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近距离,传承文化
2018-11-16
随着物质需求的日益被满足,人民群众的追求转向了更高层面——精神需求。而如今,文化资源供给却与民众需求脱节。文化高居神坛,而群众在下方仰望,如此现象的不合理之处已无须赘言。故我认为,文化应当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在普通人的生活中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使民众对文化的传承意识得以塑造是当务之急。
将文化束之高阁,谈何传承,谈何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财富,绝非某单位、某机构独有。诚然封闭许多历史遗迹的出发点是为了在还不能安全开发的情况下保护它,但并非每一处古迹的开发和保护都有如秦始皇陵那般的难度。历史遗迹是能触碰国人民族魂、历史认同感的存在,将国人与历史的根分隔开,又如何行文化传承之道呢?研究文化、拥抱文化,绝非专家学者独享的权利,而应是每一个中国人共同拥有的。
也许我们常听到对“崇洋媚外”的贬斥,可究其根本,除了我们对自身的文化不自信之外,是否也因为我们的文化对我们敞开胸怀的机会太少?倘若中国的文物珍藏能做到卢浮宫之于巴黎人民,我们自然能更有底气、更有自信地面对外来文化。而如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真正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又有多少?
传统文化对于每个中国人的吸引力都是不容小觑的。这从《四库全书》真容展览场面之盛可见一斑。我们并非不热爱自己的文化,相反的,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是与生俱来的。但这样的精神联系,被一道道屏障弱化了。我们很难真正去完整地拥抱我们的文化。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有更多这样的展览。只有激起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认同感,传承传统文化才不会仅仅成为一句口号,而是成为国人亲身践行的事业。试想,当大道之行的观念深入人心,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态度进入人们的思想,当中庸之道成为道德准则,当“君子”成为每个人此生追求的理想,社会如何不文明、国家如何不富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景,自然也不会停留在梦想的层面上。
唯有拉近文化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让文化融入生活,我们才不会在面对文化入侵时失去还手之力。在印度电影都已大步迈进的今日,我们是否应当反思,为何承载中华文化的优秀作品如此难寻?动画电影《大圣归来》或许是火种之一,而当千千万万的火种被点燃,万千星火汇成燎原之势时,也许大圣真的能驾着五彩祥云,身后的红披风猎猎作响,归于每个国人心中。
文化传承应是所有人齐心努力的方向,因而,种种以保护为名贪一己私利的行为,可以休矣!
让文化融入生活,让王尔德所说的“即使是生活在阴沟里的人,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在文化领域同样成为现实,让传统文化得以代代有传承,代代有创新。这樣,中华的未来才能是一个光辉的未来。
点评
文章开篇立足点很高,汲取了十九大中关于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提出了精神需求的重要性,接着便很自然地引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问题。在作者看来,拉近民众与文化之间的距离才是当务之急。第2段趁热打铁,指出将文化束之高阁的弊端,表示文物古迹的保护存在不同的情况,需要区别对待,显示了作者的辩证思考。第4段指出了传统文化对国人的吸引力,并将其上升至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与文化自信相联系,很好地加强了文章的论述力度,提升了作文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