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2018-11-15姜知宇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9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青年教师小学英语

姜知宇

【摘要】当前小学英语青年教师要获得专业成长必须以合作研修为基础,区域小学英语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建设在实践中有着诸多意义。本文重点介绍了区域内小学英语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过程,以“聚焦问题,实践探究”的方式着力解决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以阅读例会、专业训练、课例学习、课题研究、网络研究等具体活动促进小学英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关键词】小学英语 青年教师 研修共同体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192-02

一、建设小学英语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实践意义

1.建设研修共同体是区域教师发展背景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受地方编制影响,我市教育局每年招聘的小学英语新教师数量极少。这些新教师多数被安排到师资缺乏的偏远农村学校,他们上任后一是鲜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引领,二是教师课务重。于是他们整天埋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日常工作,没有学习与研究的意识,完全是依靠上岗前的零星经验迷迷糊糊地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根本无暇教学研究和自身专业发展。两三年一过,这些原本综合素质还不错的青年教师变得只会死教书,缺少对课堂与课程的理解,就连自身语言上的一点优势也由于长期不练习而荒疏了。因此,成立小学英语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以团队的力量和资源帮助这些青年教师在教、学、研、训活动中实现专业成长,是我区域小学英语教师发展背景的需要。

2.研修共同体的构建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长期以来,青年教师个体化研修活动的积弊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些工作了三五年的青年教师,他们已经初步熟悉了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研究活动,他们在教材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发展滞后,专业发展暂时陷于困境,他们急切地想获得专业发展与提升的帮助。组织这些青年教师成立研修共同体,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构建一个多种力量介入的区域性研修团队,形成相对稳定的教育合作群体,是推动青年教师个体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

3.研修共同体建设的研究是研训方式变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研训方式,需要新型的研训文化和课程文化,需要教研员引导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积极的方式从事教研和培训活动,需要在区与校、教师与教师之间营造并构建新型的互动、合作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具有团队精神的研训文化。构建这种基于共同愿景的研修共同体,是新课程背景下交互性、对话式的研训新模式的新探索,是新课改背景下研训方式变革的需要。这种新的研训方式有利于给青年教师提供自由、互动、博采众长的研修环境,促进不同层面教师共同研究、相互学习。

4.研修共同体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区域教育均衡的需要。

青年教师的成长,不仅关系到青年教师们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学校的利益和长远发展。构建区域小学英语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可以实现城乡教师共享优质资源,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学习,缩小校际之间的教师发展差距,提高区域内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区域教育持续、协调、和谐发展。

二、“小学英语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含义和目标

1.含义。

本研究“共同体”是指由小学英语青年教师与帮助他们发展的骨干教师共同构成的教师团体。“研修”是指融教研、培训、科研于一体的教师继续教育方式。“研修共同体”是指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将承担研修任务的组织、个人以相互合作、交流协作的研修方式组成的一个团体。“小学英语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是以小学英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研修团队,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一种联合研修的模式。团队成员有参加工作三年以内的教师、三十周岁以下有志于专业发展的教师,以及为青年教师配备的指导教师,部分区市级英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研修共同体强调积极向上的研修文化,成员有“共同愿景”,团队在合作学习、平等对话、共创智慧的研修活动中将实现各成员的专业发展与提升。

2.目标。

小学英语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将以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质为核心,以课例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精心组织研修活动,以培养一支优秀的小学英语青年教师队伍、形成一批研究成果为总目标。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建设的有效做法和经验还将为我市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可借鉴的发展模式,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共同发展与提升。

三、建设小学英语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的实践过程

1.起点:准确定位,目标导航。

我们将工作三年内的新教师组成研修共同体的第一梯队,以“爱学习、肯吃苦、会合作”为基本条件招聘年龄在三十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主动成为第二梯队成员,同时选拔了部分有志于培养青年教师和自身专业再提升的区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第三梯队的“导师”。团队组建初,我们要求每个青年教师先结合自身情况,找出自己专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确立专业发展愿景,定下自己专业发展的一年目标和三年目标。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不同特点,我们为他们配备导师,学科教研员和导师们与青年教师集体讨论、个别交流,仔细分析每位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条件,详细解读每位教师的发展目标,为每个人量身定做合理的、具体可行的个人发展目标。每个成员在研修过程中,以目标为导航,全方位提升自我,努力成为学校的英语教学骨干,成为区域内优秀小学英语教师。

2.过程:聚焦问题,实践探究。

在建设小学英语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的过程中,我们梳理青年教师们专业成长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用实践的方式聚焦这些问题,用实践逐一探究并解決这些问题。

(1)阅读例会:读书生慧,交流启智。

研修团许多老师感叹自己学科教学的理论功底弱,不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针对这一普通问题,我们开出的第一处方是读书,因为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我们要求青年教师读三类书:夯实精神底蕴的书、拓宽教育教学视野的书和学生喜欢的书。研修团开展每月一次的读书例会活动,促使所有成员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每月青年教师通过“共读一本书”,“好书我推荐”等活动分享自己读书的体会与思考。在读书交流形式上,有面对面的沙龙式交流,也有通过线上沟通的网络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分享,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有了提升,了解到当前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在读书的过程中,每位成员能静下心,能生出智慧,成为一个师德高尚的人。

(2)专业训练:拳不离手,以赛促练。

针对许多青年教师语言功底逐年下降的现实,我们将英语专业训练作为每学期的业务考核内容之一,并以竞赛的形式促进每位老师苦练语言基本功。每学期,我们组织青年教师口语演讲比赛、答题能力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说课比赛等。老师们为比赛积极准备,养成了每天练习口语和定期“刷题”的习惯,做到了“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为保证练习效果,我们要求导师团成员老师一对一地跟进与督促,对青年教师练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解答或提供帮助,点评他们的作业,给予青年教师持续性的专业引领和帮助。这样的坚持,保证青年教师的语言基本功能不断向前发展,导师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有收获有提高。

(3)课例学习:徜徉课堂,智慧分享。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要提升教材解读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没有什么比课例研究来得更有实效性了。为此,我们每学期多次组织有主题的课例研究活动。每次活动,先定主题,再推行项目式管理,由一位或几位青年教师全面策划活动,导师团老师提供必要指导和帮助。从课前的精心准备、细心推敲、认真打磨,到课中的或成功或欠缺的做法,再到课后的思维碰撞、交流提升、自我反思,每一节课从“台前”到“幕后”都有让人回味无穷的价值。

在研究内容上,我们聚焦青年教师们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与困惑:作为单元核心的Story time看似有了基本的操作模式,但是操作起來效果却相差很多,到底是教材解读不到位还是教学设计不够好?作为单元的第二课时的Fun time、Grammar time怎样让孩子有趣有效地学习?孩子最感兴趣的Cartoon time怎样上才算真正实现板块功能?综合板块的语音、儿歌、文化和复习到底应该如何与前面的板块相结合?研修团以老师们的这些日常教学困惑为突破口,以“XX板块内容的再认识与实践”为主题进行了一个系列的全程研究,从解读教材文本到设计教学过程再到课堂实施,在实践中为青年教师提供可借鉴和复制的思路。

在研修方式上,我们用“一课三磨”和“同题异构”方式逐一解读、设计教材各板块。“一课三磨”是先由一位老师说课,谈教材理解与教学设计,大家提意见和建议,然后该老师根据大家的建议调整方案后去教学;课后上课教师谈感受,听课老师再提建议,然后由第二位老师根据修改调整后的教案再去教学;然后第三位,如此反复,最后得出大家都认可的教材解读方案和教学设计思路。“同题异构”是请两位老师在没有预先交流的情况下分别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然后分别做课堂展示,其余老师在课堂中做详细的记录观察,课后上课老师谈设想和感受,听课老师从不同维度比较课的异同,在讨论中总结出有效做法。我们先后做了各个板块的各年级序列研究,做了各年级一个单元的分课时完整课例,让青年教师们从这些生动的课例中理解如何从整体的角度来处理单元。在一次次课例研究中,青年教师们总结了不同板块教学的具体操作模式和方法,提升了教材解读能力、课堂实施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4)课题研究:反思提炼,勤于练笔。

研修团要求各成员结合自己的教学特长确定个人研究小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反思总结,提炼经验,养成用笔说话的习惯,勤于练笔。针对青年教师普遍反映的“不会写论文”的现状,我们请导师团的优秀教师作专题讲座,从如何选题、如何成文、如何修改、如何投稿等多方面一次次地指导青年教师。鼓励青年教师从写每课反思开始,记录自己的磨课经历,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在记录教学经历的同时尝试专业写作:日常教育叙事、教育感悟、教学案例剖析、经验总结等等,慢慢形成写的习惯和能力。

(5)网络教研:开放交流,开阔视野。

网络的方便、快捷、高效已被所有教师认同,许多教师喜欢依托网络平台学习、交流、互动。我们开辟了“溧阳市小学青年教师研修团”网站,各成员及时上传相关的学习材料和研究成果;还创建了QQ群、微信公众号,打破时空限制,及时将一些优秀教学资源发给大家共享。借助网络教研的优势,研修团各成员间能随时随地交流教学中的困惑疑问,分享有价值的做法,可以自由地学习和交流,形成了较好的学习氛围。我们也鼓励青年教师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看待小学英语教学,关注更多网络平台,与更多同行加强交流,提升对课程与教学的感悟能力。

3.回顾:播撒汗水,芬芳无数。

在研究过程中,小学英语青年教师研修团逐渐发展成一个道德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研究共同体,创新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几年来,青年教师如雨后春笋般地快速成长:有许多老师参加市区级优秀课评比、基本功竞赛获一二等奖;成员先后在市、区级英语教研活动多次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还开展“送教下乡”等活动;成员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多篇文章;整理的课例集被全市小学英语老师共享。与此同时,为青年教师成长献计献策的导师们也在一次次的研修活动中得到了提升与发展。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这几年里的一些有效实践模式,也为全市小学英语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一些学校学习借鉴这些模式组织类似校本研训活动以促进全校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

小学英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建设区域小学英语青年教师专业共同体涉及组织、领导、设计、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经营与管理的系统工程。站在新的起点,小学英语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接下来,团队要在研训内容、研训模式上更开放、更专业,要在研训管理上更科学,要使研训文化更和谐,要让更多成员在共同体的建设中追求共同愿景和目标,实现专业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万琦.《构建片区教研共同体 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2.12

[2]朱光成.《区域英语学科科研共同体建设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5.4

[3]游海燕.《构建区域专业共同体 探索教师发展新模式》[J].课程教学与研究2016.5

[4]崔秀玲,冉慧霞.《构建小学英语教研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7.6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青年教师小学英语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