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温过高”故障诊断教学设计
2018-11-16吴晖彤
摘要:通过对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温过高”的故障诊断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对授课对象,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教学标准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制定本次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采用了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来管理教学、辅助教学,使学生高效、快速地对“冷却水温过高”的故障进行处理。
关键词:冷却水温过高;故障诊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U472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18.11.058
0引言
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温过高”是常见的故障,驾驶人在驾驶中也能感知这种故障的存在,是汽车维修站维修中常见的故障之一。
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温过高”故障诊断,是学生在学习完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之后的内容,从内容的安排上讲,是合理的,但是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是,初次接触,对冷却系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都还不是太熟悉,紧接着就要处理故障诊断,对学生来讲是有难度的。
教师在讲解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学生在学习冷却系结构、原理时的掌握情况。
本文将从授课对象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入手,对汽车发动机“冷却水温过高”这一故障进行教学设计。
1基本情况分析
授课对象基本情况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高职专科一年级学生,他们具备机械基础、汽车文化基础,对机械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这对他们学习冷却系相关的理论是有帮助的,这些基础理论有助于他们理解冷却系的零部件的结构、组成、原理等,理解冷却水的循环走向,但是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另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独立思考的能力欠缺,但是有积极向上的意愿。如何利用好学生的优势,引导他们向教学目标迈进,克服其自身的缺点,这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
授课内容分析。本次授课内容为《汽车发动机机械》中的冷却系。冷却系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常工作有利于维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下运行,若该系统的温度异常,将使发动机处于异常的温度下运行,产生故障,甚至不能工作。该内容包含冷却系的功能、组成、结构、工作原理,这是该内容的第一层次,在此基础上学习冷却系的常见故障才有根基,所以故障诊断是第二层次,故障诊断是建立在结构、组成、原理基础之上的。因此,第一层次的学习为第二层次打下基础,授课内容的层次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要考虑的又一个方面。
教学目标的确定。依据课程标准,以及授课内容的分析,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是认知冷却系的主要零件的结构、功能、原理;能认知冷却水的循环路线;技能目标是能对冷却水温过高、过低的故障进行诊断。
认知冷却系的主要零件的结构、功能、原理是本次课程的重点,能对冷却水温度过高、过低的故障进行诊断是本次课程的难点。
2教学过程的设计
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授课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确定了教学的目标,接下来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次设计将教学的阶段划分为课前、课中、课后,在不同的阶段,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等,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信息化手段,如手机APP、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
课前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发布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的学习资料,及测试题。学生完成学习资料的预习,以预习冷却系的基本知识,完成测试题。教学平台将会把学生预习的时间、完成测试题的情况进行记录。该记录将反馈到教师端,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学生预习的人数,预习的质量,同时该项记录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中。这一举措可以改善学生不主动积极学习的现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使得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得到加强。
课中要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将通过视频、动画等手段,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冷却系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揭示冷却水的循环路线,并通过信息平台发布相关的测试题,以检验学生课中对冷却系的主要零件的结构、功能、原理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冷却水的循环路线的认知,以此达到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在冷却水的循环路线上,哪些环节可能导致冷却水过热,因为有了对冷却系零件的认知,有了对冷却水循环路径的熟知,对冷却水温度过热故障的查找就显得容易和自然而然,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也得到解决。
课后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在教学平台上发布相关的作业及测试题,教师在教学平台上查看学生完成的情况和质量,对完成质量不佳的学生,将要求学生重新完成,并将完成情况计入平时成绩。
3教学评价的设计
传统教学的教学评价有平时成绩的记录和期终成绩的记录,但是平时成绩的记录必须是在有师生共同参与的情况下,由教师做出评判,这一评价的时间和次数是有限的,期终的成绩也主要是以测试为主。
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评价中。平时成绩的记录由教学平台完成,如课前的预习时间、完成课前测试题的质量;课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将通过课中教师发布在教学平台上的调查、讨论、测试题等,由教学平台做出记录和统计,供教师了解学生在课中学习情况,课后教师发布的作业等,也是由教学平台统计。最后教师就可以得到每一个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平时成绩记录,结合期终的测试,就是学生的总体成绩。
绝大部分学生都会克服懒惰、不主动学习、不愿意独立思考的弱点,积极配合老师完成学习内容。
4结论
教师完成一次教学设计,就是对自身教学能力的一次提升,每一次的设计都是对教学各個要素的优化,在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情况,内容的安排、教学硬件的合理使用,时间的合理安排等等。
教师的教学设计最终是有利于学生,让学生高效、快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学有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李朝晖, 杨新桦.汽车新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2]颜伏伍.汽车发动机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3]汤定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4]周林副,吴晖彤.汽车拆装[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