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评估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
2018-11-15雷小林
雷小林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剖宫产是产科领域最为重要的手术方式,虽然手术方式、麻醉、控制感染等措施显著进步,但剖宫产后出血、子宫破裂及血栓等发生率远高于自然分娩产妇,为降低围产期风险事件发生,本文将护理风险评估措施应用于临床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3例剖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2-30岁之间,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93例产妇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平均年龄(25.1±1.8)岁,初产妇37例,经产妇12例,孕周在38-42周之间,平均孕周(39.3±0.9)周,对照组44例,平均年龄(24.8±2.3)岁,初产妇34例,经产妇10例,孕周在37-42周之间,平均孕周(38.9±1.2)周,两组产妇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风险评估
两组产妇围产期都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介入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具体实施方法包括:风险评估,对产妇实施剖宫产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总体评估,具体评估内容包括产妇年龄、胎儿大小、妊娠合并症、羊水有无浑浊、胎儿方位等,每项评估内容按照严重成分分别计1-3分,总评估内容评分越高说明剖宫产手术的风险程度越高,依据评分将产妇分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等级[1]。围产期风险预防知识宣教,根据产妇所处风险等级和受教育程度介入相应的预防知识宣教,具体宣传措施可采用观看视频、发放宣传手册、知识讲堂等,知识宣教除要讲解围产期营养、个人卫生、规范产检等,还应重点宣教分娩配合、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预防知识[2]。分级护理,风险等级越高产妇发生风险事件的机率越高,为此要对不同产妇实施分级护理,对于高风险产妇应由护理人员全程陪伴分娩,及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指导产妇正确配合临床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分娩疼痛、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产妇自理能力和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情况。产程时间观察指标包括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分娩疼痛采用NRS评分法评价,NRS量表评分在0-10分之间,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患者无法耐受的剧烈疼痛,需要给予镇痛药物。剖宫分娩产妇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包括产后出血、跌倒、血栓、尿潴留、产后感染、新生儿窒息、仰卧综合症、低血压性休克等,通过比较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评价产前护理风险评估对于剖宫产安全性的影响[3]。产妇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满意度结果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四类,前两者为护理满意度。产妇自理能力采用BI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进食、穿衣、大小便、平地行走、洗澡等共计9个维度,每个维度评分在0-10分之间,总量表评分小于40分者为完全依赖,评分在41-60分之间为中度依赖,评分在61-90分之间为轻度依赖,高于90分为完全自理。新生儿护理能力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表调查,问卷表包括安全护理、喂奶和沐浴、脐部护理、生理性现象、衣服与包被、抚触六个维度,每个维度采用十分制,评分越高说明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越熟悉[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程、出血量及分娩疼痛情况比较
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分娩疼痛评分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程、出血量及分娩疼痛情况比较
3 讨 论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大龄产妇、妊娠合并症等产妇分娩的主要手段,其已经成为挽救此类产妇和新生儿生命最为有效的手术方式,尤其是近些年来麻醉技术、感染预防、输血输液等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挽救了大量孕产妇生命,但大量文献和临床资料显示,剖宫产后出血、血栓、子宫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自然分娩,且剖宫产新生儿抵抗力也远低于自然分娩新生儿,因此无医学指征产妇不主张剖宫产。为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本文将护理风险评估应用于临床中,实验结果显示,产前风险评估和相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消除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且观察组产妇经知识宣教后自理能力和新生儿喂养能力也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评估能在术前辨别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提前介入干预措施,以提高剖宫产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