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乌蒙展新颜
2018-11-16马丹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马丹
初冬时节,踏进乌蒙山腹地,高速公路穿山越壑,特色产业星罗棋布……村庄里一栋栋青瓦白墙的黔西北民居勾勒出一幅幅多彩美景。
时光倒回40年前,毕节曾因生态恶劣、人口膨胀而陷入“越贫越垦,越垦越贫”的恶性循环,被联合国有关机构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
4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毕节试验区围绕三大主题,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闯出了一条加快脱贫致富的新路,为多党合作改革发展实践探索了新经验。
旧貌换新颜
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毕节试验区成立30年来,乌蒙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推进开发扶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毕节试验区从改善基础设施开始。30年不懈努力,毕节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在建通组路15337公里,农村连户路和院坝“两硬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实现了“县县有中型水库”目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覆盖;农村电网改造、农村通讯设施均已实现全覆盖。
毕节把对贫困人口的生活消费型扶贫转变为生产发展型扶贫,对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大力发展经果林、食用菌、马铃薯以及养殖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在织金县茶店乡的一家生态养殖场内,14万羽蛋鸡日均产蛋利润超过3万元。养殖场建立之初,贫困户以帮扶资金和“特惠贷”资金入股合作社,每户每年可获得不低于6000元的分红。一直在贵阳打工的郭龙琴两年前回乡,在养殖场务工,月收入3000元以上。郭龙琴说:“以前守在家里没活路,现在老家发展机会多了,当然愿意留下来。”
纳雍县化作乡枪杆岩村是一个苗族村寨,上世纪80年代,全村基本都是茅草房,还有用树枝搭起的“杈杈房”,村民们每天靠苞谷饭果腹。近些年,这里依托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走上乡村旅游发展之路。2017年,枪杆岩村成功创建AAA级旅游景区。
40年来,毕节市生产总值平均每5年翻一番,2017年人均GDP是1988年的67.2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795元、376元增至27320元、8473元,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65.1%降至8.89%。
生态美 产业兴
40多年来,毕节从“生态极端脆弱”和“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实际出发,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发展之中,着力整治生态穷窝,摆脱发展困境,促进百姓富、生态美。
织金县官寨乡麻窝村,是名副其实的“麻窝”,四周都是悬崖和高山,300余户人家分成几个寨子散落“窝底”。除了“窝底”的一溜平地还算肥沃外,山坡上的泥土夹杂着砂石,种不出庄稼。
2007年,麻窝村实施石漠化治理,群众想种樱桃,县林业局拉来了樱桃苗。短短几年时间,麻窝村所有的土地都种上了樱桃。如今,有的种植户每年光卖樱桃年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
毕节结合坡高谷深的地理条件,探索出了“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带子、坡地种植绿肥铺毯子、山下发展庭院经济抓票子、基本农田集约经营收谷子”的“五子登科”经验,统筹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造林绿化实践中,毕节探索先建后补、先退后补、第三方验收、造林绿化资质认定等新机制,激发了大户能人、专业合作社、企业参与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毕节城区的饮用水源地——倒天河水库,前些年水库周边农家乐、烧烤店越来越多,导致水面污染。为确保市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毕节于2015年启动倒天河水库全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将周边3000户住户迁出库区,并对周围近9000亩土地开展覆绿修复。
毕节森林覆盖率从30年前的14.9%升至52.81%,森林面积为1988年的3.6倍,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1203平方公里、减少水土流失5417平方公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风雨同舟 同心共建
从毕节试验区成立起,统一战线各方力量就参与到试验区发展建设进程,建立定点帮扶机制,为扶贫联系点把脉献计。
一代又一代统战人进深山、走村寨、入农户深入调研,一批又一批统战系统挂职蹲点干部长期在喀斯特山区与毕节各族人民一道尽心竭力克服困难,一个个帮扶品牌孕育而生。
前几年,毕节市七星关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条件初步具备,但园区缺乏知名度,招商难度大。致公党中央、致公党贵州省委发挥牵线搭桥、联络联系作用,仅用4个月时间,就将4家光电照明企业引进入驻,并牵头成立致福光谷产业园。
致公党中央还从智力、医卫、教育、科技等方面开展对口帮扶,打造了“致福送诊”“致福教育”“致福科普”等一批帮扶项目品牌,为七星关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作出积极贡献。
一组数字展现了统一战线在毕节试验区的努力:组织986批次8356人次专家学者到试验区考察指导工作,帮助培训各类人才45万人次;新改扩建各类学校近200所,援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140多个;组织召开6次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共协调推动项目900多个,涉及资金1200多亿元……
“毕节试验区成立30年来,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普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但毕节仍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毕节将通过自身努力,借力各民主党派的倾情帮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毕节市委书记周建琨信心满满地说。
素有“地球彩带·世界花园”之美誉的毕节百里杜鹃风景区。(曹经建 /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