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课”内涵探析

2018-11-15李妍雪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9期
关键词:思政课内涵高校

李妍雪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思政课”提出更高要求。贯彻会议精神,达到总书记要求和期待,需要打一场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新时期,打好“思政课”质量和水平攻坚战,首先要思考高校“思政课”的内涵和要义。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 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9-0076-01

“思政课”即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发展创新,先后经历三次重大调整,逐步形成了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思政课”以“人”为对象,以“思”为重点,以“政”为方向,以“课”为载体。

一、要牢牢把握“思政课”的对象——“人”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也就是说,人是历史的、具体的,人必然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以“人”为“思政课”的对象,就是要通过“思政课”教育使人们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

当前,“思政课”在育人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对“人”的认识还不全面、不科学。 在2016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高等教育是青年学生培养的关键阶段,高等学校要科学认识“思政课”对象,把握好其现阶段的历史特点。高等学校“思政课”要从实际出发,突出人的主体性,关注人的不同需求,尊重个性化差异,在关心“思政课”对象过程中,加强主体、加强工具、加强手段,满足不同需求和期待;高等学校“思政课”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中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渗入中华传统因素,充分围绕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学,努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

二、要牢牢把握“思政课”的重点——“思”

“思”即思考、思想,“思”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具体的教学内容,一是规律、二是伦理、三是法律。“思考”是一种思维探索活动,“思想”可以说就是我们党的基本理论。以“思”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重点就是要使“思政课”引领强化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使其形成正确思维。

人的思想水平和思想能力将影响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最渴望思想和思考,但在现实思想政治教学中,依然存在问题。高等学校“思政课”应强化思想和价值引领,激发学生的思想兴趣和理论兴趣,构建专题化的教学体系,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式课程内容;[3]高等学校“思政课”教学应永葆“思”的品质,要用思想去引导和驾驭,依靠思想的力量去引导学生发掘思想的魅力、理论的力量以及思考的乐趣,使学生洞察理论背后的思想,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的魅力和思想性。

三、要牢牢把握“思政课”的方向——“政”

“政”即政治,以人民为主体的政治,以人民为对象的政治,以人民的丰富实践为依托的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政者,正也。政者,国之大事也,国计也。“思政课的方向是政”即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思政课”的本质特征,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使广大学生成为正派人,正确的健康的成长,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坚持服务于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总体向好,但面临的情况也十分复杂。高等学校“思政课”要以共产主义为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明确党在新时期的奋斗目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激励人们为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高等学校“思政课”要强化阵地意识,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自信”,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讲担当。

四、要牢牢把握“思政课”的载体——课

载体有其特定含义,基本上可以分为显性载体和隐性载体两种,“思政课”属于显性载体。“课”是指教学上的一个阶段,是很重要的载体,思想、方法、方向都要通过“课”这个载体来体现。“思政课”即通过“课”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通过课程育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时效性。

近年来,“思政课”载体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高校和教师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够的问题。要加强高等学校“思政课”载体建设,首先,各个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在资金、资源等方面给予足够支持,落实好“05方案”要求,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发挥师资优势,形成本校“思政课”的鲜明特色;其次,建立健全高等学校“思政课”载体保障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加强“思政课”载体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载体功能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提高思政课抬头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2]杨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N].新华社,2016-12-08.

[3]赵静.提升思政课获得感的“四个导向”[N].中国教育报,2017-09-21.

猜你喜欢

思政课内涵高校
活出精致内涵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