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与不变
2018-11-15常文武
作文是同学们的一怕。每年高考之后,作文题就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似乎作文写好了语文高考也就成功了一半。笔者参加了1984年的高考,最近从人事档案中意外找到了自己当年参加高考的语文试卷
题目是这样的:
作文(50分)(注意:写在试卷上,每字占一格,标点符号也写在格内。要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有的同学说:“每逢作文,自己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请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況,联系自己和周国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宇左右的议论文,題目自定。要求做到观点明确,有所分析,有真情实感.
以下就是本人的作文——
谈谈中学作文教学
长期以来,中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很慢,一上作文课,学生搜肠刮肚,文思枯竭,难于启笔;老师呢?尽心尽力批改、讲评,学生仍然一筹莫展,究其原因,我以为关键在于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或者说,我们的作文教学也须改革一下。
作文学习是中学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反映一个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也是他们步入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能力。试想,一个中学生竟写不了信,岂不可悲,然而这是现状!一个大学生写不了论文,这也是现状,而且也与中学阶段的基础密不可分.
如前所说,关键在提高兴趣,不光是写作兴趣,而且也包括学习语文的兴趣。因为表达能力的提高必须借助一定的范文一一我们的课本,因而首先是学好课文,老师首先教好毎一课。我们的课文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典范、蓝本。而且特级教师斯霞的作文教学经验表明这确实是重要的一环。试想:如果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那他从何处取滋养来丰富自己的作文呢?
谈到写作,我觉得应该首推仿写,这种训练可以把作文与课文衔接起来,学生不至于无从写起。这道理并不深奥,我们可以从婴儿学语中得到启示.婴儿刚刚学语时凭得是摸仿,模仿周围的一切有趣的事物,一切声音,终于懂得了每句话的含义、发音,进而可以作简单对话。作文也是如此,起初他并不知道为什么作者这么写,只是模仿,渐渐地他会慢得作文不过如此,把要说的话说出来写在纸上,就是文章,这就克服了编造,套话的弊端.
谈到评改,我以“文”既为学生所作,“评”也当让学生来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性,而老师只作适当的引导。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首先学生对老师的评语不满意,看不出自己的缺点。其次,老师的评语空乏无味,只是泛泛而谈几点优点、缺点,而不明确指出如何去改。基于这两种情況我设想让学生自己评,写完作文,学生互相交換,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也许不是绝对行不通吧?
除此之外,我们的老师们也已探索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开展作文比赛,丢开纸笔,锻炼思维;一些同学还从记日记,写观记,多读课外书,多写读书心得中收到不少益处,这都是值得效法的,总之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革新,中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
作者说(常文武)
从命题的类型来看,这道作文题属于给材料的议论文写作,所以不能离开材料来任意发挥。
另外,材料中列举师生两方面的观点,所以文章必须对两种观点都加以评论。而这篇作文有理有据地分析了产生材料中现象的成因和解决的方法,所以获得了45分的高分。
每年高考的作文评卷对于上乘作文都要求“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有新意,有文采。按照这个标准看,本文按照现在这个标准判定也应属于一类卷。
其实任何好作文,选材、立意和篇章都是完美结合的三驾马车。本文在选材上除选用题目所给材料外,用“斯霞特级教師经验”“婴儿学语言的常识规律”等材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立意方面,则提出“作文教学也须改革”的观点。篇章结构方面用了先总后分、分层递进的方法。文章由此丝丝入扣,浑然天成。
作为50分的满分,得到45分属于勉强进人一类卷。那么本文有何不足吗?
首先是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够规范。常常在该用句号结束一句的时候仍然使用了逗号。这是我们同学的通病,本文也未能幸免。
其次有的地方下断言比较武断,不够严谨。比如一上来就说“长期以来,中学生作文水平提高慢……这个帽子太大了!中学生是个动态的群体、作为其一份子的考生如何知道以前的学生?还有文后指出“老师的评语空乏无味,只是泛泛而谈几点优点、缺点、而不明确指出如何去改。”这是对广大老师的不公平指责。至少应该加上“有的老师”。3年前的1984年是恢复高考后的第7年招生。改革的号角在各个领域正到处欧响,所以考生大照质疑老师,希望自主评析作文。这个想法未免有些不切实际。
瑕不掩瑜,本人还是比较欣赏自己这篇作文的,因此拿出来给亲爱的后求学弟学妹们!
老师说(高宏宇)
该卷作文总分50分,当时给45分很恰当。那扣掉的5分,属于可优化部分。理由如下:
1.结构上存在的瑕疵:
全文6个自然段,由段1起题,段2承题、段3至段5转述,段尾归结构成,结构清晰。但也有些局部问题:段1起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说存在问题,二是说问题的成因。存在问题也有学和教两面。段2主要是“承存在问题”这一部分,但重点说了学生,对老师即“教”说得不明确,这样承题似有缺项。如果改成“作文学习是中学语文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反映一个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的能力,也是他们步入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能力。试想,一个中学生竞写不了信,一个大学生意写不了论文,岂不可悲!而这种情况竟存在于中学堪础教育之后,岂不令人担忧?”这样承题,就顾及了教和学两面,思维就比较缜密了。这个问题,在“转述”部分就不存在。因为转述先说学生(段3段4),然后再说老师的“教”,不失思维的严密性。
2.关于词语的准确性存在一些小问题,如:
“一上作文课,学生搜肠刮肚……”这里作文课可以更直接说“一写作文”,因为作文与写作“课”还是有区别的。还有“不光是写作兴趣,而且也包括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习包括写作学习,改成“不光是写作兴趣,而且也包括阅读的兴趣”,就更准确了。还有“(3)如前所说,关键在提高兴趣”,这里“(3)如前所说”如果改成“在我看来”或者以“写作兴趣从何而米?”起头,更能显示更转力度文章结构更为鲜明。还有“不光是写作兴趣,而且也包括学习语文的兴趣”,用“而且”递进,形成写作和阅读的递进关系,不妥。因为这里主要是谈写作,因面谈阅读问题该国绕写作,用而且变成再生出一个问题。不如改成“培养写作兴趣,应该从阅读课文开始,因为表达能力的……”这样就没有离开写作这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