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导结合做好德育工作

2018-11-15邱彩东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9期
关键词:师爱小事德育工作

邱彩东

【摘要】把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是教师的主要任务。要想更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就要把高尚的师爱奉献给学生,还要科学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和谐、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德育 爱导结合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080-01

一、热爱学生是德育工作的根本。

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应该为祖国的未来、为民族的富强而工作。这种职业需要教师把真情真爱无私地奉献给学生,通过积极有效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逐渐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材。

1.真诚地热爱学生。

师爱就像太阳,能照亮学生心灵;师爱就像雨露,能滋潤学生心田。教师愿意奉献,学生就会进步。我班有一个男孩,他父亲早逝,母亲聋哑,是个不幸的孩子。刚来学校时,他天天打骂同学,戏弄同学。我没有急着发火,没有放弃,而是经常主动跟他玩,找他聊,教他写作业,让他参加扶贫活动,得到热心人捐助。事情过后,他少犯了一些错误,我抓住机会,经常让他对全班介绍进步的经验。一年半过去了,他现在变成了很懂事的孩子。

从学生的转变,我深刻认识到:如果教师从情感上无条件地热爱学生,从语言行为上自觉地关爱学生,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合作,那么,学生就会相信,教师就是他的“知心朋友”。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和影响,就会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2.无私地帮助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物质上的给予,而是全身心的奉献。具体表现在: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重视教育科学和艺术,帮助学生开发潜能,正确思考,掌握本领,让他们有个光明的前途和美好的未来。教师这样做,可以说是对学生充分的爱。教师这样做,学生就会亲师信道,振奋精神,好学上进,茁壮成长。

二、科学引导是德育工作的保证。

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除了真诚地热爱学生,还要结合学生特点,结合具体情况,科学地引导学生。

1.为学生树立榜样,使他们学习有方向,劲儿有处使。

小学生都有好模仿的特点,他们先是模仿附近的人,然后模仿较远的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就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规范。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加强学习和修养,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

2.引导学生从“小”做起,多做小事,做好小事。

有位名人说:“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这句话辩证地指出了做小事的重要性,指出了做小事是干大事的基础和前提。小学生,年纪小,力量小,要一下子干出大事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暂时干不了大事而灰心丧气,裹足不前,而是要懂得从学生实际出发,“小中见大”,重视他们已经拥有的条件和能力,引导他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能看到做好每件小事的积极意义,把一件件小事做实做好。

3.重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两条途径:一条是学校、家庭、社会对他的良好教育和影响;另一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条,则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但同时又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外部的一切教育和影响,只有通过学生个体的理解和接受,才能生效。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是启发学生进行角色置换,引导学生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可用儒家每天“三省吾身”的事例,引导学生每天对自己所说所做的对与错进行分析、评价、检讨;二是启发学生观察周围人事,进行分析判断,吸取经验教训。有的人做了好事,让学生分析:“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该怎样向他学习?”有的人做错了,可让学生思考:“他为什么错了?我又要注意什么?”当学生形成了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的习惯时,自我教育的能力就会不断增强。

综上所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热爱学生是根本,引导学生是关键,把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的道德素质就可能提到一个新高度,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就可能得到更快、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良慧,张先华. 教育观念的革命[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0.

[2]张人杰, 王卫东. 20世纪教育学名家名著[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猜你喜欢

师爱小事德育工作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小事不小
以师爱诠释教育
难忘那件小事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
师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