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的应用
2018-11-15张明娟
张明娟
(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疾病[1],本病在临床常见的类型为: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脑血栓形成等[2],根据有关资料表明脑梗塞占全部脑卒中发生率的80%[3],本病属于脑部突发性的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突然以病情发展迅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病的临床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由于本病的病情特殊,且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因此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4],在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但本种护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因此我院在本次护理中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并对这两种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现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实验组包含了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40-80岁,平均(60.5±2.3)岁,对照组包含了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为41-79岁,平均(60.6±2.3)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 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方式如下: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护理;预防压疮、坠积性肺炎;基础护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护理,护理方式如下:(1)对患者进行溶栓前护理:争取溶栓治疗黄金时间,黄金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在患者就诊的最短时间内协助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询问患者家属患者的病史、既往史、术后使;给予患者心理干预,通过沟通等方式,了解并掌握患者内心的波动,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降低患者焦虑、紧张的负面情绪;(2)对患者进行溶栓中护理:对患者进行溶栓时,首先应为患者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依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在患者静脉给药的过程中,观察静脉通路通畅的程度;在溶栓过程中,对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生命体征进行详细的观察;遵医嘱定期对患者患者血常规变化状况进行检查,并且同时观察患者在溶栓中有无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为并发症、出血倾向、药物过敏等;如果患者有颅内出血倾向,应对患者立即进行CT检查;(3)对患者进行溶栓后综合护理:患者在进行溶栓之后,要严密的观察患者意识变化、生命体征变化、血压变化、呼吸变化、脉搏变化等,在溶栓24/h内,每30min对患者瞳孔情况进行评估;如血压较高者,应对其进行降压处理,从而达到避免患者因降压过度而导致患者脑部发生血液低灌注的现象;根据患者日常生活,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根据患者的临床状况,对患者进行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家属如何为患者进行患肢按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我院采用问卷调查,采取患者自评方式,总分值为100分,高于90分为非常满意、高于70分为比较满意、低于7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中涉及82例患者的实验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组间经t和x²检验,差异在P<0.05时,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对比
3 讨 论
急性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疾病,本病的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根据有关资料表明,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本病的发病率逐年递增[5],本病在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为溶栓治疗,在治疗中患者如果没有得到严格有效的护理干预,容易出现并发症,从而导致患者没有得到良好的预后,在溶栓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康复水平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病率,同时也体现医院的高质量的服务和高质量的治疗水平,因此在护理方式的选择上是十分重要的,常见的临床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但这种护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导致护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为此我院在比调查中,采取了综合护理干预,当患者处于医院时不管疾病的大小都会造成患者生理、心理的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理压力以及不良情绪,给治疗带来的影响,因此我院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理念,对患者进行细致、周到的服务,对患者进行溶栓前、溶栓中、溶栓后护理,护理效果理想。在本次护理中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临床统计学意义(X2=6.1157,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中可采取综合护理,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