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地产的心理保护

2018-11-15石勇

南风窗 2018年23期
关键词:投机运作生理

石勇

针对房地产市场趋冷的现状,前段时间官媒喊话,要“投机买房者、土地财政依恋者乃至全社会”认清大势,丢掉调控会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放松的幻想,摒弃房价“复燃”的幻想。

确实不要有房价又会放松,重复历史的套路迎来“报复性上涨”的幻想。人不能N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因为房地产市场已经变成一种心理保护。这種心理保护不能玩下去了。

“心理保护”它的意思是:在心理结构中,一个人无法或不愿靠真自我生存下去,于是,召唤出假自我来进行“保护”,但假自我获取心理结构的控制权后,保护的已经不是真自我,而是它自己;它会不断地扩大自身,反而挤压真自我的生存空间,直到耗干能量,心理结构崩溃为止。

心理保护有这些特征:

每运作一次,假自我就扩大一次;

心理保护的运作,即假自我的扩大,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

在心理能量不够的情况下,心理保护会透支生理能量、生命能量,它具有正反馈的特征,是抽能量的永动机;

心理保护绑架了人的整个头脑-心理-人格-身体,要打破很难,需要很高的格商,需要一个人敢于直面真自我;

在格商不够高的情况下,每触到心理保护,都会激起它的反弹,即使打破了这个心理保护,也会换另一个心理保护继续;

当心理保护一直运作,抽取心理能量、生理能量、生命能量达到一个临界点时,就会导致心理结构的崩溃—发疯、自杀之类。

从心理-行为逻辑来说,这个原理可以解释心理问题。它也可以用来解释很多与此相同、相似或相关的社会经济运作机制。

限购限售和防止热钱流入楼市,就是减少假自我的主体,减弱这场心理保护的能量。

房地产是一种心理保护吗?从投机炒房的那一天开始,它就已经是了。

房子的功能本来是用来住的,它被定位于居住属性,这就是真自我,没有玩心理保护。但慢慢地,随着土地财政的需要,以及大量的投机炒房,它具有了投机属性。当“增值保值”的需要都涌来的时候,它变成了金融属性。这已经是“用来炒”的了,妥妥的假自我。

心理保护的运作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一开始只是心理能量,比如居民本可用于别的投资或消费的高额负债、不断增发的货币。但随着心理保护的继续运作,房价暴涨,假自我日益扩大,这些能量已经不够,于是,需要抽取生理能量和生命能量来维持了。

生理能量的清单有:实体经济的失血、增发货币、房价房租成本对其他行业和全社会的吸血、房地产对居民消费能力的过度透支……

生命能量的清单有:社会信任缺失、失去做实业的利益预期和信心、价值观病态、房子所打造的阶层固化和恐慌、年轻人对未来失去希望……

这对于一个社会来说不仅是金融风险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风险的问题。

所以,调控实际上是不直接打破心理保护,不像日本20世纪90年代那样主动刺破泡沫,但让它“停顿”。限购限售和防止热钱流入楼市,就是减少假自我的主体,减弱这场心理保护的能量。这需要一长段时间,而且,还要等别的方面,比如房租,形成了另一种机制,把整体“心理状态”抬升后,房地产这场心理保护才不构成麻烦。

房价不过是心理保护的情感情绪效应。从对心理保护的控制来说,大幅度的“起伏”是不允许的,心理结构受不了。

接下来就看,携带着能量的社会各主体如何博弈,能量被引导贯注到哪儿了。

猜你喜欢

投机运作生理
靠投机发达亦靠投机败亡的吕不韦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从《朗读者》大热看纸媒读书版的运作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党春雄:我看“政府主导与专业运作”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明星效应、投资者情绪与新股上市后的过度投机
PPP项目运作中的法律保障
让主诊医师负责制健康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