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康:承前启后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大师
2018-11-15
图1 路易斯·康
“建筑是人性的载体,创造建筑就是创造生命。建筑如同人体,如同你的手掌。手指关节的连接方式造就了优美的手掌。在建筑中类似的细节也不应该被埋没,你应该充分表现它们。一旦建筑的连接方式得到充分展现,看上去合情合理,空间就成为建筑。”
——路易斯·康
路易斯·康是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后期伟大的建筑设计大师、建筑设计教育家,他对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被美国大多数建筑评论家及学者誉为“美国当时最顶尖的建筑师”、“上个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赖特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师”。他的建筑设计具有明显的砖块与混凝土痕迹,一生获奖无数:1960年获全国艺术文学研究会阿诺浮·布鲁诺奖,1962年获费城艺术联合会奖章,1964年获费城指导者俱乐部金质成就奖章、费城富兰克林研究会弗兰克·布朗奖章,1965年获丹麦建筑协会荣誉奖章,1966年获费拉德尔菲亚速写俱乐部年度奖,1969年获康涅狄克大学“为艺术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银质奖、美国建筑师协会费城分会百年金质奖章,1970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组约分会荣誉金质奖章,1971年获费拉德尔菲亚圣经奖、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美国成就研究会金盘奖,1972年获勃兰德斯大学(在马萨诸塞州瓦尔萨姆)艺术创作奖章、英国建筑师协会建筑艺术皇家金质奖章。除建筑实践外,路易斯·康著有建筑设计理论《建筑是富于空间想象的创造者》《建筑·寂静和光线》《人与建筑的和谐》等著作。他还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士、意大利米兰工学院名誉博土、耶鲁大学艺术博土、获费拉德尔非亚的拉·塞尔学院名誉法学博士、意大利米兰工学院名誉博士学位、马里兰艺术研究院名誉美术博土、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图兰大学法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人文博士等学位,并同时拥有建筑艺术类研究员、会员身份等。[1]
路易斯·康是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后期伟大的建筑设计大师、建筑设计教育家,他对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被美国大多数建筑评论家及学者誉为“美国当时最顶尖的建筑师”、“上个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赖特之后美国最重要的建筑师”。他的建筑设计具有明显的砖块与混凝土痕迹,一生获奖无数:1960年获全国艺术文学研究会阿诺浮·布鲁诺奖,1962年获费城艺术联合会奖章,1964年获费城指导者俱乐部金质成就奖章、费城富兰克林研究会弗兰克·布朗奖章,1965年获丹麦建筑协会荣誉奖章,1966年获费拉德尔菲亚速写俱乐部年度奖,1969年获康涅狄克大学“为艺术作出杰出贡献”的国际银质奖、美国建筑师协会费城分会百年金质奖章,1970年获美国建筑师协会组约分会荣誉金质奖章,1971年获费拉德尔菲亚圣经奖、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美国成就研究会金盘奖,1972年获勃兰德斯大学(在马萨诸塞州瓦尔萨姆)艺术创作奖章、英国建筑师协会建筑艺术皇家金质奖章。除建筑实践外,路易斯·康著有建筑设计理论《建筑是富于空间想象的创造者》《建筑·寂静和光线》《人与建筑的和谐》等著作。他还拥有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士、意大利米兰工学院名誉博土、耶鲁大学艺术博土、获费拉德尔非亚的拉·塞尔学院名誉法学博士、意大利米兰工学院名誉博士学位、马里兰艺术研究院名誉美术博土、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图兰大学法学博士、哥伦比亚大学人文博士等学位,并同时拥有建筑艺术类研究员、会员身份等。
图2 费拉德尔菲亚建筑150周年纪念项目
图3 威斯住宅
图4 耶鲁大学图书馆
成长经历
路易斯·康(图1)[2]1901年2月20日出生于爱沙尼亚共和国的萨拉马岛。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富余,但他的艺术修养并没有因此耽搁,幼年的他就热爱绘画和钢琴。1905年,5岁的路易斯·康随父母移居美国费城。路易斯·康最初在学校研习绘画专业,中学时无意间选修的一门建筑史课程,打开了其通往建筑设计的大门。
1920年,路易斯·康进入当时位居美国建筑专业首屈一指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专业。大学期间,路易斯·康的建筑设计思想主要来源于当时的建筑系主任保罗·瑞克和奥古斯特·苏瓦齐。保罗·瑞克是一位精通于古典建筑的设计师和建筑史学家,“瑞克认为古典主义是唯一正确的建筑设计方法,现代的建筑设计应当关注建筑元素合乎逻辑的组构关系而非其表面风格。新的功能和时代特征必然导致新的方法和形式特征”。[3]这位建筑系主任见解给予路易斯·康极大的启发。另一个对路易斯·康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建筑历史》的作者奥古斯特·苏瓦齐。路易斯·康曾一度潜心研究奥古斯特·苏瓦齐的书,体悟其中“空间”的奥妙,他还将书中的重要设计案例影拓保存。
1924年,路易斯·康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在费城建筑设计师丁·莫利特的事务所工作,他从高级绘图员逐步做到设计主案。1926年,主持了“1926年费拉德尔菲亚建筑150周年纪念”(图2)[4]的规划设计工作,他这一时期的建筑设计深受古典主义建筑设计的影响。1928年,路易斯·康进行了第一次环欧洲旅行,目的是为了能够观赏欧洲古典建筑。
1935年,路易斯·康在费城开设建筑设计事务所,,并同时担任美国建筑师协会注册建筑师。当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临近,低成本住宅颇受欢迎。在这一时期,路易斯·康为中产阶级设计的低成本住宅名气大增,从而在1937年担任费城住宅局顾问建筑师,1939年被聘任为美国国家住宅局顾问建筑师。与此同时,他也从事城市规划方面的工作,为自己建筑设计思想的形成积蓄着力量。在路易斯·康的建筑设计生涯中,不得不提的是安妮·唐。与安妮·唐的结识,不仅改变了路易斯·康对建筑设计的认识,而且也深深影响了他的生活。安妮·唐毕业于哈佛大学建筑系,1945年来到路易斯·康的工作室,成为路易斯·康事务所里最年轻的建筑师。由于安妮·唐在哈佛大学受到严格的古典主义建筑设计训练,她的工艺精湛、有着科学的创意作品,表现了其对实体的家庭关系的中庸之道的认识……安妮·唐是路易斯·康的几何学战略家。[5]她的设计中强烈的“几何形秩序”深深影响着路易斯·康的设计理念,一改路易斯·康自由无秩序的特点。路易斯·康与安妮·唐合作设计了很多杰出作品,1955年设计的威斯住宅(图3)[6]就是其中之一。
图5 印度经济管理学院
图6 孟加拉国际会议中心
图7 埃克斯特学院图书馆
图8 肯贝尔艺术博物馆
1947年,路易斯·康被耶鲁大学聘为教授。1950年,路易斯·康被耶鲁大学派往罗马,在罗马3个月的所见所闻使他开始重新思考建筑,他的建筑风格发生改变,从以钢结构为主要特征的建筑转变为砌筑和钢筋混凝土为主的敦厚建筑,并且开始注重光影的表达。1952年,路易斯·康为耶鲁大学图书馆(图4)[7]扩建项目重新设计建筑,从此路易斯·康的名声享誉全球。此后,他的建筑设计项目不断,成为“费城学派”的精神领袖。
在路易斯·康的建筑生涯后半期,其设计水平走向巅峰,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例如,1962年的印度经济管理学院(图5)[8]、1962年的孟加拉国达卡国际会议中心(图6)[9]、1965年的埃克斯特学院图书馆(图7)[10]、1966年的肯贝尔艺术博物馆(图8)[11]等。转折发生在1974年,那一年路易斯·康破产,更不幸的是在某个周日的晚上,他在印度返回美国的途中,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年仅73岁的路易斯·康卒于纽约宾夕法尼亚火车站。
设计哲学
路易斯·康对建筑设计有独特的哲学见解。他用与众不同的设计表现现代建筑的朴素之美,他的设计作品有着和现在许多建筑师所不同的存在意义,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密斯·凡·德·罗以及勒·柯布西耶的作品也不同,他们是那样的独树一帜、细致精巧、充满神秘,就像是20世纪建筑设计作品蒸馏下来的精华,充满了纯朴之感。[12]
建筑具有特殊的约束性
路易斯·康的设计作品不属于文雅类型,甚至让人感受不到华丽感,他带来的只是单纯的自然和庄重,表现出古典主义韵味的空间集合体。在材料使用上,路易斯·康遵从每个材料的自然属性,以材料的本质为出发点。路易斯·康认为每种材料都有其自身的个性,他根据材料自身的特性和本质运用到建筑设计中。作为现代主义设计浪潮中的一员,路易斯·康很少使用玻璃材料,但是并不影响其作品充满现代主义设计的气息。路易斯·康的建筑设计具有柏拉图式的特征,最显著的特征是他的作品中所坚持的“几何秩序”。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相信当人们讨论设计的时候我们就在讨论秩序。我认为,设计跟环境有关。而秩序是对环境各方面的发现。”[13]他善于运用材料表现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具有抽象几何特征的元素,善于运用光线强调空间,他认为“结构是光的给予者。当我选择的结构体序是柱子傍着柱子的排列,它代表着暗、明、暗、明、暗、明的韵律。穹隆、圆顶,皆是呼应光特质的结构体。”[14]他的建筑设计不止是将结构放在重要位置,而且还考虑到建筑内部音质、光线和温度控制等服务空间的设计。例如,1951年路易斯·康在费城米尔溪住宅(图9)[15]设计中,体现出的几何秩序性以及建筑体量感。
图9 米尔溪住宅
图10 查理德医学研究所
图11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俯视图
图12 喷泉
图13 实验楼
路易斯·康把建筑看作是自然的一部分,并且认为建筑就像元素、水、阳光及空气一样重要,并对他们始终怀着崇敬之情。在他看来,建筑设计必须考虑设计是一种对环境的相互作用行为,而且在人类的本质及法则、自然的本质及法则之间作斗争。建筑需要的空间、结构与形式不仅是设计师本身认识的问题,在一个更广泛的层面还是建筑所处的环境对建筑本身的结构需要的制约。除此之外,人的活动制约了空间、结构和形式的形成。
建筑体现本质与文脉
路易斯·康在晚年致力于研究古建筑保护,并力求在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之间找到平衡点,将古建筑精髓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他的建筑设计与过去的建筑产生联系,他将古罗马、古埃及、古希腊建筑与现代建筑相融合。路易斯·康在1957年为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的查理德医学研究所(图10)[16]就有着历史建筑元素的因子:他的开窗模式与罗马主题的弓形元素有着密切联系。
不可否认,路易斯·康是个古典主义者,他追求建筑的庄严感。他所善长表现的“砖的秩序”就是受古建筑的影响,这种秩序来源于古罗马砖建筑,这些建筑材料恰巧适合亚洲的气候,也适合古代相传的建筑工艺。正如路易斯·康为孟加拉国设计的达卡国民议会厅和为印度艾哈迈德巴德设计的印度管理学院,达卡的集会建筑设计中,有着坐落于奥古斯汀广场上的丘比特神庙的设计元素。印度管理学院建筑设计的高潮空间是提取哈德利市场中的巴西利卡式砖和混凝土的表现形式。正如路易斯·康自己所说:“这些建筑所处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就意味着它要有一个怎样的结构形式。”
代表作品评析
作品名称:萨尔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
项目时间:1959年-1969年
地点:拉霍亚,加利福尼亚州,美国(La Jolla, California,American )
委托人:Jonas Salk
圣地亚哥城曾捐赠给加州大学面积为27英亩的基地用地,萨尔克生物研究所(图11)[17]就是在这块基地上建立起来的。萨尔克生物研究所是由乔纳斯·萨克博士创立的,他是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发明人之一。1959年,萨尔克与路易斯·康的结识并成为好友,他非常欣赏路易斯·康的建筑思想,并决定将研究所的建筑设计项目交给路易斯·康。研究所在La Jolla海边的山崖上选址,在这里可以观望到远处的太平洋。
项目综述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是路易斯·康建筑生涯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品,这座建筑是他追求序列感建筑形式的极致表现。研究所的主体建筑部分是以一条喷泉(图12)[18]为轴线的对称式构图,建筑的空间组合和表现形式等都体现出历史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完美融合。
实验楼(图13)[19]是研究所的主建筑,位于山地峡谷的一边,相邻托里松公路。主要是由两组3层建筑组合而成,分为6个实验大空间,在透视图中只能看到2层,另外一层被嵌入了地下(图14)[20]。即使是在地下,实验室的光照依然充足,这是路易斯·康精心安放下沉式广场的必然产物;辅助空间主要是研究室,附带入口和排气筒,有秩序地排列在主空间的建筑一侧。路易斯·康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在空间里如何最大限度地观赏建筑一端的海景以及最大限度地满足采光需求,为此,他将中心广场两侧的墙体偏转45度,恰似锯齿状。建筑两端设有8个下沉式庭院,每端4个。建筑自北朝南,每栋建筑分为两组。为了加强中心庭院、研究楼与实验楼间的关联性,路易斯·康将交通高潮地带设置在中心广场的下沉庭院内。路易斯·康还设置了5个服务塔楼,内含电梯、休息室、逃生梯等服务设施。除此之外,还设有图书馆、办公用楼以及管理楼等辅助办公设施。
设计思想
路易斯·康热衷于历史建筑,但历史建筑的功能需求、审美需要、技术使用、材料使用等不一定符合现代需求。路易斯·康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人”对建筑本身的需求。建筑主要是由空间组合而成的,在设计时第一步就是将设计所需要的要求简化成为人类活动的本质,建筑师需要创造的不仅仅是能够使用的空间,还需要满足新颖空间、情感空间的需要,赋予建筑内在涵义。在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的建筑设计中,路易斯·康则把这种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的设计中,路易斯·康的古典思想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几何秩序”上。“康所提出的空间秩序理论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心理的,即空间的心理秩序,是空间本质在其性格上的体现,是人的不同活动空间产生的各种心理要求,由此产生另一种物理学秩序——空间的物理学秩序,也称‘主辅空间’”。[21]
建筑表现
平面
在平面布局中(图15)[22],萨尔克生物研究所是以一条长长的喷泉为中轴线的对称建筑群体,同样具有历史建筑严谨的对称性,庄重感尽显其中。从远处眺望实验楼,两幢建筑之间的中间广场上甚至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任何纯粹古典的建筑部件——古典柱式、古典雕塑等,有的只是坐落在建筑旁的简易大理石座,和一条贯穿中央广场的喷泉水池。但是这种空灵的感觉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天空,这也是心理秩序的体现。建筑元素的“连缀”与“重复”是萨尔克生物研究所设计的显著特征,同时又是建筑“物理几何秩序”与“心理几何秩序”的完美演绎。在主体建筑的实验室设计上,门架柱网(图16)[23]单元的重复以及悬挑走廊的严谨几何秩序是路易斯·康理性精神的物质呈现,带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图14 剖面图
图15 平面布局
图16 门架柱网图
图17
结构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结构特色体现在空腹桁架结构中(图17)[24],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结构在纵向上提供了支撑结构的钢性连接,以使拉玄杆和压玄杆的受力均衡。路易斯·康还将实验室的管道巧妙地“藏”于结构的空隙之间,桁架结构直接暴露在楼板之下,却没有使空间关系凌乱,路易斯·康的这种空腹桁架结构得到了高度赞扬,人们将它称之为“可呼吸的结构”。
材料
路易斯康在设计建筑之前充分考虑了“人”的本质,在设计时严谨对待“材料”的本性。萨尔克生物研究所主要使用的材料有:柚木——主要用于窗面板的制作;玻璃——主要用于采光窗户的使用;不锈钢——主要用于阶梯扶手的材料;现浇混凝土——裸露在墙的外部;灰华石——主要用于广场铺面。
暗黄色的柚木(图18)[25]在整组建筑中属于最亮、最暖的材料,在阳光的照射下使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熠熠生辉,活跃了建筑的主体灰色调空间,它在实用功能上承担着对实验室的围护功能。柚木是一种经久耐用的材料,因此,可以抵挡当地具有腐蚀性空气的袭击。落地玻璃窗(图19)[26]的通透与建筑的空灵感相互呼应,与庄严、敦厚的混凝土墙体相互对比。除此之外,玻璃窗外侧的通道外挑,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阳光直射室内产生的眩光。浅灰色的不锈钢扶手(图20)[27]与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相互呼应,也在色彩和敦厚感上与建筑彼此相呼应。 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的主要材料是混凝土,用于墙体材料。路易斯·康并没有刻意去掩饰混凝土墙体在建造时留下的凹凸痕迹,而是将混凝土的痕迹裸露在墙体之上作为装饰。现浇混凝土的施工方式是路易斯·康第一次伟大的尝试。混凝土墙(图21)[28]呈现暖黄色色调取决于混凝土以火山灰等其他数种材料混合出的效果,与天空的蓝色相应成趣。灰华石的广场地面与建筑本身的色彩融为一体,产生整体的视觉和谐。
结语
路易斯·康在现代建筑设计和国际主义建筑设计的影响下,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设计方向,他用历史建筑的认知方式重现建筑设计中的理智与秩序表达,通过材料和技术的方式呈现建筑,使之赋予精神内涵。在建筑设计中,路易斯·康关注人的本质需求与自然属性,用敦厚坚实的结构、材料、技术等形成建筑的形式、秩序,给人一种朴素、庄严、神圣感。他善于从历史建筑中提取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现代建筑中,借助用光塑造空间,从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路易斯·康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个人魅力影响着20世纪美国建筑的风格,甚至是世界建筑的风格。
路易斯·康可以说是一位在建筑设计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间居于关键地位的人物。他学习研究古典主义建筑并开创了古典主义建筑的复兴,但他又不会机械地使用古典主义的符号或者细部;他紧跟当代设计潮流,因为他明白时代需要新的建筑,因此,他把自己限定在他所处的现代主义范畴,但这并不妨碍他以极为出色的设计理论与建筑设计实践对后现代主义的启蒙。在现代主义建筑的推进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中,路易斯·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文作者任艳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江滨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带头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图18 柚木窗
图19 玻璃窗
图20 不锈钢扶手
图21 混凝土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