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中级财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2018-11-15余莉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9期
关键词:中级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应用型

【基金項目】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应用型本科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研究,XC2007001,项目主持人:余莉娜;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基于现金流分析的湖南省新升格本科院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研究,XJK17CJG002,项目主持人:李红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235-02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在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结构体系中该课程属于核心课程。本门课程的开设要以《会计学基础》做前置课程,后续为《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审计》等专业核心课程打下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目前本科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普遍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为主,应用性强调不足,而本科教育尤其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强调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培育人才,这预示着会计教育的整体发展必然需要走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的道路。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成熟、体制完善,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中具有借鉴意义。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

(一)课程特点

难度较大。《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核算对象,采用一定的核算程序与方式,将这一会计主体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转化为相关的会计信息,并以财务报告的形式向企业内外部提供会计信息,在此过程中将涵盖六大会计要素的核算,一般而言《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也普遍按照六大会计要素分章节编写。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基础会计,但由于上市公司经济业务多样化且较复杂,本课程内容比较多涵盖面广且难度较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较难掌握。

变化性快。本课程的教学涉及到基本会计准则和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业务多元化发展,为反映更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我国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也进行了多次更新,根据2013年修订的《公司法》、2016年发布的《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和财政部在2017年先后多次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课程教学中为紧扣最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对某些经济活动的核算教学也产生多次变化,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

实践性强。会计是一门实用型学科,《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财务会计核算方法,能运用电算操作对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社会团体的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及反映成会计信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若从事会计工作,《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将会直接对接其日常工作,因此本门课程应用性非常强。

(二)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本科院校《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普遍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为主,课堂教学通常以教师演示、讲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课堂中扮演听众的角色,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虽然易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对学生直接、效率的传授知识,但学生自主活动较少,受教师影响太多,学生思维越发僵化。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关注于理论知识传授,很少在课程内强调应用性,大多数本科院校都会开设会计实践课程对企业业务进行模拟,课程开设形式仍然是在校内教室中展开,增加计算机设备为学生提供电算化条件,但实践时间短且内容较简单,学生没有真正走进企业,无法真正模拟公司经营情况。在对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回访的反馈和对部分用人企业的询问反馈中都显示了大部分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很难不经过岗位培训的状况下胜任其工作。

二、应用型本科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与特点

(一)双元性

双元制(Duales System)是发展于德国的人才培养模式,最早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1975年全德国将职业学院纳入高等教育的范围内,即双元制大学(Duale Hochschule),1993年德国部分州共同承认其双元制大学的学历文凭与高等应用技术学院文凭相等,几年后双元制大学学历文凭被欧盟所认可。所谓“双元”,其中“一元”指学生将在企业、事业单位等地接受技能培训,另外“一元”指学生在职业学校中学习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等。双元制最显著的特点体现于学校与企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辅相成。

(二)协调性

指的是与职业教育相关的各个利益群体在此教育模式下协调一致,不仅涉及企业的雇主和雇员的利益诉求,而且涉及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利益指向。在德国,双元制教育有着完善的法律体系做支撑,企业施教将受制约于联邦职教法,学校则遵守各州的教育法。这种由国家法律约束的正规的职业教育制度,其学习年限依据职业的不同分为2年、3年或3.5年。学生与通过教育资格审查的企业签订职业教育合同,每周3-4天在企业学习,1-2天在职业学校学习。不仅教育规范,双元制大学专业涉及面广,主要根据德国各州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开设,在重点技术区域还会再细分开来,主要包括技术、经济、社会事业这几大类。双元制大学发展迅猛,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及劳动署统计,2011年近56.9%德国高中毕业生选择“双元制”教育,这一数据在2012年达到65%。

(三)职业性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以职业需求为依据,基于在企业里的职业实践学习与在学校里基于工作过程的理论知识及普通文化知识结合,其教育理念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贴近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行动、自主能力。

三、基于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型本科《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加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正对此积极进行改进,但各个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际状况差异大,各学科、方向又具有自身特点,改进时间较短。应用型本科高校要相应改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培养目标,以企业真实工作为基础,教学章节都应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理论教学之后用实际工作进行二次训练,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对此高校应主动联系企业,与企业签订正式的职业教育合同,与其规定校企合作组织形式、主体资质、合作形式、各方权责、协议内容、过程管理等内容,做到有规可循。在我国,由于校企合作还未形成体系,需要高校自主与企业联络合作,企业本身是否具有职业教育的能力无法得到确实保障,为此,我国可以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将同省或若干省作为一个区域,在我国职业教育司下对每个区域设立职业教育评估机构,由其对每一家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做详细记录,监督其职业培训情况及对培训结果做评价。对不合格的企业应该停止其提供职业教育的资格,区域内应用型本科院校联系在一起,形成集中优势。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衔接模式

在课程开发方面,《中级财务会计》的课程开发应该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企业共同参与完成的,高校编写《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企业则在职业教育法的指导下制定符合职业特点的职业培养方案,由高校与企业双方设计研讨学习计划。由于企业也参与本课程的培养过程,现有教学是从会计六大要素逐一讲解,可能出现学生在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理论教学跟不上的情况,因此在教学章节上可以做出一些改变,尝试将课程教学章节改为以工作任务或工作环节安排教学模块,所有课程内容围绕着培养专业实践活动展开,每个教学模块中不管是高校还是企业均为相同的学习目标。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将是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因此无需另外开设会计类实训实践课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可以由高校提供6课时/周的理论教学,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课周数为15-18周,保证理论教学时间充沛,学生应与企业签订职业培训合同以得到企业提供的培训机会,由企业提供职业培训的时间约为1-2天每周,对企业方而言也便于选择接收潜在员工、培养专业人员,对于学校而已又有利于保障毕业生就业率。在理论课时之外的企业培训可以让学生重新思考理论课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记忆、巩固所学知识。当高校的系统化教学中出现这些知识时学生会将实践经验与其联系,帮助其理解、掌握理论要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评价体系更新

传统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评价主要是由平时表现、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组成,一旦本课程教学采取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模式,这就必然要求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应作出相应更新。评价主体除了学校一方之外还应该由企业担任另一方的评价人,由两方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共同制定能够检验出学生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掌握情况的评价方案,学校方用试卷或者小组课题对学生的理论基础进行测评,企业方可以在测验日公布某项工作任务,受评价的学生将在指定时间内完成,以完成工作的程度评价学生对业务的掌握度和准确性,同时由学校任课教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出勤、平时表现作出打分,以上均纳入本课程的最终成绩评价组成,尽可能全面的合理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

(四)提升任课教师及企业导师的综合素质

由于会计学科变化性大而教材版次更新慢,专业教师应该每年参与继续教育,对会计学科的最新规定、最新动态及时的理解与分析,并在第一时间融入到教学当中去,除此之外专业教师应该积极提升科研水平,积极参与申报科研课题项目。本课程在理论与实践相衔接模式下,作为专业教师还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本身应该加强自身与企业的联系,实际参与企业财务业务,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能够迅速联系到实践。

学生在企业中也对应着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应负责按照课程教学大纲模块安排相应的任务给学生,对学生提供职业培训。但在企业导师并非专业教育者,或企业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的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下,企业可能只把学生当作低廉劳动力,并无用心培育,那么这种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教育模式就产生了风险。因此高校和企业需要在提供教育过程中不断沟通,企业导师应该建立强烈的职业培训目的性和责任感,且自身应该是具有优秀业务能力的会计专业技术人才。且企业导师在开展职业培训之前应该熟悉基本教育学理念,学习教学技巧以增强其教学能力。在授课期间应该向学生询问对于企业培训内容的反馈和建议,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必要的情况下应该调整教学进度。

参考文献:

[1]Preston J.CBET and Our Human Future[M].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CBET) and the End of Human Learning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7.

[2]薛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财会通讯,2011(11):158-160

[3]张烨.德国双元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巴符州双元制大学为例[J].职教论坛,2018(2):171-176

猜你喜欢

中级财务会计财务会计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
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研究
ERP在企业财务会计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