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地理课堂活动化的策略

2018-11-15沈素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9期
关键词:活动化策略课堂

沈素玲

【摘要】地理课堂是有效实施教学目标的场所。地理课标指出,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地理课堂活动化是有效实现该地理课标的途径之一。本文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课堂 活动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155-01

一、地理课堂活动化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

高中新地理课程标准很注重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注重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地理实践是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一个基本素养。地理实践不仅包括地理观测、地理调查,也包括课堂内的教具制作、问题讨论、绘制地图、地理实验,是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表现。地理课堂活动化,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形式,鼓励全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索,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活动。这种课堂活动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责任感、促进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

二、地理课堂活动化实施的原则

1.符合教学实际的原则

地理课堂活动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顺利,高效地开展,扎实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课堂活动化的实施,必须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出发,围绕着教学目标,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与要求,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不能停留于活动形式,不能作秀。

2.符合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原则

课堂活动化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探究。课堂活动的设计方案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的特点,设计的高度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水平,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学习获得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学,活用,乐学地理。

3.符合全员参与原则

课堂活动必须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活动起来,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自主参与到小组的讨论,动手实践,总结,发言。真正培养学生团体结协作意识,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老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

三、课堂活动化的组织策略

1.利用教材案例实现课堂活动化

高中地理课本有很多案例,以高中地理必修1为例,共有以下十二个案例:“太阳风暴袭击地球”,“气压带和風带对气候的影响”,“台风与寒潮”,“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的影响”,“洋流对地环境的影响”,“咸海的忧虑”,“日本的富士山”,“黄河三角洲的发育”,“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东北森林变化导致环境整体变化”。利用案例的内容,在课堂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论证,分析,小组讨论,最后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也可以对案例进行可视化处理,比如说在课前先找一些与案例相关的图像和视频资料,在小组发言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播放。

例如在学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时,学生收集部分与本案例相关的视频进行了播放,使全班同学能够形象,深刻的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同一变化过程中形成的。通过案例的学习活动,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并学会了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来解释地理问题。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体验到了课堂活动化中共同学习的快乐,也感受到同学们团结协作带来的进步。

2.利用课本的活动题实现课堂活动化

新课改地理教材几乎每节内容都有活动题,比如,气压带的和风带的形成,活动中要求学生制作三圈环流模型。通过学习三圈环流的基本知识后,老师布置学生课外准备了地球仪,透明胶布,纸条,剪刀,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三圈环流制作。制作过程老师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制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际操作。做完三圈环流,学生分组描述各个气压带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东北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的形成原因并画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总结分布规律。通过这种课堂活动化,学生得动脑积极思考,充分调用所学三圈环流理论知识,指导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践活动能力,小组探究能力,实现课标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要求。

3.通过课堂的相互提问实施课堂活动化

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检验学生所学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的品质。这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化有助于培养实现新课程标准当中的立德树人目标。课堂提问可以是随机提问,可以是点名提问,可以是老师提问学生,也可以由学生提问老师。可以由学生出题目提问学生,也可以由学生出题目的问老师。课堂知识提问过程当中师生,生生处于平等地位,相互尊重,互相鼓励,教学相长,寓教于乐。

4.通过地理课堂活动化的延伸实施课堂活动化

定期举办地理主题演讲活动。如,高一必修二,我组织了一场“人地协调杯”演讲比赛。学生从演讲背景材料的精心准备过程中,对人地协调中怎样才能实现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地方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何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实现知识的内外化。激发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 演讲内容贴近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活化人地教学情境内容。学生从培养学生人地观素养,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方法,都是可取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地理课堂活动化尝试,我确实体会到学生的变化,那就是爱学地理。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必修一

[2]地理新课程标准 2010年《地理教育》

[3]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校长远程研修平台.袁书琪《高中地理新课标研读》

猜你喜欢

活动化策略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
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活动化”教学浅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