学习,欣赏学生交流,带着学生一步一步走向知识的殿堂,间或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适时的启发、点拨、评价、提升,一切教学程序都力求在简单而规范的教学常态中自然而然地执行。

由上观之,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并没有什么高深之处,它不过是对语文教学的性质、功能、规律始终葆有清醒的认识,而不是为时尚而改革,随潮流而跟风。我们需要“创新”,但是我们也必须“守正”。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五程序单元教学模式,也许只是在语文回归本真教育上的一种洗尽铅华、返璞归真的探索和尝试而已。语文就是语文,语文的独特使命是母语教学,母语教学无非就是教會我们的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是这么简单,也许这就叫做“大道至简”!

【作者简介】

邓玲,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本文所述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出版有关五程序教学的专著2部,教研论文20余篇。在课题组负责整个成果的理论构建、实验设计以及推广实施等工作。

陆晓东,桂林市第十一中学校长,桂林市第四批拔尖人才,首届“中语杯”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课堂作文教学大赛二等奖获得者。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

韦海荣,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负责课题组教研活动组织和实证验证工作。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课型活动课程序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创卫暗访程序有待改进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