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经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的效果评价
2018-11-16孙宝安
孙宝安
(辽宁省辽阳县中心医院骨科,辽宁 辽阳 111200)
脊柱骨质疏松骨折,为脊柱外科多发骨折,病因多为骨质疏松、外伤,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背疼痛及功能障碍,如不尽早予以有效治疗,有致残风险,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1]。本次研究笔者以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纳入60例研究对象,均为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由本人或家属签署同意书后纳入研究,本次研究将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肿瘤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2]。在患者知情同意下,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71.34±5.29)岁。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为(71.59±5.63)岁。以上一般资料方面,组间比较差异微小,(P>0.05),可比性强。本研究报经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方法
1.2.1 保守疗法:对照组患者行保守疗法治疗。叮嘱患者静卧6~8周,予以钙剂、活性维生素 D、骨矿化药、抗骨吸收药、骨形成促进剂等骨质疏松治疗药物控制疾病,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取患者主诉,至患者疼痛减轻后,指导患者行腰背肌锻炼,2个月后可以在腰围保护下逐步下床活动。
1.2.2 椎体成形术:观察组行椎体成形术治疗。保持俯卧位,予以局部浸润麻醉,过伸牵引行骨折复位处理,以10~14 G穿刺针于单侧椎弓根位置穿刺,刺入椎体前中位置的1/3处,以C型臂X线机牵引,探查位置,确定良好后,将调制好的骨水泥注入病变椎体,缓慢注入,防止压力过大,如有渗漏应立即停止,至硬化前取出穿刺针,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连续予以3 d抗生素治疗,防止感染。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予以3个月随访,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疗效判定:①显效:没有明显痛感,椎体恢复至正常高度;②有效:疼痛明显减轻,不对活动造成影响,可正常活动;③无效:疼痛加重,无法活动。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以SPSS21.0统计学软件为工具,处理相关数据资料,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以(%)表示,对比以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对比差异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予以为期3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对患者身体损害严重,可能诱发脊柱后凸畸形、严重腰背疼痛、劳动力丧失等,患者的生活质量很差。近年来此种骨折的临床发病率逐年上升[2]。由于该病发生者多为老年,以往多予以保守治疗,但是畸形矫正、疼痛缓解效果都不理想,随着病程延长,患者骨量较少增多,骨强度减弱,再次骨折的发生风险很高,严重者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近年来相关研究者指出予以患者经椎体成形术治疗,可在提升患者临床疗效的同时,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高。笔者以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观察组,展开临床实践研究。经临床数据对比分析发现,经椎体成形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67%(29/30),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保守治疗的对照组治疗虽然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6.67%(23/30)。这一研究结果证实予以患者经椎体成形术治疗可行性较强。
经椎体成形术[3],属于一种微创手术,借助影像牵引行手术治疗,能够保证操作的精准度。经椎弓根穿刺后将骨水泥注入,通过提升骨强度防止塌陷的发生,保证了椎柱的稳定性,且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且众多研究都表明经椎体成形术治疗能够通过骨水泥注射破坏椎体感受神经末梢,进而起到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的作用,因此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并不明显,能够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疼痛。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风险并未提升,这一研究结果符合上述分析,证实了本次研究的科学价值。
综上所述,予以脊柱骨质疏松雇主骨折患者经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有效优化患者的临床疗效,且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风险,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推广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