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艺术:走向现代主义
2018-11-16徐悦
徐悦
1865至1945年间,是美国风云激荡的八十年,在这时代洪流中,美国艺术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互相影响,完成了向当代风格的转变。
在这八十年间,美国经历了19世纪60年代的南北战争,以及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完成了从一个农业国家向一个工业化国家的转变。
由此,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和上海博物馆联合策划了“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1865—1945)”特展。该展展出了选自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以及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的重要收藏,集中了80件美国艺术大师的经典绘画和纸本作品,其中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是首次在亚洲展出,非常之罕见。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美国艺术策展人莎拉·凯利·奥勒说起美国画家霍普的《夜游者》,此作是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经典作品,来上海博物馆展出后,自己本馆的观众将看不到此作而感到遗憾。
泰拉美国艺术基金会策展人彼得·约翰·布朗利则关注温斯洛·霍默等艺术家,并讨论美国独立战争、西部扩张的文化影响、城市空间的现代化等。另外,展期将至2019年1月6日结束。
现代西部
19世纪70年代,随着对西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以及来自美国东部和世界其他地方移民的增加,美国政府开始拨出大片土地留待使用,最终形成一系列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这些地方和其他景点一样促进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西部风景的憧憬日益增加,吸引了渴望将此题材引入画中的艺术家群体,哪怕这个地区已经迅速地现代化。
当美国人开始怀念开拓时期在第一线的艰辛与喧嚣,缅怀他们称之为“消失的种族”的印第安部族时,一些生活在东部的艺术家,比如乔治·德·福斯特·布莱什和弗雷德里克·雷明顿,坐在他们安全的工作室中描绘这份日益增长的怀旧情绪。雷明顿在他的绘画、青铜雕塑和期刊插图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军人与美洲印第安人之间的殊死搏斗,从而表现征服西部的进程。随着美国印第安人生活的认识更加全面,原住民的形象也在更复杂的情绪影响下而改变。20世纪初,像瓦尔特·乌福这样的美国西南部艺术家赋予了普韦布洛人端庄、优雅的气质。这些艺术家也敏锐地表现了当地独特的光线和色彩。这种趋势在现代派画家的作品中达到了顶峰。他们中的一些人迁居至西南部生活,也有一些人只是当时短暂地游历,但他们都以创新的风格描绘了西南沙漠地区的独特地形和具有冲击性的主题。
美国景象
从旧大陆来到新大陆,20世纪科技的突破与战争的变革,带动了美国工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发展,美国艺术家们也开始大胆创新,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各种艺术潮流层见迭出。观众将在展览中领略爱德华·霍普《夜游者》、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蓝色与金色的夜曲》(南安普顿的水面)、玛丽·卡萨特《夏日》等经典名作。透过他们的作品,将感受到美国西部粗犷的风景与繁华都市背后的孤寂,探索艺术家认识艺术、认识自我的方式,更将增进对美国历史进程与社会变迁的认知。
然而,美国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丰产期,经历了对现代艺术探索的分流。1929年,美國进入经济大萧条时期,这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艺术界也产生了影响。艺术家对于在如此严峻的时代中应该表现什么进行了讨论,力图寻求一种真正的美国艺术,为大众带来希望。一些人认为应该继续推动抽象画派,但其他人则认为它过于欧洲化,转而追求具象的现实主义来表现更为本土的主题和话题。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文化想象,包含了普通个人的理想状态,以及社区和归属感的概念。一些活跃在20世纪30年代高峰期间的艺术家因此选择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普通美国人的日常活动。另一些艺术家则持孤立和逃避的立场,转向新出现的流行心理学领域,借助新的语言来表述个人的情感世界与集体思想。所有的这些尝试归总起来可以被称为“美国景象”。
有一批自称是“地区主义”的艺术家,在主要城市枢纽以外的地方创作,以格兰特·伍德、约翰·斯图尔物·柯里和托马斯·哈特·本顿为代表,他们选择融合现代的、前瞻性的审美以及对历史(意指可用的过去)和美国乡村传统的尊重,柯里和本顿等人通过缅怀被遗忘的英雄和回顾固有的美国历史叙述,重塑了过去,并将其与当时的现状相联系,审视了美国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留下的复杂问题。民间艺术和其他形式的美国艺术品由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并展出,为众多艺术家提供了灵感。
多丽丝·李等画家考察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用一种离奇的、民间的、方言似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家庭生活和其他社区活动。与此同时,雅克布·劳伦斯和罗马勒·比尔登分别探讨了北方都市和南方乡村中的美国黑人社区的生活。纽约康尼岛游乐园吸引了美国大众蜂拥而至,这里提供的流行娱乐活动使他们可以暂时忘却为生计挣扎的日常和艰辛的生活。
雷金纳德·马什也为之吸引,并将其作为绘画的主题。其他画家,如陶德罗斯·格勒和欧·古格勒米,通过自己的绘画捕捉到大都市中的近乎奇幻,甚至超现实的日常场景,比如拥挤的城市空间和都市中诡异的空旷空间。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爱德华·霍普对光影效果的掌握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尤其擅长用光与影的对比描绘形影相吊的人物,以表现心理上深层次的孤寂。
霍普的《夜游者》灵感
爱德华·霍普曾说《夜游者》的灵感来自于“纽约格林威治大道一家街角上的餐厅”,但精心安排的构图和缺乏叙事性的特点赋予这幅画一种超越特定地点的、永恒的、普遍的品质。画中描绘了一个通宵的餐馆,里面坐着三位各怀心事的顾客。一个男人形影相吊,背对着观众。他右边的柜台上有一只空杯,暗示这个座位是刚刚空出的。在柜台的另一边坐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他们没有相互对视,但他们的手几乎触碰到了对方。画中的第四个人物是餐厅的侍者,他的嘴微张,似乎正在发问,霍普笔下的人物总是避免眼神交流,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很暧昧。他们永远相隔而坐,表现出一种纯粹美国式的孤独。
荧光灯在20世纪40年代早期才刚刚开始被使用。画中的餐厅散发出一种诡异的光芒,如同一座夜晚的灯塔。霍普没有在场景中设置任何明显的入口,而观众一方面被画中的光线所吸引,一方面则被无缝的玻璃窗隔离在场景之外。
霍普把画中的元素缩减到最基本的层面;即使是在餐馆外面,城市街道上通常的景物——行人、汽车、垃圾都一概不见踪影。霍普否认他刻意用这幅画来象征人的孤立与都市生活的空虚,但他承认,在《夜游者》中他“可能不知不觉地描绘出了一座大城市的孤独”。
1942年5月13日,爱德华·霍普给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的馆长丹尼尔·卡顿·里奇写信说:“得知您喜欢我的《夜游者》,并为博物馆购买这幅画,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深信这是我画过的最好的画之一。在上个冬天,我似乎能够比过去更好地在画作中表达我的所思所想了。”霍普不是唯一一个意识到这点的人:《夜游者》也是20世纪认知度最高、最受人们喜爱的画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