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策“群”力,促家校和谐共育

2018-11-15陈卫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9期
关键词:微信群有效管理家校共育

陈卫娟

【摘要】运用班级微信群进行家校交流是班主任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一种新型方式。班主任在班级微信群中时要积极进行氛围的建设;做好舆论引导,避免微信群中负面信息的影响;通过微信群记录、共享学生多彩的成长活动,促进家校高效协作。

【关键词】微信群 有效管理 家校共育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194-02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自媒體”的时代的到来,人们通过网络传递信息更加快捷,发表言论也更加自由。微信作为时下最流行的即时通讯方式,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喜爱,大部分班级都建有自己班的微信群,以方便家校及时沟通。这种微信群的及时互通的功能,利用得好,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家校工作和谐推进;用得不好,老师们会疲于应付,徒增烦恼。所以如何管理好班级微信群,建构起有效和谐的家校共育的新阵地,让微信群真正成为家长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的电子家园,是班主任老师需要思考的一大现实问题。

一、积极氛围建设,引领微信群健康发展

1.借助制度,规范“群”言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班级“微信群”这个虚拟组织健康发展、风清气正,真正成为家长交流信息、互相学习的网上班级家园,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规范成员的行为。

在开学初的第一次的家长会上,我就提出了“家校共育”的理念,当场建立的班级“微信群”。并明确了微信群的用途: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分享学习问题和方法、及时互相沟通的平台。提倡在微信群中传播正能量,不发布不正确的信息。选举家委会中的成员担任群主,共同颁布了《班级微信群管理制度》,对群昵称、交流时间、交流内容、管理规则等都做了规定,杜绝一切与教育无关的内容,如广告、砍价、抢红包、成员间私密交流等;不在群中请假、投诉、解决各种师生或生生间矛盾,要电话沟通……提醒所有成员要遵守制度,相互监督、约束,并由群主负责日常管理和监督,一旦有人违反,要及时妥善处理。

2.正向引导,关注“群”舆论。一个班级微信群,有四五十个成员,每个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价值观都不一样,俨然就是一个社会缩影。班主任老师要考虑家长的渴望受尊重的需求,与任课老师一起先做好正面言论的传播者,不在群中公布学生成绩分数;嘲讽、点名批评学生与家长;言语得当,言辞彬彬有礼,做好言论的示范与引领。

老师还要做到个别交流与群交流有机结合。学校工作繁杂,有些活动的布置可以小群交流,有些言论只能个人沟通,有些信息适宜全班公示,老师要运用好合适的方式。

其次,关注好班级群中“活跃分子”的言论。他们的言论态度很容易左右微信群中的舆论导向,要格外注意做好与这类家长的沟通工作。班级中如有出现家校矛盾信息时,不要选择群聊天沟通,而要马上面访或电话沟通,积极处理事件,然后向家委会成员及“活跃分子”交流处理过程和进展,避免谣言滋生,引导群舆论健康向上。

二、管理有的放矢,避免微信群负面影响

1.抓大放小,不为“群”所累。班级的微信群为家长与老师及时互动或延时交流沟通搭建了很好的桥梁。家长有教育方面的问题,可以直接留言、提问或者咨询,班主任或任课老师可以及时回复,解答疑问,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约束,密切地加强了家校合作共育。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有些家长们过于关注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的小问题,群中也充斥着各种类型需要老师解答的困惑或咨询,而老师在每天工作忙碌之余,要一一解答、处理这些问题,会是不小的负担。

有些老师会说:“我从来不关注班级的微信群,没有那个闲工夫。”当然,这样的方式是避免了麻烦,但是不可取的。如果不关注群消息,不能及时了解班级群中言论的导向,不和谐的声音任其发展,会对我们的家校合作共育增设阻力与困扰。作为班主任,在强调微信群纪律之后,对于班级群中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并不用事事躬亲,件件作答。对于群中一些如询问今天作业,要求请假,是否要穿校服等无关紧要的询问,可以不回答,家长们自然会“内部解决”。但是如出现关系孩子人身安全或家校矛盾问题反馈情况,班主任要及时介入,分享、传达自己的管理理念,引导舆论,妥当解决。

2.把握分寸,不为“群”所伤。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比较繁杂,除去日常的教学工作,还要做好学生的常规管理,组织好班级的各项活动的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班主任有更多的信息与家长互通有无。

有的班主任为了节省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的时间,随手拍摄学生学习或的生活、照片视频放在群中,本意是想晒一晒学生在校的表现,提醒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或者生活习惯,但是往往这样的照片或视频会引发看者的负面的关注。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班主任,拍摄了一段学生就餐不浪费的视频放在微信群中,却引发了社会上家长们关于学校学生伙食不够用心的网上大讨论,舆论影响波及全校,甚至整个区,该老师也深受困扰。

对于学生在校的情况,老师可以在群中反馈,但是要反复斟酌是否有正面教育效果,不能随手随心一拍,有计划、有教育意义的专题宣传或视频分享,才能为促进家校和谐共育发挥积极作用。

三、多样活动共享,微信群拉近家校共育距离

陶行知说过,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通过一项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和老师的能力都会得到发展,班级的凝聚力、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也会大大增强。班主任老师可以做个有心人,将有意义的活动记录下来,并通过班级群保存好,以便家长们随时翻看。感受到学校为孩子们所做的努力,家长们定会更乐意支持班级的各项活动,很容易成为班主任教育的“同盟军”。除了群中短视频、图片的及时分享,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一些微信应用软件,让活动分享“高大上”起来。

1.利用图文APP,分享家校共育成果。现在很多的微信APP都有编辑图片、视频的功能,如美篇、初页等。它们操作简单方便,一键套用模板,画面也很精美。我也常用这两种软件,先挑选有意思、有意义的活动图片,配上学生撰写或老师介绍的活动感受,再加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生活动的电子档案。在我的指导、带领下,班级的很多家长也积极制作班级和自己孩子的“图文”成长档案,并分享在班级群中供大家互动学习,发挥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2.依托“公众号”,推送集体成长动态。微信公众号的开发和应用,是在家校沟通方式上的大跨越。我们学校常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向家长发送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微课程内容,传播学校教育理念,开展家教方式的交流,得到了家长们不错的反馈。班主任老师也可以与家委会成员一起,创建生动活泼的“数字化班级”——“班级公众号”,展示班级的精彩活动,推送育儿知识,激励家长们相互学习交流。老师和家长也可以通过自己朋友圈的“明星效应”宣传互动,转发公众号信息,辐射周边的家长朋友,让更多的家长支持学校工作,家校携手共进、和谐发展。

作为自媒体时代的班主任老师要尽力尝试微信群等新时代产物,为己所用,去影响家庭、指导家长,促进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构建家庭教育共同体。但是微信群这类平台还不能完全替代人与人面对面的真诚沟通与交流,传统的家校合作也必不可少。总之,用好“微信群”,让线上线下的家校合作方式相互补充,真正为学生成长服务,需要班主任的有效管理与引导,并在不断尝试中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黄笑蕾.自媒体时代家校共育生态建构初探.中小学德育,2018(6):68-69

[2]钱萍.“自媒体”背景下班主任工作的“微改变”.创新管理,2018(3):92-93

猜你喜欢

微信群有效管理家校共育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让管理为教学助跑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让“微信群”成为农村流动党员参加“两学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