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助小学生突破计算学习难点的课题研究

2018-11-15范惠媚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9期
关键词:估算口算

【摘要】本课题通过对本校学生在计算能力的水平和老师计算课堂教学现状的进行调查、剖析,着重课堂出发,开展课例研究、专题教研、课堂的创新、口算与估算训练、进行有效的计算课堂教学,寻求高效的计算训练策略,从而提高本校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探讨,此项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两个方面。课题结题时总结一些实用经验的同时,还形成了我校计算课题的初步研究依据论,并为继续的计算课题探讨打下基础。

【关键词】课例研讨磨课 专项教研 计算课程教材重组教研 口算 估算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120-02

一、提出問题

新课程修订时在《数学课程标准》着重提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那么,我们一线教师又如何将这一理念的精神落实到我们的数学课堂呢?不少老师也埋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甚至数学基础好的学生的运算结果也经常出错。”现实是,很多高年级学生对数字没有感觉,运算能力偏弱,这让老师很头疼。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是对计算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观念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很多教师在学法指导方面意识淡薄,认为计算是最简单的知识,无师自通。过多强调教法设计,忽视学法设计,忽视探究性学习。

2.口算基础缺乏有效的强化,影响计算能力的提高。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学习的知识难度增大,课堂上口算练习时间减少甚至没有,靠回家训练难以保证质量,甚至个别学生使用计算器完成训练这样对估算、口算、笔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就大打折扣。

3.学生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粗心大意,如把运算符号看错了或把两位小数看成一位小数等。10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口算和乘法口诀的运用不熟练,导致学生计算过程总是出错。

4.“计算情感”培养的缺失。老师在计算新授课堂上只重视计算理论的学习,忽视算理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得到最后的答案就行,根本不愿意去管题目的分析过程。

所以我们科组萌生建立“帮助小学生突破计算学习难点”这一的课题,希望通过全体老师扎实认真进行探讨研究从而让本校学生初步建立良好的计算方法和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同时让本校科组老师更新老旧的教育理念,加快教师教育专业化快速成长。

二、研究的预期目标

1.解决新课程教材编排与学生实际计算水平的冲突,形成一种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模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扶正固本”。

2.探索在新课程标准下把握学生计算中速度、精度、清晰度、灵活度这四者之间的联系,让四者有机结合,达到优化。

3.弄清学生非智力因素尤其是学习习惯对计算能力的影响程度,提出解决对策。

4.在探讨过程中,增强老师的科研意识,增强科组老师的研讨水平。

三、研究对象

我校中高年级的在校学生。

四、研究步骤与方法

1.主要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课题论证,搜集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确定人员分工,做好申报工作。

(2)具体研讨阶段。申请开题,集体完善开题方案,进行本校学生状况调查,分析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研讨解决方法和策略,将方案与科组老师交流,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方法,并将较为成功的经验在全校推广。

(3)总结阶段。按要求整理研究课题的过程性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提炼,撰写结题报告。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掌握理论。

(2)行动研究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实操,边思索,边修改。组织科组老师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实施课题确立的研究方向和内容。

(3)调查研究法。通过学生平时课堂和练习的观察和测验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计算正确率情况,找出原因,研究改善的方法和策略。

(4)经验总结法。参与课题研究教师围绕研究的课题,积极进行经验总结。

五、初期研究成果

课题经过一年的研讨,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成效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

1.科组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和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每位老师都有各自的研究成果。

(1)科组老师的教育观念有了新碰撞,教学方法有了新尝试和良性改变。在本课题开展实践和研讨中,全体数学老师确立研究主旨:“围绕新课程改革中的教材减轻学生负担,培养有效计算能力的方法的教学模式”。老师们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领导牵头请校外专家走进校园,给我们开展相关方面的教学理论研讨专题,帮助教师形成高效的教学策略,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

(2)科组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更有凝聚力。本次课题的开展让教师贡献自己的智慧,体验了成功的感受,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困惑的问题,让自己学有所用,用有所得。

(3)有效建立学科资源包。科组数学老师研讨出科学性强、课堂容易实施操作的“计算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深入钻研课改后的新课标、新教材,积极探讨高效的计算策略和方法,科组老师在上计算课时的驾驭能力有所提高。一句话:全体数学老师真正做到了思想和行动上重视计算课的教学。选出代表性老师多次磨课评出名次后拍示范视频为其他年级教师提供可行性参考。

(4)科组教研成绩有了新突破。每位数学老师都有各自代表性研究作品:如郑老师的计算课典型案例、袁老师的计算课堂发生的教育叙事文、每位老师有课堂反思论文、阶段性研究报告展示等。

2.学生的计算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的良好计算习惯和边学习边思考的学习素养,为将来终身学习和发展奠下良好的基石。

(1)学生从计算上找到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老师的带动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计算教学的课堂变得生动精彩,学生快乐主动地参与整个课堂的学习,计算课不再让学生感到“鼓噪乏味”,课堂成了学生乐于探究、主动表现自我的舞台,同时学生的計算能力慢慢地得到一定的提高,在计算教学公开课中,我们看到学生满腔热忱,脸上展现从容自信。整个课堂让学生乐于学、主动学,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计算心态。

(2)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培养了良好的计算习惯,掌握了一些好的方法。本课题要求本校学生具备以下良好的计算习惯:认真书写,细心审题,正确估算,及时复算,经常验算。老师教育学生在计算时记住这样的六句话:计算之前先审题,先算高级后算低,同级运算按顺序,有了括号先算里,凡能简算须简算,处理结果要仔细。平时在学生做计算题时,学生养成从抄题到最后算出得数一呵而就的习惯。教师还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解决方法。通过这些训练很大程度改变了许多学生的错误的计算习惯,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为学生的计算“保驾护航”。

(3)学生在计算的准确度、速度、清晰度、灵活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并提高了估算的运用意识。从结题测定情况来看,学生口算正确率相比以前有一定的提高,四年级优秀人数比例较大,生均每分钟能做对6至8题。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大的辅助力。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在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所以,我们要帮助小学生突破计算学习难点除了研究如何加强口算的能力培养还要在估算方面同时进行相对的一系列训练,通过此次研讨明显感到学生估算的运用能力也有所提高了。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是一年,时间有点仓促。 根据学生学习是具有阶段性不稳定性的特点,这一年老师抓得细致的学生就会配合认真,错误自然就少,但随着松懈情况一出现学生就开始马虎,错误也随之增加。因此帮助小学生突破计算学习难点不是阶段性的任务,而是一个长期持续不断的任务。只有长期稳定的坚持下去才可以培养学生计算学习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孙晓宇.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2011(06):127-128.

作者简介:

范惠媚,生于1979年8月,女,广东广州人,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估算口算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
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口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