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门“党务督察”督出实效
2018-11-16满洲里边防检查站
满洲里位于内蒙古北部,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口岸城市。驻守国门的满洲里邊防检查站,是全国成立最早、人数最多、任务量最大的现役制边防检查站之一,获过诸多荣誉称号。论党建工作,它也是“老典型”,是公安边防部队“七面红旗”之一。
难能可贵的是,在荣誉面前,满洲里边防检查站并没有止步前。2016年《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下发后,他们对照单位实际找到了差距。全站75%的党员在一线执勤执法岗位,每天有87个检查岗位和监护哨位需要24小时值守,导致三方面的“欠缺”,一过党内政治生活的人员难集中、时间难确定。二是基层单位政治主官多对党务工作不在行三是党委的决策意图和指示要求,有时仅传达至领导环节,基层官兵不完全掌握,各基层单位没有很好地拧成一股绳、下好一盘棋。
为对症下药,满洲里边防检查站开始尝试推行“党务督察+”工作法,通过2年多的实践探索,进一步规范了党内政治生活,提高了抓党建的能力,促进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找准定位,完善顶层构架
满洲里边防检查站成立了由政治委员牵头负责,政治部门领导具体负责,政治部门干事为成员的党务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党务督察工作实施细则,明确调阅、实地、交互3种方式,根据全站所属各级党组织的职能特点,采取两类18项不同的考评标准,涵盖工作原则、流程方法等,使党务督察员和被督察对象都有章可依,有迹可循。
站党委每半年专题听取党务督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党支部汇报,并随时跟进帮扶问题整改;政治部门结合岗位技能练兵活动,每月对党务督察员进行培训考核,每季度选定党务能力强的基层官兵作为联络员,随时掌握基层党务工作情况和困难问题,为谋划工作思路、组织督导检查、开展精准帮扶提供依据。
多管齐下,力求督出实效
一是坚持常态督察,强化末端落实。以季度为单位,按照预告、督察、通报、整改的程序,对所属的1个基层党委、3个机关党支部、16个基层党支部开展普遍性督察,下发督察通报,召开讲评会。在一次会上,督察方指出大大小小不规范的问题200余个,并逐一剖析问题产生原因。会后建立整改销号登记制度,确保实现专人负责整改、及时跟进整改、认真完成整改。
二是坚持重点督察,强化分类指导。对机关党支部,重点督察党委交付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对下服务指导的能力水平,对基层党委(党支部)重点督察自身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和中心主业完成的质量,并将“一把手”列为督察重点。督察制度实施以来,累计调阅会议记录12次,旁听党课、列席支部会议90余次,确保了基层党建党务工作和党委部署开展的重点工作有安排部署、有推进措施、有检查帮扶。
三是坚持量化督察,强化结果运用。全部督察结束后,编发专项通报,对于党内生活落实到位、党日活动丰富、完成党委交付任务坚决的党组织和书记给予表扬和绩效加分,对党内生活松散、完成党委交付任务拖沓、上季度整改落实不力的党组织和书记给予点名批评和绩效扣分,将全年历次加减分数累计,以10%比例纳入单位和个人年终量化考核的总分数。先后有3个支部班子、1名党支部书记、3名党支部正副书记,根据党务督察量化排名情况,有的被表彰奖励、重点推荐,有的被“一票否决”。逐步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党员积极参与“党务督察+”工作的良好氛围。
通过大力推行“党务督察+”工作,全站各级党组织过党内政治生活实现了由浮于表面向常态落实转变,“三会一课”落实率达到100%,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容、形式由简单随意向规范认真转变。还采取“十分钟党课”“一杯茶思想汇报”“一刻钟支委会”等贴近实际的形式,体现了规范性和灵活性的协调统一。全站各级党组织的基本能力、基本水平得到强化,完成工作任务的组织力、执行力增强,带领队伍攻坚克难的向心力、创造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