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忘《中国水产》

2018-11-15周晓华

中国水产 2018年11期
关键词:王彤印刷厂大厅

文/周晓华

2006年9月,我从湖北恩施咸丰县挂职扶贫回来后,即往《中国水产》报到,任执行总编、编辑发行部主任。

《中国水产》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记得还在上海水产大学上学即将毕业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了一名《中国水产》的编辑,那时的我心情特别激动,心想《中国水产》是我国渔业行业的权威刊物,是我国水产界的喉舌,能与《中国水产》的记者在一起非常难得。此时,要毕业的我赶紧将自己的毕业留言薄拿出来让他签字留言,记得他给我的留言是“为水产养殖事业发挥才干。”大学毕业后,我分配到农牧渔业部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渔业环保处工作,此后的我便与《中国水产》相伴而行,曾担任过《中国水产》的通讯员,自己所在的处室也在《中国水产》举办过专栏,《中国水产》也成了自己的良师益友,也与《中国水产》的同志们成为了好朋友。说到陌生是对《中国水产》业务的不熟悉,虽然以前自己在部渔业局和总站多个业务处室干过,但是办杂志从编辑到发行到广告自己完全是门外汉,组织上让自己来《中国水产》负责办刊与管理工作,自己是心里没底、惴惴不安。

到《中国水产》上班的第一天,副社长、总编居礼向我介绍了《中国水产》的基本情况,交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负责选择新的杂志印刷厂家。印刷虽然是外包业务,与办杂志业务关系不大,但是印刷费是办刊支出的主要成本,占整个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因此,印刷厂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自己向印刷厂的业务员学习印刷知识,通过走访、了解、请教,我由一个不懂印刷的门外汉变成了半个专家,对印刷机器、杂志用纸以及印刷费用计算、纸张扩放比例确定、开机印刷最佳数量成本等都有了了解,最后通过竟标确定了新的印刷厂,圆满地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工作。

来《中国水产》上班不到一个月,一天下午,负责发行工作的王彤在楼道里喊,“杂志到了,发杂志去。”大家听到叫声都往一楼的大厅处走去。不一会,我的办公室门被推开了,王彤探头进来问到,“周处,你参加发杂志吗?“参加”我回答,“那现在下楼去大厅那里。”我下到楼下大厅,只见《中国水产》的全体人员都在场,厅里放着4张可折叠的桌子,大厅四周摆放的都是杂志,大家3个人围着一张桌子,一人分捡杂志,二人包捆杂志,然后把包好的杂志放在一个地方,由专人来负责粘贴地址。大家有说有笑的干着,不知不觉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杂志包完了,其他的人陆续回到办公室,拿上背包下班回家。这时邮政的车过来了,王彤张罗着邮政的人点数装车,完成最后的扫尾工作。后来我了解到这是《中国水产》发杂志的传统,即便在《中国水产》杂志的邮寄委托给了某发行公司后,仍然保留了大客户的杂志由《中国水产》自己发的习惯,每月一次的发杂志,成了《中国水产》全体人员欢聚交流的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内容为王”是大多数媒体人对办报刊杂志的认识,《中国水产》是国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喉舌,承担着国家渔业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的宣传和新品种、新技术的传播,在80页的版面内要兼顾好政策与技术内容,栏目的设置与内容的编排,对编辑部和编辑人员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编辑部每月一次的编前会,既要总结上期杂志存在的问题,又要讨论部署下期杂志的宣传主题。编辑人员刚完成上一期杂志任务,就必须马上进入下一期杂志的约稿与采编工作,编辑结稿后还要完成初排版(最后由设计进行精排版),对自己负责的栏目进行校红、查错。所以,每到杂志截稿送印的前两天,加班是家常便饭,遇到临时增加重要稿件报道时,就要对版面重新进行调整,加班到深夜甚至通宵也就免不了了。但是,这些对于《中国水产》的编辑来说都不算什么,当杂志出来后,大家又都有一种成就感,往日的疲惫又被自豪而取代。

2012年的11月,我离开《中国水产》调总站病害与检疫处工作。在《中国水产》的6年里,自己得到了锤炼,提高了政策水平,增长了业务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水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暧。回首往事,难忘《中国水产》。

猜你喜欢

王彤印刷厂大厅
新锐诗人栏目作者:王彤乐
孤独的小兔子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好饿的暖暖
我是爸妈的小棉袄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替竞争对手跑生意
跟踪导练(四)4