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路径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2018-11-15陈颖珍
陈颖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 广州 510700)
在我国南方,一氧化碳中毒多发于春冬季节。CO中毒后,身体会严重缺氧,对身体各个器官造成的伤害是不可逆性的。针对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而言,吸入CO浓度越高,时间越长,对身体造成的损害越严重,主要是由于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相结合。现针对我院急诊收治的80例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急救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抢救配合护理路径,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医院收治的80例一氧化碳中毒病人进行分析,所有病人皆满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标准。包括轻度中毒45例,主要症状为头昏,乏力,恶心,呕吐,嗜睡,血液CO-Hb浓度约为10%-20%;中度中毒22例,临床症状逐渐加重,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出汗多,心率加速,急躁,逐渐进入中度昏迷状态,血液CO-Hb浓度浓度约为30%-40%;重度中毒13例,临床症状为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便便失禁,肌张力升高,血压降低,血液CO—Hb浓度均超过60%。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8-62岁。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19-61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抢救配合护理路径进行护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CO中毒抢救配合护理路径。
1.2.1 组建抢救配合护理路径小组
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其责任主要为领导组员收集有关的护理资料,然后按照资料制定科学合理的急诊科CO中毒抢救配合护理路径。科室其余护理人员为抢救配合护理路径的执行者,收集护理资料,在运用过程中反馈护理路径的效果。
1.2.2 抢救配合护理路径:①急诊接检:护理人员快速给予抢救车床接诊,安置内科抢救室,立即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同时通知急诊内科医生抢救。②迅速给予高流量吸氧及心电监护,建立有效静脉通路;遵医嘱用药,做好药效及不良反应等的观察及处理。③协助医生完成心电图、抽血检验、胸片检查等。④作好高压氧疗准备,护送患者往高压氧科行进一步治疗。⑤此外,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患者病情变化,做好相关护理记录,包括病人的生命体征、皮肤黏膜颜色,瞳孔大小,意识状况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做好相应的处理。⑥在抢救过程中,加强对病人的保暖,如穿衣、盖被等,做好安全防护,防止坠床等发生。⑦心理干预。病人度过危险期后通常会出现焦急、压抑、害怕治疗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宣教疾病相关治疗与护理知识,进而缓解了病人的不良心理。
1.3 观察指标
1.3.1 抢救效率
抢救效率按照患者入院接受高流量面罩吸氧、高压氧疗的时间以及接受甘露醇、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的时间计算。
1.3.2 心功能指标
病人抢救后第三天时,实施心脏彩超多普勒检测,详细做好病人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进而显示病人抢救后的心功能恢复状况。
1.3.3 神经功能指标
针对病人进行抢救后1周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对病人进行Barthel指数评估,进而间接说明病人的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
2 结 果
通过对比两组病人的抢救效率,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的心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间抢救效率,心功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比较
3 讨 论
CO中毒是症状表现为急性中毒,而且致死率很高。因此,护理人员要有专业的知识储备,提高抢救意识与应急能力,减小临床各专科知识的局限性;护理人员须拥有敏锐的洞察力与判断力,及时的预检分诊,加强“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观念,赢取抢救的最佳时间,及时有效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临床工作中,对于CO中毒病人,实施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时改善患者的缺氧程度,进行科学的对症治疗与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与死亡率。
在抢救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时,要及时进行吸氧治疗,阻止CO和血红蛋白的结合,确保组织与器官的供氧为重要步骤。抢救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与后遗症,减小死亡率。CO抢救护理路径,是按照CO中毒病人的特征制定的急诊护理步骤,对每个治疗环节的护理干预实施了科学的归纳,预先做好治疗的准备工作。总的来说,针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抢救配合护理路径,能够显著地提高急救效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适合临床工作的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