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投放策略探讨
2018-11-16李娜
李娜
摘 要:幼儿科学教育要求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启发幼儿接触和认识周围环境和事物。文章从科学活动材料投放的适度性、精准性和针对性入手,探讨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如何借助材料引领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材料;投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8-0073-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需要探索的是身边的事物,而不是深奥的问题。针对幼儿科学活动,如何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操作材料,如何让材料真正起到引领幼儿学习的作用,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总结。
一、材料的投放要适度
幼儿的科学活动常常要求教师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操作,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也尽可能为幼儿准备人手一份、种类繁多的操作材料,并把材料一一摆好,让幼儿随手可得。这从教学准备的角度看,教师确实考虑周到,准备到位。那么,“丰富”是否代表越多越好,越复杂越好呢?
例如,有一个“瓶子乐器”的科学活动,活动中老师收集了许多物品,有不同的扣子、豆子、米、小石头、布、纸张等十几个品种。当幼儿看到这么琳琅满目的物品时显得很兴奋,教师介绍这些材料就用了5分钟,当幼儿听到可以开始操作时孩子们雀跃着东一把、西一把往瓶子里装,有的孩子装满后倒出来继续装,有的孩子每一样都往瓶子里放一个。这时,教师再强调“先观察再比较、记录”等要点时已经无人理会。可见,活动材料的投放过于丰富,幼儿会被太多的材料所吸引,好奇心驱使他们去一一尝试,扰乱了思维,也偏离了教师投放材料的教学目标。因此,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材料的投放一定要做到“在适度的基础上丰富,丰富的同时不忘度的把握”。
二、材料的投放要精准
学前儿童好奇心强,而科学教育往往以观察和实验探索为主,动手操作性强,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活动目标投放活动材料,即投放材料的精准性。例如认识磁铁,这是幼儿园中最常见的科学活动。小班的孩子年龄小,他们要学习的是初步感受磁铁可以吸东西,至于磁铁的原理并不作为目前的活动目标。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只准备了沙子、磁铁两种材料,并把铁砂混在沙子中。材料虽然简单,但幼儿被深深地吸引,拿着磁铁在沙子里自由玩耍。突然,幼儿发现磁铁上多了一些“能动的东西”(铁砂),显得非常兴奋,更加投入地用磁铁玩沙,期待有更多的东西跑到磁铁上来。整个活动充满欢快的笑声,幼儿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磁铁上。两种简单材料的组合投放充分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并不断重复验证,基本实现了小班科学活动的目标。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对磁铁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教师就要为活动提供多种材料。幼儿在操作不同材料的过程中去猜想、去比较、去发现、去探索,不断进行观察记录,最后总结出磁铁可以吸上哪些材料,进而探究出磁铁和铁的关系。同样是认识磁铁,教师对不同的幼儿提供的材料不同,设定的目标不同,幼儿的收获也不同,但相同的是,教师要通过科学活动的精心设计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态度。
三、材料的投放以少胜多
科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明确活动目标是什么,面对的幼儿年龄特点是什么,有的放矢地选择材料的类型。例如科学活动“垃圾压缩存放”,活动目标是让幼儿了解压缩及在生活中的作用。第一次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了矿泉水瓶、易拉罐、牛奶盒,三个小箱子,让幼儿进行操作,通过反复操作感受压缩后物体所占空间的变化。第二次活动教师只提供了易拉罐,三个小箱子,幼儿进行操作。两次活动相比较,教师发现,第一次活动中虽然选择了三种材料,但幼儿的注意力被分散了,并没有达到教学目的。第二次活动教师只提供一种材料,反而促进幼儿思考:为什么同样大小的箱子所放的易拉罐数量不同呢?幼儿在反复操作实践中感受到物体压缩后与所占空间大小的关系,最后老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生活中垃圾“压缩”前后体积变化的过程,让幼儿对“压缩”的认知得到强化。
四、材料的投放适合探究
科学活动注重幼儿动手操作,教师要考虑使用适合探究的材料达到最佳的活动效果。例如科学活动“彩棒站起来”,活动目标是让孩子探索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根彩棒稳定站立的现象,初步感知三角架的原理。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只是简单的一根皮筋及几根彩棒,活动开始幼儿借助皮筋让一把彩棒“站起来”。当孩子们兴奋之时,教师提出看谁能让最少的彩棒站起来。幼儿接到新的任务,马上开始新一轮尝试,在不断失败中终于让三根彩棒站立起来。接着教师适时联系生活中三角支撑架的原理,引导幼儿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生活中。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摆弄着几根彩棒,专注于让彩棒站立起来,既增长了知识,同时在操作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可見,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材料虽简单,但只要适合幼儿探究,就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要遵循科学活动的科学性原则,紧紧围绕科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提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适度的、精准的、有针对性的材料给孩子,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幼儿体验自我发现的乐趣。
参考文献:
[1]王子贤.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材料投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2]任静.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